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井冈山讲了许多父亲在红军时期的革命故事,有许多同志说:红军时期的故事我们听的多了,我们想了解:解放后在国家的建设中,在标志性的历史事件中老红军是怎么做的?
作为红军后代,我们和父亲生活在一起多年,开始只知道老红军勇敢、不怕死、会打仗,并不了解他们的工作和他的内心,只是在他离开我们之后,因为怀念,我们不停地从各种渠道逐渐了解他走过的路,逐渐走进他的内心。
一.吹响向科学进军的冲锋号
父亲戎马一生,解放后党和国家委以他重任,湖南和平解放后放后任湖南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总检察长、省城市企业部部长,1952年毛主席亲自任命他为北京地质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1958年底周总理任命他为国家农垦部任副部长,1978年成为全国政协常委,11届3中全会时被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委。父亲参加革命前,在刘姓祠堂的帮助下读到了初中一年级,一个只有初中一年级文化的老红军,能当好大学的校长吗?能领导好科研吗?能领导好大型国营企业吗?开始我们的心里也是打鼓的,后来我们采访了许多人,才了解了,他如何发扬红军传统,在历次重大的事件中交出人生的合格的答卷。
钨、橡胶、石油,这三黑物资,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非常重要的战略物资,整个社会主义阵营都缺少,非常重视,对地质和橡胶产业,我国也极为重视。
建国初期毛主席曾说:“一马挡路,万马不能前行”,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地质工作的重要性。这是一个百废待兴的时代,但搞地质的不足300人,国家急需地质人才,成立了“北京地质学院”,主席点将要我父亲做“北京地质学院”的院长,我父亲勇敢地担当。
图1.毛泽东任命刘型同志为北京地质学院院长
1952年,当时的社会舆论是“一边倒”、“全盘苏化”、“全面学习苏联”,如何开展工作呢?这是当时各条战线、各单位都遇到的共同问题。
如何办北京地质学院呢?有的说:要学习美、英如何办地质大学,有的说:要全盘照抄莫斯科地质大学。这时,父亲认真研究了英、美、德、日等帝国主义国家的地质大学、研究了莫斯科地质大学并回忆了延安抗大办学的经验,下决心走中国特色的办学道路。在校刊的发刊词上,他写道:“贯彻学习苏联先进科学理论与教学,结合中国具体情况加以运用”“学习外国,要洋为中用,不能盲目照抄”,这是他的办学宗旨,地质学院的郝贻纯教授回忆说:“1956年我被派到苏联进修,临行前,院长嘱咐说:‘到苏联,既要虚心学习,又不要生搬硬套。要吸取精华,扬弃糟粕。院长的教诲,使我们的思想更开拓进取。”父亲对每一位留苏的学生都嘱咐道:学习苏联的先进办学经验和地质科学成就,但不要一切盲目照抄,苏联也是从旧社会中脱胎而生的,对它的糟粕、对不适合中国的,千万不要带回中国来!
他没办过大学,只有红军打仗的经验。红军是如何打胜仗的呢?红军是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父亲把红军打仗的经验运用到办大学中来,从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与苏联完全不同的独特的办学方针,即:苏联的莫斯科地质大学的规模是“小而全”,专业设置是“全而细”,北京地质学院的规模要“大而重” 招生5000—6000人,专业设置要“少而精” 重点办普查、勘探两系。尽快地为国家培养出急需人才,打好基础,再把专业设全。
方针确定之后,父亲照样发挥红军中党代表的作用,他说:教学工作的好坏,要用政治工作来保证。他就亲自参加教师党小组的活动,发展知识分子党员了;他重用教授;他经常和学生一起吃饭、聊天,了解学生,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他非常重视体育锻炼,他每年都组织运动会。他为什么这么重视体育锻炼呢?记得,在战争年代,父亲除了非常关心战友之外,还非常爱护他的马,一次,马背受伤,他不骑马了,让战士牵着马走,自己背着战斗用的枪支,还背起了马鞍子,突然有了敌情,需要上30里外的地方集结,父亲背着马鞍子一口气跑了30里,父亲知道,没有体力是完不成任务的。战友们都跟他开玩笑说:是你骑马呀,还是马骑你呀!刘少奇也曾经说过:地质工作者是和平时期的游击队。学校一直坚持着父亲贯彻的作风,六十年代初,学校6000名学生中有4000名达到等级运动员和健将级运动员的水平,在全运会上都能拿到奖牌。我国第一次攀登世界高峰——珠穆朗玛峰时,就有8名北京地质学院的师生参加,学校办得轰轰烈烈。
父亲常说:“办大学需要科学文化知识,知识是学来的,只要勤奋学习任何科学知识都能被掌握。”中国有句古语:人过30不学艺,父亲已46岁了,一个只有初中一年级文化的老红军开始学习俄语了。我是怎么知道的,原来是我每天早晨6:30都听到“……广播俄语讲座,现在开始”我被惊醒,他一连听了几个学期,一次周日他说带我去玩,我非常高兴,因为他很少带我们玩,结果到了公园门口,他说:“你自己玩吧,我有事情了”,过了几年,我才知道,他去参加广播俄语结业考试去了。我想,他这么大岁数才开始学俄语,何苦来呢!他学不学外语,不是照样当他的院长吗?后来我才明白,他学外语不是为了考职称,不是为了升官发财,他是为了早一天能听懂苏联专家的讲话,使自己变为内行。像战争年代一样,他保持着红军党代表的传统,在向科学进军的战斗中,他又开始冲锋了。
父亲坚持着爱护战士就是爱护革命,这一党代表的做法,在和平年代如何爱护战友呢?他的做法是培养他们、重用他们。
从1954年开始组织干部下班后2个小时,补初中数、理、化;2年后,组织上班前2个小时学习《地质普查》专业大专班,父亲带头参加干部大专班学习。苏联专家给青年教师讲《普通地质学》每周2次,历时1年,当年的团委书记陶世龙回忆说:“我每次都去听课,只请了1次假,我每次都看见刘院长坐在第1排,认真听讲。他带领全院师生刻苦学习蔚然成风。”几年下来,绝大多数系(处)级党、政干部学完了二十多门课,三千二百多学时,获得了大专文凭。业余学习前后共坚持了7年,《北京日报》、《光明日报》和《人民日报》对北京地质学院师生向科学进军的事迹都作了报导。
毛主席非常关心大学的教育,1957年2月14日,在中南海勤政殿接见了北京地质学院的学生会文化部部长张曦等我国学联的执委们。这对地质学院是极大的鼓舞。
1958年,父亲被调到农垦部担任副部长。从1952年建院——到1958年父亲离开北京地质学院,北京地质学院培养出的毕业生是解放前全国地质人才36年的6倍,培养出大批的国家急需人才;中国地质大学50 周年时统计,有29名毕业生成长为学部委员、工程院院士,这其中有18人是前6年的毕业生,5人是前6年的学生;1960年学院被评为“红旗学院”,成为重点大学。
2005年12月武汉地质大学的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赵鹏大为我父亲100周年纪念活动题词:“新中国地质教育的先驱与开拓者,现代型中国地质大学的始首与奠基人。”
父亲的带头向科学进军,整个地质学院的学习、向科学进军蔚然成风,父亲的行动起到了巨大的社会效应。现在中国地质大学已经成长为我国的重点大学、成为一类大学,在校的学生达到上万人。
二.抵制浮夸风的大跃进,他领导的橡胶生产实现了真正的跃进!
目前党中央习主席号召全党,要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开展群众路线的教育实践活动,老红军是怎么做的呢?我讲几个小故事。
1958年父亲被调到农垦部任副部长,主抓橡胶等热带作物。
橡胶是怎么回事呢?橡胶是战略物资,飞机、汽车等重型武器的轮胎,不能用合成橡胶,必须用天然橡胶,航天领域里面有个橡胶八大件也必须使用天然橡胶,没有天然橡胶,飞机不能起飞、汽车不能开动、航天事业不能进展,橡胶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非常重要!
我们刚建国,帝国主义的国家在这里,掐我们的脖子,1951年在法国“巴黎国际统筹委员会”宣布;本会所有成员国严禁向中国及共产党国家提供天然橡胶和任何相关产品。他们预言,不可能通过种植获得天然橡胶的东方国家的国民经济机器,将由运转走向停顿。他们认为,我们没有天然橡胶,我们会走向死亡。那时,即使我们的老板拿着一箱金条,到东南亚国家去买橡胶的种子和胶片,他们都不卖,这些老板说:“我们不想为了一箱金条,而被杀头!”
整个社会主义国家都无法种橡胶,所以社会主义国家对我国生产橡胶很重视,我国自己也很重视,解放初1952年我国任命叶剑英元帅任华南垦殖局的局长,直接抓橡胶的生产。
1958年,中央又任命我的父亲来抓橡胶的生产和热带作物的生产,这又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俗话说:隔行如隔山,这年他52岁了,怎么办?他找来中国热带作物研究院、华南热带农学院两院的院长何康关于橡胶的著作来看,还学习了国外的有关橡胶的书籍。在出差的路上,父亲向刚毕业的大学生戴如琴学习,问她:“橡胶树容易得什么病?为什么得这种病?怎么防治?”等等问题,戴如琴在火车上、汽车上给父 亲讲起橡胶来,一直讲到西双版纳。他大刀阔斧地干起来。
1.走群众路线,调查研究,以贯彻技术上的操作规程,巧破政治上的浮夸风
记得父亲刚调入农垦部赶上大跃进的年代,那时社会上有一种不实事求是的浮夸风,当时讲: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报粮食亩产上万斤。(后来,庐山会议后实为反左,行为反右,这种浮夸风,也影响到了热带作物的农场)。橡胶的种子很难收集,一颗种子,一粒黄金,而种植橡胶后期管理不善,成活率只有百分之五,群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是也没办法,为了应付领导的检查,将橡胶树移栽在领导住招待所旁边,老胶林缺乏管理,杂草丛生,连兔子都跳进不去,这样的生产,如何实现大跃进?在头脑发热,浮夸风的潮流下,如果不随声附和,就要被扣上,反对三面红旗。在这一标制性历史事件中父亲是怎么做的呢?他刚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父亲就尽快下农场和科研院所调查几个月。调查后,父亲抵制说:“你要种多少万亩,现在连种子都不够!”他敢于实事求是地讲真话,这就是一种担当!父亲给总理写了报告,总理亲自到橡胶农场进行了考察。并在国务院的会上表扬他如实反映情况。
庐山会议后,纠左又变成了反击右倾翻案风,上级组织了五个农垦局的领导开会批判我父亲,最后领导总结时给他留了一点面子,领导说:“刘型是老红军,他不反党,但三面红旗反对了二面!”父亲在接受批判时,一言不发,忍!这又是一种担当,使他能继续留在岗位上。即使在逆境中,我父亲仍然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搞工作,父亲总结了我国橡胶2次大上,大下的历史经验,并提出了我国橡胶种植要达到1000万亩的远景规划。
如何走群众路线呢?根据群众的反映,他想:要吸取历史教训,实现真正的大跃进,必须要搞一个橡胶生产的统一的规程,用技术立法,管住高指标,瞎指挥。
记得我上初中时,每年都有好几个月,见不到父亲,后来才知道,他是抱病深入到广东、海南等许多农场和科研院校调研去了。到农场
他总是住没有洗手间的4人间甚至还有上下舖的农场招待所,领导安排调查组住县招待所,他坚持不去,还半开玩笑地说:“到农场来了,还是‘同吃、同住’好!”,他白天深入到农场的生产队第一线搞调查研究,晚上和农场的职工和技术人员一块打牌。他和职工们干到一起、玩到一起,由于他的平易近人和深入实际,总能调查出真实的第一手的情况。经部党组的批准,他带领着写规程的团队,制定规程一丝不苟,反复修改,近2年,走访了农场的干部、技术人员、工人、劳动模范、割胶能手,等好几千人。酷夏的深夜3点钟,正值我们安详熟睡时,父亲却不顾龙蛇起陆,不顾蚊虫叮咬,不顾年老体弱,头带着矿灯和农场的职工一块上山,上热带雨林的橡胶林园,割胶能手割胶的产量高,他要亲自看割胶能手操作割胶并推广他们的技术。橡胶栽培技术规程上报后,经周总理的批准,由国家科委和农垦部两部委联合颁布了《橡胶栽培技术规程》。一个植物的生产技术规程,由两个部委联合颁布,这是破天荒的第一次,这是周总理对我父亲的工作的认可与巧妙支持。工业生产中,每个零件都有生产规程,农业没有生产规程,而《橡胶栽培技术规程》是我国农业的第一部技术规程,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好规程,达到了很好的效果。2013年,我们访问的85岁的原热作处的处长恽奉世说:“下面各省、区都感到有了这个规程,就能管住瞎指挥、高指标,下面反映非常好。”,他还说:“我特别佩服刘部长,那时能不随波逐流而坚持正确的做法,用制定、贯彻具体技术规程,解决了政治问题,抵制了社会上的浮夸风,为橡胶生产的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三年困难时期,我国的政策是调整、巩固、充实、提高。而父亲在这时提出了橡胶生产要继续大跃进。父亲1961年初在全国第一次橡胶生产技术会议上致开幕词说:“……为了今后的继续大跃进,避免走弯路,或少走弯路,必须把已有的经验加以系统总结,……正确的是数量和质量并重, ……又不束缚,因地制宜和执行基本技术规程中操作方法的创造性,那么我国橡胶种植事业便可一跃而成为世界产胶大国。同志们,努力吧!”父亲热情洋溢的发言,激励与会的干部们,为橡胶产业的继续大跃进而努力奋斗。(农垦部在国营农场中执行了正确的方针,在困难时期,他们在两片胶林中间,间种了黄豆和薯类,职工中没有饿死和和浮肿的,所以能够提出了我们要继续跃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