十二、再夺腊子口
1935年9月13日,党中央率红一方面军第1、第3军和中央纵队由俄界出发,继续北上。干部团沿白龙江东岸,爬高山,穿密林,沿途与敌人的堵击部队有过一些接触战斗,于16日到达岷山脚下的腊子口。
腊子口,是川西北通向甘南的一个重要隘口,两边绝壁峭立,地势险要。河水急流而下,一座木桥是通过腊子口的唯一通路。国民党军队在岷县地区部署两个师,其中鲁大昌部两个营构筑碉堡,扼守腊子口,妄图凭借天险阻挡红军。
“腊子口这一仗是关系到我们命运的重要战斗,要不惜一切代价打下来”
红军要进入甘南,腊子口是必经之地。腊子口素称天险,是川甘咽喉,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周围是崇山峻岭,地势十分险要。山口仅30米宽,两边壁立千仞,悬崖绝壁间奔腾咆哮着的是愤怒的腊子河,两山仅靠架在河上的一座木桥连接
党中央率领红一方面军通过腊子口后,翻越岷山,于1935年9月18日占领甘肃哈达铺。至此,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主力终于走出了自然条件极其恶劣的雪山草地和藏民区。
红军在哈达铺休整3天,9月22日,中央在哈达铺镇西面关帝庙的院子里,召开团以上干部会,会上正式宣布:红1、红3军和中央直属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共7000多人。经过长征,中央红军除留在左路军的第5军(原红5军团)、第32军(原红9军团)之外,就剩下这些人了。彭德怀为司令员,毛泽东为政治委员,林彪为副司令员,叶剑英为参谋长,王稼祥为政治部主任,杨尚昆为副主任。陕甘支队下辖3个纵队:原红1军编为第1纵队,司令员林彪(兼),政委聂荣臻;原红3军编为第2纵队,司令员彭雪枫,政委李富春;军委直属纵队编为第3纵队,司令员叶剑英,政委邓发。
这时候,军委干部团只有几百人了,改称为陕甘支队随营学校(亦称干部营),校长(营长)陈奇涵,政治委员宋任穷,参谋长韩振纪,政治处主任莫文骅。原干部团的上级指挥科和红军大学的一方面军部分干部,另组成上级干部队,直属中央3纵队,队长周士第、政治委员罗贵波。
在会上,毛泽东分析了当前的形势,指出今后新的艰巨战斗任务,号召红军继续北上,到抗日最前线去,到陕北去,那里不但有刘志丹等领导的红军,还有根据地。他说:“目前,我们虽只有7千多人,但个个都经过了考验,我们一定能够达到抗日的目的!”毛泽东等同志的讲话,给予经历千难万苦的中央红军指战员以巨大的精神鼓舞,会场上掌声不断。
9月9日,党中央召开了连级以上干部大会,传达中央政治局常委榜罗镇会议精神,红军继续北上抗日,并在陕北建立根据地。彭德怀、党中央总负责人张闻天和支队副司令员林彪先后讲了话。在这次干部大会上,毛泽东念了他创作的一首诗:《七律•长征》。
毛泽东诗《七律•长征》,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版本。这是韩振纪于 1969 年书写的《七律•长征》1939 年版本
会后,陈奇涵、宋任穷、韩振纪、莫文骅按照中央的要求,组织随营学校进行政治动员,整顿军容风纪,开展群众宣传工作,扩大部队。
干部团政委宋任穷在讲话
1935年9月29日,毛泽东、彭德怀率第1纵队先行出发,向陕北前进。随营学校随后通过通渭地区,翻越六盘山,经过西吉、海原、隆德、固原等地到达陕北。部队一路之上连续作战,还不断遭到敌机侦察、轰炸、扫射,快到陕北根据地的时候,已经疲惫不堪。
这时,敌人骑兵1个连袭击了中央的警卫部队。10时左右,敌骑兵挥舞马刀,向随营学校阵地进攻。由于有了对付敌骑兵的战术准备,陈奇涵、宋任穷命令部队分散,按班、排形成射击组群,有效地杀伤了敌人,很快打退了敌人的进攻。
这时,敌机向红军阵地投下炸弹,炸弹爆炸后的烟尘尚未散去,就见敌骑兵已冲至眼前不远的地方,陈奇涵命令学员们一齐投掷手榴弹,随后集中所有火力猛烈扫射,敌人又败逃而去。
1935年10月19日,党中央率陕甘支队抵达陕北根据地吴起镇,随营学校亦到达附近的张湾子村。吴起镇位于刘志丹、谢子长等人领导创建的陕北苏区边缘,这里的群众基础好,已经有了公开的苏维埃政府,老百姓还主动给红军送水和干粮,战友们都十分感动和振奋。
当天下午,宁夏马鸿逵、马鸿宾和东北军白凤翔的骑兵3个多团兵力尾追而来,来势凶猛。
为迅速击退敌人骑兵追击,毛泽东部署红军第1、第2纵队主力和随营学校,在地方游击队配合下切“尾巴”。19日晚,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林彪等人在吴起镇新窑院山坡下的一座大窑洞里,召开陕甘支队团以上干部会议,研究阻击敌人的作战计划。毛泽东亲自为各纵队起草作战命令。
20日早晨,毛主席亲自来随营学校进行战前动员,明确随营学校的任务是当预备队,打增援,而且要求这一仗只能打胜。当日黄昏,陈奇涵、宋任穷奉命率随营学校进入预定地点设伏。第二天清晨,红军部队占领有利地形,分两路把宿营在山沟里的敌人前卫骑兵团包围起来。战斗一打响,敌人毫无准备,惊慌失措,只有挨打。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红军歼敌700人,缴获大批战马和枪支弹药。
10月22日,中央政治局在吴起镇召开会议,决定党和红军今后的战略任务是建立西北苏区,领导全国革命。至此,中央红军胜利地完成了历时一年、纵横11个省、行程两万五千里的长征。
1937年3月,刘伯承(前右2)、张浩(前右3)、李达(前右1)、刘晓(中左1)、宋任穷(中右1)等援西军领导班干部和镇原县县长邹介民(后左1)等在甘肃镇原县合影
长征路上的干部团,既是培训和储存干部的机构,又是中央纵队的一支重要战斗部队。万里长征的胜利不仅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也为党我军培养和锻炼了一大批意志坚强的优秀干部。他们在此后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和抗美援朝战场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1956年10月1日,干部团政委宋任穷(左)、上干队长肖劲光(中)、干部团团长陈赓在天安门城楼上
附:军委干部团成员名录(部分)(1934年10月9日---1935年11月5日)(征求意见二稿)
一、在军队工作部分
大 将
陈 赓 干部团团长; 萧劲光 干部团上级干部队队长;
上 将
宋任穷 干部团政治委员,红军大学特科团政治委员,陕甘支队随营学校政治委员; 韦国清 干部团特科营营长、红军大学特科团代团长; 陈奇涵 陕甘支队随营学校校长; 周 桓 干部团上级干部队政治委员; 周士第 干部团上级干部队指挥科科长,上级干部队队长; 宋时轮 干部团主任军事教员; 郭林祥 干部团第二营四连政治指导员(1955年少将,1988年上将);
中 将
莫文骅 干部团上级干部队政治委员,干部团政治处主任; 方 强 干部团党总支书记; 韩振纪 干部团司令部作战科科长,后为参谋长;陕甘支队随营学校参谋长; 孙 毅 干部团司令部作战科科长; 郭化若 干部团司令部作战科参谋; 邱创成 红军大学特科团骑兵科政委(1935年8月初—1935年9月上旬); 张国华 干部团上级干部队; 陈仁麒 干部团干部团政治教员,特科营政治委员; 丁秋生 干部团一营政治委员; 刘道生 干部团第二营政治委员; 谭希林 干部团工兵主任,特科学校工兵营营长; 康志强 干部团政治教员兼指导员; 温玉成 干部团上级干部队学员;
少 将
汪东兴 干部团第一营连政治指导员,红军大学特科团大队教导员; 苏 进 干部团上级干部队政治科科长; 苏启胜 干部团第二营政治委员; 龙 潜 干部团特派员; 林接标 干部团特派员; 徐国珍 干部团侦察参谋; 梁玉振 干部团供给处三科(军需科)科长; 张正光 干部团政治处青年干事; 王平水 干部团第三营九连政治指导员,团卫生队指导员; 况开田 干部团供给科会计; 戴润生 干部团俱乐部主任,连政治指导员; 黎有章 干部团特务连连长; 王智涛 干部团主任军事教员; 洪 水 干部团军事教员; 刘清明 干部团军事教员; 阎捷三 干部团第二营军事教员,营教导员; 欧阳平 干部团第一营连政治教员; 卢仁灿 干部团上级干部队政治科科员; 段德彰 干部团连政治教员; 萧应棠 干部团第二营五连长; 张平凯 干部团上级干部队政治协理员; 陈坊仁 干部团上级干部队支部委员; 何能彬 干部团连级干部; 黄朝天 干部团特科营连长; 刘少卿 干部团(陕甘支队)一连副连长; 黄胜明 干部团上级干部队区队长; 丁 盛 干部团上级干部队学员; 梁仁芥 干部团上级干部队学员; 曾克林 干部团上级干部队学员; 刘 昌 干部团上级干部队学员; 魏洪亮 干部团上级干部队学员; 黎同新 干部团指挥科第三队支部书记,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 胡 炜 先后任周恩来、李维汉、张浩的警卫员跟随干部团行动,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 熊梦飞 干部团管理员,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校 官
刘始明 干部团特科营排长,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 郭德琳 干部团上级干部队卫生员,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 谢继友 干部团第一营三连政治教员,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 李志明 陕甘支队随营学校第一连政治指导员,1955年被授予海军大校军衔; 李继生 干部团供给处财务科会计、出纳, 1962年晋升为大校军衔; 萧茂山 干部团供给处财务科科员,1960年晋升为大校军衔; 杨百让 干部团第一营三连政治教员,1955年授予上校军衔; 徐如璧 干部团卫生员,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
二、在中央机关或地方工作部分
董必武 接受干部团保护,曾兼任干部团上级干部队政委(1935.1-1935.6) 徐特立 接受干部团保护兼政治教员(1935.1-1935.6) 李井泉 干部团政治教员; 黄欧东 干部团政治教员; 李一氓 干部团上级干部队政治教员(遵义会议后--1935.10) 罗贵波 干部团三营政治委员 ,上级干部队队长兼政治委员; 周 兴 干部团巡视员; 王观澜 干部团地方工作团主任(遵义会议后); 危拱之 干部团管理科(总务)科科长; 王幼平 干部团支部委员; 张如心 干部团政治教员; 冯雪峰 随干部团行动(1935.1-1935.6) 成仿吾 随干部团行动(1935.1-1935.6) 胡嘉宾 1935年曾在干部团做民运工作; 张永清 干部团特科营工兵连指导员; 雷经天 中央苏区的肃反中被错误开除党籍,在中央干部团当战士; 张震球 干部团三营政治教员,一、四方面军汇合后红大骑兵连政治教员; 李东潮 干部团特科营教员; 蒋耀德 干部团卫生队队长; 刘 剑 干部团一营三连连长; 段大明 干部团上级干部队政治科学员、机枪连政治指导员; 舒光才 干部团特科营工兵连三班副班长; 胡 波(罗绍钦) 干部团一营三连卫生员; 黄赞琦 干部团警卫连战士; 铁 坚 干部团战士; 钟 华 干部团战士; 王太钧 干部团看护长; 杨清峰 陕甘支队随营学校特科营医生;
三、干部团烈士部分
钟伟剑 中央军委纵队参谋长,干部团参谋长 ,在遵义战役牺牲; 毕士悌(杨林) 干部团参谋长 ,1935年东征中牺牲; 余泽鸿 干部团上级干部队政治委员,川滇黔游击纵队政委 ,1935.12在四川江安牺牲; 冯达飞 干部团上级干部队地方工作科科长, 皖南事变中牺牲; 黎 林 陕甘支队随营学校特科营政治委,1937年任陕甘宁省军事部部长,病故于延安; 陈 明 干部团教员,司令部训练科长兼政治委员,1941年冬与日寇作战牺牲 黄彦斌 干部团第二营营长,1937年在甘肃庆阳病故; 黄 骅(黄金山) 干部团特科营政治委员 ,冀鲁边军区司令员 ,在河北新海县被叛徒杀害; 李 荣 干部团一营营长,冀南军区第4军分区司令员,1940年7月在河北省永年临洺关牺牲; 林芳英 (林秋芳) 干部团第三营营长 ,1935年1月土城战争中牺牲, (《红军长征综述.大事记.表册》); 霍海源 干部团三营副营长,到陕北时任团长,战争中牺牲; 罗梓铭 干部团供给处主任,中共湘鄂赣特委副书记,1939年在“平江惨案”中牺牲; 高永祥 干部团副营长,晋绥二分区副司令员,1940年在山西五寨凤凰山战斗中牺牲; 钟 禧 干部团供给处财务科科长,1935年在甘肃通渭牺牲; 黄春庭 陕甘支队第一连军事教员,抗大十分校副校长。1942年1月战斗中牺牲; 李伯通 干部团政治教员,1935年4月云南牺牲; 胡道全 干部团军事教员,抗战初期任团政治处主任,烈士; 云宗连 干部团连长,长征到在泸定桥牺牲; 郑士志 干部团第二营第五连连长,1935年5月30日在抢渡金沙江时牺牲; 王志发 干部团部团排长,八路军115师军分区参谋长,1942年在山东单县牺牲; 邱正良 干部团一营三连,滨海军区独立四团副政委,警备第十旅19团副政委等职1945年9月在日照战斗中牺牲; 李爱民 干部团政治教员,1935年8月过草地牺牲(《红军长征综述.大事记.表册》); 严长庆 干部团政治处青年干事,1945年在哈尔滨被苏军摩托车撞死; 石长阶 干部团特科营工兵连九班班长,乌江架桥时任锚组组长,牺牲; 刘小伢子 干部团第一营学员班长,过草地牺牲;
四、目前缺少资料需要进一步了解部分
戚云生 干部团第一营连长,古蔺负伤留当地; 彭善和 干部团上级干部队支部书记; 云 青 干部团教员; 胡 平 干部团司令部作战科参谋; 辉 明 干部团连长; 许采风 政治教导员; 黄世昌 政治教员,1935年3月随红军出征后失踪; 韩 先 一营三连司务长; 邱正良 干部团第一营三连七班班长; 铁老表 干部团第一营第一营副班长; 小 蔡 干部团通讯员; 郭 亭 干部团第一营司号员(1935年2月),原三军团排长; 郭 斌 干部团特科营工兵连连长 王道全 宋任穷政委的勤务员; 何涤宙 干部团的工兵教员,抗战初期争时期脱队; 李金生 干部团三营八连通讯员;
另:
黎心诚 干部团特务连连长,1945 年叛变,1949 年被处决。
部分照片来自网络公开资料,鸣谢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