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谢觉哉(以下称“谢老”)担任内务部部长,1958年春,谢老以年老体弱多病、难以胜任现职为由,向中央递交了《请辞部长职务书》。中央推荐谢老担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本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工作可松可紧,适合德高望重的老同志。有人也劝他:“你的年岁大了,法院的工作就挂个名算了,何必花那么多气力呀!”但谢老却不这样想,他说:“在我们这样的国家,是不能靠‘名’吃饭的,个人也不需要什么‘名’,而要多务实。”(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谢老的一番话饱含着坚定的政治风骨和崇高精神,他对原则的坚守、信念的执着和正确的权力观令人钦佩,他的朴实话语和实际行动令“唯名不唯实”者无地自容,同时,也为党员干部树立一根学习的标杆。“名”既是名利,又是身份,既是追求,又是责任。过于注重,就会迷失方向,甚至越走越远;过于依赖,就会停滞不前,甚至不进则退。只有看淡、看轻,才不会成为前进道路的绊脚石、拦路虎。作为一名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应时刻谨记谢老的淳淳教导,主动坐到以下三点:
淡泊名利,强化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宗旨,广大党员干部的权力来自人民,只有把握好,运用好,用毕生的追求和理想信念服务人民,才会受到群众的爱戴和拥护。金杯银杯不如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褒奖,杨善洲的事迹几乎家喻户晓,他退休后放弃了优厚的养老待遇,毅然决然的选择了继续为人民服务,他没用自己的光环为子女谋一官半职,反而,用“退而不休”的精神来改造荒山,造福一方。反之,一心只追求那些看不见、摸不着,虚无缥缈的“面子”、“帽子”,把名利作为工作最终追求,作为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最终目标,为民服务变为为“名”服务,把“名”作为一种炫耀的头衔,一张畅通无阻的通行证,那么,结果只会是宗旨意识逐渐淡化,最终离人民越来越远。
求真务实,强化责任意识。责任心是每名党员干部必备的,责任心是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勇于进取的前提,同时也是求真务实的具体体现,更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本质要求。党员干部“不靠名吃饭”要不做徒有虚名者、不做重名重利者,要在其位谋其政,尽心尽力地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正如谢老所说的“不需要什么名,而要多务实”,工作中甘于做“老黄牛”,默默无闻,踏实肯干,开拓创新、不计得失,不争名利,为党和人民事业奉献青春和热血甚至生命。向焦裕禄、杨善洲等党员干部楷模那样。
端正心态,树立正确的名利观。时下,部分党员领导干部看重用名利观建立起优越意识,喜欢用虚名去建立自己的地位,而这些只是空中楼阁,过眼云烟,不但没有实质性的作用,反而会被虚名所束缚。我们不难看出,大多数贪污腐败分子正是由于没有树立正确的“名利观”,导致没能跨过“名利”这道关口,栽倒在“名利”的脚下,最终走上了一条不归路。端正心态,用一颗平常心看待名利,只求奉献,不图索取、不谋私利,吃苦在前,无私奉献,坚守法纪底线,真正树立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权力观,把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难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脚点。
谢老一句“不靠‘名’吃饭”无疑是忠言逆耳,良药苦口,广大党员干部当应学习谨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