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筠是中国早期革命史上的一位传奇英雄人物。她是黄埔军校毕业生中少有的女生,被誉为“黄埔四女”之首,曾任平江工农革命军司令员,是红军中惟一的女司令。胡筠能文能武,擅长歌舞,发起创立了湘鄂赣赤色宣传队,开创了红色歌舞的先河,受到苏区广大军民的热烈欢迎,在人民军队红色文艺史上留下了精彩的一页。
富家闺秀成为“神枪手”
1898年2月,胡筠出生在湖南平江县一户乡绅家庭,自小聪慧,13岁便能赋诗作文。看了乐府《木兰辞》后,胡筠将木兰从军的故事编为唱词,配上花鼓小调,邀集邻里儿童,自扮自演,充分显示了她的组织能力和创作才华。胡筠19岁时在父亲的包办下,嫁给了平江虹桥大地主的儿子李积琦。当时,胡筠的嫁妆有12箱,其中4箱是书。婚后,日益进步的胡筠不愿意过地主家媳妇舒适优裕的生活,决心做一个新时代的新女性。26岁的胡筠不顾丈夫的阻挠,毅然在1924年秋考入平江启明女子师范,撰写进步文章,参加爱国活动,经常演出歌舞话剧,宣传革命思想,并于1925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 胡筠的戎马生涯是从1926年北伐军进驻平江以后开始的。当时叶挺独立团作为北伐军先遣队,从广州出发,于8月攻克了平江县城。胡筠遵照县委指示,和李宗白等学生离开学校回到家乡平江,领导当地农民协会,发动和组织广大群众,从事侦破敌情、破坏敌人通讯设施等活动。在北伐军攻打天岳关时,胡筠给突击队带路,向敌军防守薄弱地段发起突然攻击,一举攻克天岳关。北伐路上,胡筠等宣传队员编写快板小曲,鼓舞士气。 1926年11月,胡筠被党组织送到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深造。她是黄埔军校少有的女生之一,享有“神枪手”的称号,令黄埔男生也为之钦佩。1927年5月,胡筠、赵一曼等军校女生队学员主动请战参加了西征军阀夏斗寅的战斗。出征前夕,她写下了一首充满战斗激情的诗篇: 绿荫深处无署炎,席地看报也谈天。 男女穿上军服装,革命阵容意志坚。 保卫后方有责任,支援前线毋迟延。 三镇基地金汤固,快听貔貅奏凯旋。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后,胡筠立即带领军校宣传队连夜编排九子鞭《十骂蒋介石》和莲花闹《活捉军阀邓如琢》等歌舞节目,第一次利用民间艺术的形式,歌唱了革命新内容,开创了红色歌舞创作的先河。 不久,黄埔军校武汉分校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决定自行撤销。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女生队造就了中国现代第一批女军事政治人才。
英勇善战成为红军第一位女师长
军校政治部主任恽代英要求胡筠回到家乡组织游击队。胡筠回到家乡后,与丈夫李积琦的封建地主家庭决裂,发动民众、烧毁田契、开仓放粮。胡筠购买了几十支步枪、上万发子弹,拉起了50多人的队伍,建立了平(江)、湘(阴)、岳(阳)游击纵队,转战在慕阜山区,开展游击战争,扩大红军根据地。平江特委报请中央军委批准,给游击纵队“平江工农革命军”的番号,由胡筠担任司令员。恽代英赶去祝贺,激动地对胡筠说:“你是红军队伍中惟一的女司令。敌人闻之丧胆,我们却为之欢欣鼓舞。” 1928年7月22日,彭德怀、滕代远领导的平江起义军攻克了平江县城,建立了红五军。胡筠当选平江县第一届工农兵苏维埃政府主席、红五军纵队党代表兼湘鄂赣特委常委。胡筠英勇善战,指挥作战大胆沉着,灵活多变,在战斗实践中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游击战术。她的部队终年转战于湘鄂赣三省的慕阜、连云山区,神出鬼没,令敌胆寒。胡筠智勇双全,在峭壁夹峙的山道中,迂回运动,埋伏精兵,曾用“滚木擂石”击败一次又一次的敌人追剿。她个子瘦小,但刚毅坚强,常骑着一匹白马,挟着两支短枪,出生入死,八面威风。当年国民党军阀何键的《清乡公报》称胡筠部队与彭德怀部队“互相呼应,声势浩大”,“赤焰所播如火燎原”,即便“调集重兵围剿,仍然束手无策,防军亦疲于奔命”。 在斗争岁月中,胡筠与平江县委秘书长张警吾建立了感情,结为夫妻。1930年9月,中共赣北特委成立,胡筠任省特委副书记兼赣北独立团团长。1931年春,胡筠担任红十六军第八师师长,成为红军第一位女师长。胡筠曾率红八师及赤卫军千余人采用内应外合战术,一举攻克了通城。1931年7月,湘鄂赣省委成立,李宗白任省委书记,张警吾任省委宣传部长,胡筠任省委妇女部长,成为湘鄂赣苏区著名巾帼英雄。
现编歌舞深受红军官兵喜爱
在土地革命初期,湘鄂赣边区便建立了各种宣传队、新戏团,深入群众,进行化装演讲和歌舞戏剧的演出。这些新戏团、宣传队、慰劳队,它们不仅是文艺节目的演出队,而且是革命战争的工作队、战斗队,尤其是乡村妇女慰劳队,她们身兼唱歌、跳舞、洗衣、做饭、烧茶、看护,乃至运输、担架、交通、放哨等职责。 多年来的革命经验,使胡筠清楚地认识到,宣传鼓动和发动群众工作的重要意义。于是她在省苏维埃的驻地万载小源乡创办了一所列宁小学,并以该校教职员工为基础,吸收乡村知识青年与妇女组织了一支“赤色宣传队”。全队有140人,配有步枪70支,既搞文艺演出,又搞武装斗争。其表演节目,既有歌舞戏剧,又有诗歌、快板、演讲、花灯、化装表演、莲花闹、相声、双簧,还有本地的龙灯、狮灯和北方的高跷、杂耍,五花八门,能分能合,能文能武。湘鄂赣赤色宣传队常常夜以继日排练节目。胡筠既是编导又是演员,她和队员们一起,创作了大批深受苏区军民喜爱的歌舞节目,如九子鞭《十骂蒋介石》,莲花闹《拥护苏联和拥护省苏大会》,歌舞《送郎当红军》《可怜的秋香》《摇篮曲》《劝白军投降》《葡萄仙子》等。 胡筠多才多艺,能歌善舞,无论什么小事,只要经过她的脑壳一转就会变成一出戏。1930年某天晚上,宣传队正在排练节目,突然得到一个特大喜讯,红军在宁都龙冈打了个大胜仗,活捉了前敌总指挥张辉瓒。大家高兴得抱在一起又唱又跳,胡筠眼泪都笑出来了,当时有一个小伙子说:“现在鲁涤平要哭得冇得眼泪”。胡筠灵机一动说:对,我来编个鲁涤平哭张辉瓒的舞。于是她边想边跳,说:“我们把张辉瓒的‘头’砍下来钉在一块木板上,放到河里,让其顺流而下,漂至南昌,鲁涤平拾到木板后,抱着‘头’大哭,后来又被红军的大炮吓瘫在地,这个节目就叫《鲁胖子哭头》”。 为了把鲁涤平见大势已去、兔死狐悲的心情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胡筠借鉴了花灯戏的“十字步”、“踩花步”、“圆场步”、“跳跑步”等动作,又根据鲁涤平是个胖子的形象,模仿醉汉头重脚轻的姿态,设计了一种“痞子步”、“鸭公步”。在编排过程中,为了抓住酒醉后的感受,胡筠居然喝下了半杯烧酒,借着酒力,一遍一遍地练习,终于把这个军阀的丑态演得有声有色,层次分明。第二天,《鲁胖子哭头》就演出了,全剧滑稽可笑、讥讽辛辣。以后每逢开庆功会、动员会,这个节目最受欢迎。 胡筠编排的另一个有代表性的歌舞节目是《反对帝国主义》,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莲花闹谱唱。全曲长达132句,时而一唱众和,时而男女对唱,向观众讲述着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国民党反动政府丧权辱国的罪行,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加入反帝大同盟,武装推翻国民党反动派,把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华,夺取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胡筠以事说理,如数家常,词近口语,让人一听就懂。《反对帝国主义》开篇唱道:“同志们,不要吵,/听我说个莲花闹。/莲花闹,别不扯,/单讲帝国主义者。/讲起来,本很长,/恐怕各位事很忙。/简单的,就讲起,/日本强盗矮子鬼。” 一段快板,一段舞蹈。男队甩起莲花板,板中夹有一铜钱,沙嗒沙嗒直作响,女队敲动牛皮鼓,后台助以锣和拔,卜咚卜咚闹洋洋。由于胡筠的作品有着极大的宣传鼓动效果和兴奋群众热情的艺术感染力,其宣传队非常受群众的欢迎。有一次在省苏维埃召开的俘虏兵“控诉”大会上演出,竟使国民党士兵看了激动万分,纷纷要求留下当红军。因此,敌人非常害怕胡筠的文艺宣传,曾多次出告示以100大洋的悬赏捕缉这位女“匪首”。
狱中含泪撰写花灯小戏《李更探监》
王明“左”倾路线的肃反政策,给湘鄂赣苏区带来了极大的伤害,地主家庭出身的胡筠也身陷囹圄。1933年10月,胡筠在万载县小源参加湘鄂赣省第三次工农代表大会期间,突遭逮捕。胡筠在关押期间,写了数十页纸的《狱中自白》,回顾了自己在党的领导下由一个富家闺秀成长为党的干部的整个历程,其中写道:“牺牲换人间幸福,奋斗是吾辈生涯。”这是胡筠的遗言,更是她一直以来所秉持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