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75年前的今天,一个伟大的会议在一座小城——遵义召开,中国红色革命在这个小城开始了重大的转折;75年后,那次足以决定中国革命命运的会议的声息虽已远去,而那次会议迸发的光辉却照耀至今。
75年过去了,在遵义会议光芒照耀下的遵义人,应该拿什么来纪念这个伟大的会议,又该如何把握机遇,让遵义这座因革命而闻名天下的历史文化名城的光芒更加璀璨、魅力更加四射?遵义市委书记慕德贵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1遵义会议是一面精神旗帜
记者:作为遵义市市委书记,您如何理解遵义会议精神?
慕德贵:遵义会议精神是一面旗帜。应该说,“遵义会议”的召开,为中国革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传承好遵义会议精神,发扬革命传统,是党和国家赋予我们的重任,也是遵义走特色发展之路的一面旗帜。
近年来,遵义市委高度重视遵义会议精神的研究,专门组织班子把遵义会议精神作为重大课题来研究。综合国内各方面的研究成果,依据尊重史实、古为今用和着眼未来的原则,将遵义会议精神总结提炼为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民主团结、坚定信念、务求必胜五句话,并得到省委主要领导的肯定。
遵义会议堪称实事求是的历史典范,无论是对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历史总结,还是对红军下一步军事行动的谋划,亦或是对犯错误同志的批评和对被错误处理的同志的重新起用,无不体现着实事求是的精神。
今天,我们要继续弘扬实事求是的遵义会议精神,必须牢记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历史经验教训,努力使思想符合实际,主观符合客观,自觉把思想从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制度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教条式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一切从实际出发,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说实话,鼓实劲,办实事。
2打造“转折之城”“会议之都”
记者:近年来,遵义在打造城市品牌建设上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并先后获得了很多荣誉,您如何看待品牌与发展的共赢关系?
慕德贵:打造品牌是遵义发展的战略抉择。
近些年来,遵义市经过辛勤努力先后取得了“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酒文化名城”、“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等多个荣誉称号,并连续6次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目前已有15张国家级城市名片在手。
城市品牌是包含经济价值、商业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等在内的综合品牌,对促进城市发展、增强城市竞争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石家庄以“红色圣地,豪情之都”主动出击;青岛以“帆船之都”提升城市品位;大连以“浪漫之都”获得成功;杭州以人间天堂提炼了“休闲之都”,贵阳以气候与环境优势推出了“爽爽的贵阳·中国避暑之都”……如此情势下,如何发挥比较优势,亮出闪光点和城市个性特色,打造城市形象品牌,成为遵义的战略抉择。
面对新时期中国城市差异化发展的趋势,怎样利用遵义的知名度、美誉度塑造城市个性化品牌?2009年3月,中共遵义市委(2009)7号文件正式决定,“提升转折之城、打造会议之都”,大力发展会展经济的构想。
这是对历史文化名城遵义崭新的形象定位,也是把遵义建设成与其知名度和影响力相称城市的重大举措。
3借城市魅力推动经济发展
记者:在发展构想当中,遵义如何把“转折之城”、“会议之都”形象打造与总体经济发展相结合,借助其发展经济?
慕德贵:“发展才是硬道理”。“转折之城”的美誉是遵义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提升“转折之城”、最大限度地实现其品牌价值,对于遵义市正在大力实施“三新一强(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走新工业化道路、培育创新型城市和建设旅游强市)”战略,加快建设黔北综合经济区、奋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遵义而言,无疑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