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化作流星照征程
在九宫山研讨会上,石老称“通山县工农政府委员会作为八七会议后在全国秋收暴动中建立的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在县城存在了近一个半月,尽管时间短暂,但毕竟是划破黑夜天穹的明亮流星。”原中共中央委员、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王群同志在研讨会上发问:通山农军这颗流星“流”到哪去了?为进一步阐述石仲泉同志对通山秋暴与红色政权是湖北革命“最初的星星之火”的评价,回答王群同志的提问,根据现有的资料对通山农军去向作一个初步的探讨。具体说,通山农军的流向有四个方面。
第一,奔赴咸宁,参加鄂南总暴动。9月9日晚,夏桂林、陈叔卿率领农军第一团1000余人出师咸宁,参加鄂南总暴动。10日,通山农军进入咸宁。第二天,通山农军与咸宁柏墩、马桥附近农军合编,组成咸(宁)通(山)农民革命军,成立军事委员会,刘镇一为主席,夏桂林等人为委员。13日,咸通农军2000余人攻打马桥,一个连的守敌在农军强大攻势下竟不敢出击,阵前向农军投降。15日,咸通农军参与攻打县城,通山农军与鄂南各地农军协同作战,表现得很勇敢。18日,敌人反攻,我军撤退。23日,敌人一营兵力向咸通农军进攻,农军与敌激战经日,为咸通农军军委及办事人员安全转移到通山境内赢得了时间。9月底,刘镇一再次召开咸通两县负责人会议,解散咸通农军,并指定夏桂林任通山县委书记(李良材去武汉未回),通山农军返回通山。
第二,融入红军,保卫鄂东南和湘鄂赣苏区。1930年7月,中国工农红军独立第三师成立,简称红三师,也称鄂东师,只有一个团(红七团),未设师部,它的成份是鄂东特委警卫部队、红三军团留下的骨干和部分伤病员,以及从通山、大冶、阳新等县的工农游击队和赤卫队中精选的300名队员。红七团团长刘振山,政委郭子明。同月,鄂南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独立第二师,简称红二师,它以蒲圻游击队为基础适当集中鄂南各地枪支人员组成,设立师部,师长汪子霞,政委饶森阶,实际兵力2个连。后来,通山城西的港路、高桥、大坪等地的组织与所领导的赤卫队,因敌人复占县城,与通山县委失去联系,就由赵孟卿出面与鄂南特委接上关系,地方赤卫队的枪支被编入红二师。红三师、红二师组建前后,通山境内还有两支隶属通山县苏维埃军事部领导的武装红一连和红九连,共有兵力50多人。1931年秋,红三师七、九团被补充到红十六军,红三师不久又重建,恢复3个团的建制。1933年8月1日,红十七军在通山县隐水村黄石洞成立,辖红三师、河北师和赣北师。此外,通山苏区还有五种地方武装。由上述可知,通山农军虽然没有整建制地编入红军, 但在红军部队里的流向是比较清晰的,无论是流向红三师、红二师、红十六军、红十七军,还是通山地方革命武装,都为革命作出了积极贡献。
第三,奋发进取,继续工作在领导岗位。通山农军在后来的革命活动中,有的走上了更高的领导岗位,如夏桂林、叶金波等。夏桂林,1896年12月出生,通山县人,1926年春加入中共。1927年6月,任通山农协委员会委员长、中共通山县委执行委员。8月,任通山农民革命军总指挥、通山县暴动委员会主任,与李良材、叶金波等人一道领导秋暴,取得成功。通山县工农政府委员会成立,夏桂林任委员长。9月9日,夏桂林率领通山农军一千余人赴咸宁参加鄂南总暴动。10月中旬,夏桂林、许金门率部到达沉水山,建立革命根据地。1927年11月,夏桂林赴省城参加中共湖北省委扩大会议。12月14日,夏桂林被选为湖北省委执行委员,与郭亮、黄五一、沈国桢等人共同负责省委工作。1928年1月,省委机关被敌人破坏,黄五一、夏桂林等30余位革命同志不幸被捕,壮烈牺牲于武昌阅马场。叶金波,1906年出生,通山人,1925年6月加入中共,1926年6月被推举为通山县首任农民自卫队大队长。1928年春代理通山县委书记,同年8月被正式任命为通山县委书记。1931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独立第三师正式成立,叶任政治部主任(翌年任政治委员),参与指挥红三师进行第一、二、三、四次反“围剿”,卓有战功。1933年8月1日,叶金波任红十七军副政委、参谋长。1934年1月,红三师兵败王文驿,红三师领导人受到责任追究。2月,叶金波以“国民党改组派”的罪名被错杀,1984年被追认为革命烈士。他被誉为没有走上授衔台的将军。
还有通山农军第一大队大队长阚禹平,第二大队大队长焦瑞祥,第三大队大队长赵孟卿,第四大队大队长吉孟来,第五大队大队长陈叔卿,第六大队大队长许金门,通山农军快枪队队长阚学增,都先后为革命英勇牺牲。
第四,播撒火种,辗转他乡继续革命。李良材,又名李良才,1905年6月出生,汉川人。1924年春加入中共。1927年6月,任中共通山县委书记。8月下旬,县委在通山板桥成立通山县暴动委员会,并将通山农民自卫军改建成通山农民革命军,组成通山农民革命军总指挥部,李良材任农民革命军党代表。8月30日上午,各路农军围攻县城,秋暴成功。不久,李良材回到汉川,与中共汉川县委王振华一道于1927年10月在汉川湖口、大沙咀一带组织农民举行秋暴,未能成功。后转移到天门县继续活动,1928年5月任中共天门县委书记。1929年,党组织将他转移到江西九江附近的汪家垸,在那里开馆教书,继续为党工作。1933年,李良材不幸病逝,被安葬在庐山脚下的星子县境内。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批准,追认李良材为革命烈士。赵孟卿,1900年出生,通山人,1926年加入中共。1928年8月,他深入咸宁工作,任特委委员,协助特委书记曹振常工作。10月,他与中共通山县委派到通山西北边境担任咸崇通边区区委书记的吴礼执一道,开创了咸崇通边境赤色区域。曹振常牺牲后,鄂南特委被破坏,赵孟卿不计个人得失,接受通山县委领导,负责通山西部地下工作。红五纵队挻进鄂南后,赵孟卿领导的通山西部地区先后建立南林、杨芳区委。鄂南特委组织恢复后,他参加特委的领导。1930年11月,被叛徒出卖,英勇牺牲。
通山秋暴的成功与红色政权的建立,为鄂东南乃至湘鄂赣边区人民革命提供了经验,鼓舞了革命斗志,为红军队伍与党组织造就了一批优秀战士与领导。他们是革命军中马前卒,为革命开拓了前进的道路;他们是一颗铺路石,填平了前进道路的坑洼;他们是一颗流星,生命虽然短暂,但照亮了后来者的征程,激励着更多的英雄儿女奋勇前进。庆祝建党九十周年,回忆这段历史,继承革命光荣传统,必将激励吾辈奋发有为,负重争先,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囯,为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添砖加瓦。
参考资料
[1]《鄂南党史文献资料》第一辑第65页,中共咸宁地委党史办公室编,内部发行,1987年9月。 [2]《湖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3第一辑第168页。 [3]《鄂南党史文献资料》第一辑第11页。 [4]《鄂南党史文献资料》第一辑第130页。 [5]《鄂南党史文献资料》第一辑第25页。 [6]《鄂南党史文献资料》第一辑第52页。 [7]《鄂南党史文献资料》第一辑第11页。 [8]《鄂南党史文献资料》第一辑第65页。 [9]《瞭望东方周刊》山旭/文,网上可查。 [10]《鄂南党史文献资料》第一辑第14页。
其他参考资料
《中国共产党鄂南历史》,中共咸宁地委党史研究室编,中共党史出版社,1999年北京第一版。 《通山人民革命史》,中共通山县委党史办公室编,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7月第一版。 《通山英烈传》第一、二集,中共通山县委党史办公室编,内部发行,1987、1993年。
(本文入选中共湖北省省委党史研究室、湖北省中共党史学会、湖北省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在武昌联合举办的湖北省中共党史学界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学术研讨会,入选中共湖北省省委宣传举办的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学术研讨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