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遵义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迫切需要深入挖掘和研究“转折之城”的时代特征和经济价值,不遗余力地打造“会议之都”,大力发展会展经济,使“会议之都”与红色旅游有机融合,使之成为推动遵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有力抓手和有效突破口。
体现“转折之城”的时代价值和经济意义,迫切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形象载体,“会议之都”的城市个性定位无疑具有充当这一形象载体的功能。从打造“会议之都”突破,应是提升“转折之城”最有效最现实的途径。“会议之都”,应当体现两层含义:一是各类工作会、座谈会、研讨会、学术年会的举办地;二是专业性展会的举办地。
如果大力改善“会议之都”的条件,遵义各行各业都争取承办全国性、全省性的展会,对外可以进一步扩大城市知名度,吸引企业和客商投资置业,推动城市经济增长;对内可以凝聚城市人气,提升市民素质,增加城市的认同感自豪感,推动“和谐遵义”建设,打造“会议之都”,核心是发展会展经济。
4遵义将锲而不舍
记者:打造“会议之都”,遵义还有多少路要走?
慕德贵:依托会展经济推动繁荣发展。
据专家测算,会展经济是高收入、高盈利的经济形式,其利润率在20%—25%以上。同时,对经济有强力的拉动作用,可以带动旅游、商业、物流、通讯、餐饮、住宿、广告、装潢等产业受益,国际上有1:9的说法,即展览场馆的收入如果是1,相关的产业收入则为9。成都春季全国糖酒会有100亿元的交易规模,每次都会给成都带来超过10亿元的综合收入。
会展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城市必须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一是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和,风景秀丽,交通便捷;二是经济文化都比较发达,在全国或国际上有一定知名度;三是有较高的对外开放度;四是有发达的会展硬件设施和相关的会展服务业。遵义已初步具备这些条件,发展会展业潜力巨大。
遵义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紫外线强度低,年平均气温15.1℃,是人类宜居城市之一;遵义交通便捷,黔渝铁路贯穿南北,兰州至海口和规划建设中的杭州至瑞丽高速公路在境内十字交叉,新舟机场即将启用,北上兰州、南下广州的城际快速铁路不久将开工建设,是西部通江达海的重要交通要道;遵义是贵州第二大城市,经济文化相对较为发达,因拥有“一栋楼”和“一瓶酒”享誉中外,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著名的“中国酒文化名城”。
当前,遵义上下正在深入开展“一建双创”(即:建设创新型城市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活动,随着“六大环境”的持续建设,必将有力推进“会议之都”的打造,促进会展经济的快速发展,必将把遵义装扮得更加魅力四射、激情难忘,成为“让人来了就不想走,走了也会再来”的城市。
我们相信,只要遵义上下形成共识,锲而不舍,拿出遵义人务求必胜的雄心壮志,不远的将来,具有“转折之城”美誉的遵义一定能够打造出一个“服务西南、面向全国、吸引世界”的“会议之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