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特稿:从来有胆是书生——记民间抗日英烈任霁初(组图)
2020-04-15 10:57:18
作者:彭新华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一个在西北行走的江南人,唱一首江南的歌谣,民生的艰难与民族的危难,让他挺身而出,在西北与江南的大地写下了一个大大的“人”字。1946年7月7日,国民政府国防部新闻局编撰的《抗战史绩专册》正式出版,表彰了民间义士34人,他们是抗战为国死难的民众代表,岳阳县人任霁初位列其中。当民族存忘的关键时刻,总有那么一群人,会勇敢地站出来,他们挑起为民族命运做不屈抗争的重担,并毫不吝啬地泼洒自己的献血。也许从军事意义上讲他们的“战果”不值一提,然而他们的勇气与呐喊却能如惊雷般唤醒这个国家的勇气与血性。

    一

    任霁初(1869年——1941年)出生于晚清同治八年,当时的任家在当地是名门望族。任霁初的祖父任迪吾,同进士出身,嘉庆年间担任过礼部侍郎,从二品。父亲任金振,同治年间担任过湖北崇阳县巡检,以维护地方治安为主,但在很多情况下也担负了管辖地区的一些民政事务。虽然巡检位卑,但是在清朝地方行政体系中尤其是州、县的一级地方行政机构中占有重要地位。任金振的工作责任心很强,缉捕私盐,抓捕盗贼,经常穿梭于崇山峻岭间,不怕事,不怕死。同时,他又具有强烈的同情心,尽管自己的俸禄微薄,有几个子女要抚养,他还挤出钱来救济左邻右舍。任霁初从小就在父亲身边长大,耳濡目染,感受到了父亲身上难能可贵的品性。任霁初从小天资聪颖,在父亲督促下苦读,博览群书,经史文集、诸子百家,多有钻研。1889年17岁的任霁初考取秀才,后参加乡试,未能中举,恰逢清朝数年一次的拔贡生考试中,任霁初因成绩优异,授予其拔贡生身份。清朝的拔贡生不能算正式的功名,只能算一种身份,相当于一种保送生或推荐生的身份。由各省学政保送入京,经朝考合格,即可授予小京官、知县或教职。乾隆初年时才规定拔贡生可以参加朝考,列于一、二等者,可由礼部开单引见,分别授职;授予七品小京官者,分部行走(见习),三年期满才实授;授予知县或教谕、训导者,分各省试用。1905年(光绪31年),25岁的任霁初在礼部见习三年期满,被授予甘肃文县县令。

    文县为民族杂居地区,山高林密,自然条件严酷,任霁初莅任,正值大灾之年,百姓流离失所,城乡景象残破,满目凋蔽。任霁初从改革弊政入手,提倡节俭之风,招人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由县衙分给耕牛籽种。同时,设粥厂十余处,散棉被数百套,活民无数,流民饥民感恩戴德。他动员群众在城乡栽植桑树两万余株,购散棉籽数千斤,教民种棉兴纺,温饱共济,散发书籍于民间,广开教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举的结果,使他在任三年,未有一人触刑,穷山恶水之地,一变至此,洵为难得。三年中,上报的粮食产量比全省其他各县低了许多,主省政者为讨好朝廷,讳言灾情,责令任霁初改报。要是一般人,投其所好,为夸饰政绩,数字早就上有所好,下亦应之了;或者一次不称上意,二次逾乎上心。任霁初不是不开窍,而是不想开这个窍。他不仅不改,而且据理力争。接着省上檄令各县续捐义谷,自己的百姓尚且饥寒交迫,哪还有粮捐于他处,任霁初再次据理力争,不是不愿捐,而是实在无粮可捐。夺百姓之口以媚上,任霁初不是这样的人。但一次次的忤上,结果谁都清楚——解印罢官。去官之日,百姓自发赴省城啼哭挽留,“城中男妇尽出郊叩送,四乡士民,拥道脱靴者数百人。”民意难违,主事者只好令其回任。

    任霁初值得欣慰,面对送别的百姓,殷殷之意溢于言表,“父老他时若念我,呼童勤护拂篱桑。”(《文县留别》)

    宣统元年(1909年),任霁初调任天水县令。天水自然条件比文县好,可情况比文县复杂得多。革除蔽政,释解民困,排除扰民之风,成为当务之急。当时在民间拉马匹支官差成为差役们勒索百姓的机会。任霁初莅任后,用公款买马五十匹,发放草料费交给郊区居民喂养,平时由养马者使用,有官差时由官家使用,仍发给草料费,差役们生财之道中断,扰民之风即止。

    任霁初生平最恨狐假虎威之人,对于倚势逞恶,鱼肉百姓的事严惩不贷。他不依附权势,也不畏惧权势。在天水任上,一驻藏大臣路过天水,任霁初依礼尽心接待,可随从仆人竟勒索钱财,任霁初闻讯,拍案而起,也不管他身后是谁,拉来就是一顿板子。他关心文教,拿出自己的俸银主持续修县志。兢兢业业,做了很多百姓称道的事。

    1911年,武昌起义首发,清政府垮台,由于任霁初的政绩与官声,他被当时的甘肃都督礼聘为高等审判厅刑厅长。一干又是十多年。

    任霁初任刑厅长期间,以为先人修墓为由,三次申请辞官归里。士民挽留,督军苦劝。任霁初为先人修墓是假,为自己修心是真,二十余年的宦海生涯,他身累,而比身更累的,还是那颗纯粹文人的心。他在《答友人书》中说:“小民之欲恶与上官之喜怒,迥不相通也,且显相背也。从民,则拂上;从上,则拂民。……”处于小民与上官夹层中的他,“即有敏达宏才,竭智虑以调剂乖违,尚格格乎不能两合,况以鄙人之疏拙,年齿已暮,神志已颓……觊交孚于上下间也,阁下以为能乎?”

    胸怀抱负而又世事洞明的任霁初,不仅能逆势而上,更能急流勇退。他像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像李白,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更像中国历史上所有人格正直的先哲,能上能下,唯一不能的是违背读书人的道德和良心。
                      二
“羁鸟恋旧林,池鱼归故渊。”任霁初再也不用纠结于“从民则拂上,从上则拂民”的矛盾中,1929年他千里单骑,一身轻松回到故乡。

    岳阳县风景秀美。新墙河两岸沃野平旷,阡陌井然。清粼粼的河水泛着清波向西流去,河边是葳蕤的芦苇,清风吹过,芦花如雪,水鸟、游鱼、田田的莲叶,如梦如幻的情景常常将人带入《诗经·秦风·蒹葭》的韵致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眼前是如雪的芦花,身后古槐树下,便是任霁初世代而居的家。这个清贫的小院里,不仅孕育了任霁初,而且孕育了遐迩闻名的书香传奇。

    在这样一块钟灵毓秀之地,“复得返自然”的任霁初心旷神怡,才思泉涌。任霁初是循吏,更是文章大家,他一生著述丰博,尤以晚年为多,著述涉猎广泛,内容丰富多彩。有鼓励年轻人努力学习,改进教学方法的,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表现内心激愤的,如《愤诗四首》等;有同情农民疾苦,反映战乱中人民悲惨生活的,如《劝农歌》《固本义》等;有憎恶官场生活,反映政治腐败,清官难做,渴望归田的,如《述怀五首》等;有解说儒家经典的,如《春秋论》等。

    佛教常言“放下”、“舍得”,对一般人都难,对久在仕宦中人,更是谈何容易。辞官归里的任霁初不仅是“放下”,而且是真放下,他舍弃的是官场上的案牍劳形和神心疲累,得到的是真正的解脱。“园带清流饥亦乐,松笼荒径暑何寒。颇闻江甸风涛恶,不碍柴桑诗酒欢。”(《书陶渊明传后》)带着龙归大海鸟入林的一身轻松。从“笔下有风云,眼中无富贵”的少年壮怀,到“敢抉空拳招虎兕,从来有胆是书生”的青年豪气,从“从民,则拂上;从上,则拂民”的矛盾纠结,到“园带清流饥亦乐,松笼荒径暑何寒”的安怡恬适,任霁初的路,几乎就是深受儒学和道教薰沐的中国古代士大夫一条共同的路,所不同的是任霁初能入得深刻,退得彻底,在其位谋其政,宵衣旰食,殚精竭虑;请辞归田,寄情山林,埋头著书立说,绝无半点藕断丝连,这种文人襟度,却并不多见。

    三

    他爱自己的国家,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同情人民疾苦,憎恶官场恶习。在热爱的祖国面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危急时刻,他挺身而出。

    观赏故乡风物时才发现,故乡没有了当年的美好。

    1939年至1944年,日军4次进攻长沙,新墙河都是其湘北盘踞地向南推进必须突破的第一道防线。岳阳人的血性,似乎天然地与这条河联系在一起。8月的新墙河,水面并不宽阔。就地形而言,河北岸是丘陵、低冈,河南岸,有一段平整的河滩。

    自1938年11月岳阳、临湘被日军盘踞,新墙河北岸、南岸就分别称为湖南第九战区防卫长沙及更南地区的“前进据点”与“第一线阵地”。当年,这条河流长达80余公里的沿岸,均有中国守军严防。

    因港口村地处山区与平原的交界处,“港口,港口,对外喇叭口,对内烟窗口,兵家必争是虎口。” 村庄偏僻处,一条长约一公里的陡峭山路直通山顶。山坡上尽是碎石,两边有高过人腰的灌木丛。当年的树木比现在茂盛高大得多,最粗壮的树两个人合抱不过来,村民们接济抗日官兵,毁家纡难,吃了不少苦头。

    新墙河河畔是一望无际的水田,田里的稻谷颗颗饱满。乡亲们正在田间地头忙着抢收,中国守军许团长挎着短枪,跑上河堤,一遍又一遍焦急地喊:“老乡们,赶紧收啊,鬼子要来啦!”

    彼时的任霁初顾不上收割自家的稻子,他带着儿子、孙子、女佣一起上阵,又鼓动了村里上百年轻劳力,忙着为军队端茶送水、修挖工事、筹集粮物。

    任霁初感慨地说:“我们只有迫击炮,能打多远?日军有大炮还有飞机,你说这阵地守得苦不苦?”

    男人将农田灌水后开挖成很窄的泥泞小路,以阻止日军的骑兵部队顺利通行。

    在后勤补给上,当时国军每个士兵粗布衣服两套,草鞋两双。每日吃两顿饭,其中一顿是稀饭。

    粮食远远不够,老百姓们就把家里的粮食都拿出来,拌上白菜叶子熬粥给将士们吃,没有食盐,从牙缝里抠点出来……

    而在港口村,所有做这些的带头人,是这个叫任霁初的老人。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将军故里 红色人生——行于英雄之地 汲取红色力量(组图)
·下一篇:无
·特稿:将军故里 红色人生——行于英雄之地 汲取红色力量(组图)
·特稿:英雄花下缅怀老红军(组图)
·特稿:这事,发生在长征前五天(组图)
·特稿:英雄,回家!——寻找乡宁籍烈士邢亲彩
·特稿:一张借谷证撩起的历史谜案(组图)
·特稿:广东南雄市湖口镇新迳村清明网上纪念“游击司令”李乐天(组图)
·特稿:广东南雄市委副书记叶济熊到湖口水口专题调研红色文化建设(组图)
·特稿:广东南雄市老促会被推荐入选《全国老促会群英谱》通过省初审(组图)
·特稿:郑俊雄:奋力推进海丰老区跨越发展(组图)
·特稿:黄冈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的地位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彭新华:从来有胆是书生——记民间抗日英烈任霁初(
特稿:从来有胆是书生——记民间抗日英烈任霁初(组
杨建文:将军故里 红色人生——行于英雄之地 汲取
特稿:将军故里 红色人生——行于英雄之地 汲取红
英雄花下缅怀老红军(组图)
练红宁:英雄花下缅怀老红军(组图)
特稿:英雄花下缅怀老红军(组图)
洪荣昌:这事,发生在长征前五天(组图)
特稿:这事,发生在长征前五天(组图)
杜银安、阎炳吉、韩殿臻:英雄,回家!——寻找乡宁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怀念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情满淮安”——日本松山芭蕾舞团首次来到
特稿:开国中将陈先瑞夫人王彦同志在京逝世(组图
特稿:贺晓明、林炎志等晋绥革命后代赴兴县迎17名
特稿:毛泽东亲属赴朝鲜祭奠志愿军烈士(组图)
特稿:毛主席机要秘书谢静宜在京病逝(组图)
特稿:高波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湖北红安举行开国上将王建安诞辰110周年纪念
特稿:季振同黄中岳冤案始末(组图)
特稿:红西路军后代2017年新春团拜会(组图)
特稿:《共和国将帅肖像油画集》及画像赠送仪式在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