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保群(中)和张爱萍夫妇在一起。
张爱萍夫妇给赵保群的部分信件。
在江苏省海安县角斜镇,有一位退伍老兵赵保群。他的家中保存着张爱萍、李又兰夫妇写给他的20封书信。在张爱萍将军诞辰100周年之际,这位与共和国同龄的老兵接受本报记者专访,道出了一段感天动地的故事
“您过去在那种情况下能不畏权势,不随波逐流,精心照顾受‘四人帮’残害的同志是难能可贵的。”
——摘自张爱萍、李又兰夫妇写给赵保群的信
与共和国同龄的赵保群出生在江苏省海安县角斜镇,闻名全国的“角斜红旗民兵团”就诞生在这里。战争时期,张爱萍上将曾在此从事革命斗争10多年。
赵保群家简陋的书柜里,珍藏着张爱萍夫妇写给他的20封信。
“您过去在那种情况下能不畏权势,不随波逐流,精心照顾受‘四人帮’残害的同志是难能可贵的……”1987年5月19日,赵保群接到张爱萍的第一封信。
一个是共和国的赫赫上将,一个是退伍回乡的普通士兵,是什么事情将他们联系在一起?这要缘于“文革岁月”赵保群执行的一次“监护”任务。
1972年的5月7日,北京卫戍区某团11连指导员信明显找一班长赵保群谈话:“你提干的政审已经过了,现在上级临时抽你执行任务,这也是个考验。”当天上午,赵保群带5个战士去301医院监护“张绪”。上岗前,“专案组”交待:不准让病人与外人接触,不准家属单独探视,不准在生活上给予任何方便……
“张绪”脸上浮肿、胡子老长老长的,左腿断了,不能动。就这样一个老人,“专案组”人员对他百般刁难,疯狂大骂,勒令交代问题。
赵保群想:我们过去对俘虏还要优待,这个老人都已经病到这个程度了,怎么还那么整他?
后来的两件事让赵保群对“张绪”很敬佩:赵保群的脚疼,走路一拐一拐的,“张绪”找护士给他要药;“张绪”将吃剩的馒头放到床头柜上,下次接着吃。护士要清扫,说有细菌要染病的。“张绪”说,染病也是我染,硬是不让收。
这两个细节让赵保群认定:这个“老黑”是个好人。
接下来的日子,赵保群悄悄地给“张绪”方便。给他洗头、理发、刮胡子;他大小便不能下床,赵保群不厌其烦地用便盆端来端去;他不能坐着吃饭,赵保群一勺一勺地喂……”
7月28日晚8点,赵保群正休息,突然接到电话:“张绪”不行了!等他赶过去时,看到“张绪”已经脸色铁青,口吐白沫。“怎么回事?”赵保群急红了眼,大声责问。值班战士报告说:“十几分钟前,‘张绪’喝下中药后先是呕吐,后又抽筋,很快就成了这个样子。”
赵保群立即跑步奔向1公里外找主治医生宋蓝发,对“张绪”全力抢救。在48小时的抢救中,赵保群寸步不离守护在张绪的身边,任何人都不允许靠近,“张绪”终于告别死神。
事后,赵保群把“张绪”用过的药渣带回去和宋医生进行检查分析,发现药渣内多了一味处方上没有的中药。赵保群找到院方非要搞清怎么回事。这时,“张绪”反倒安慰说:“算啦!你是查不出来的。我既然投身革命,就随时准备付出一切!我估计因为我这件事,你在部队也待不住了。如果他们让你退伍,你一定要找我!”
果然,11月6日下午,赵保群及其他5名警卫战士被告知当日下午3时前务必离开医院,不得再与病人接触。
回到连队的赵保群悄悄地去了一趟医院,买了一包红糖看望“张绪”。直到此时,赵保群才知道自己“监护”了6个月的“张绪”原来是张爱萍。
因在“监护”“张绪”期间给予其特殊照顾,赵保群不但没有提干,反而被提前退伍。
“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打听您的消息,不知道您离开部队回到家乡后的情况怎样?”
——摘自张爱萍、李又兰夫妇写给赵保群的信
赵保群返乡以后,张爱萍一直在寻找他。将军曾多次写信、打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