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警予书信中的家国情怀 |
2021-10-28 15:16:46 |
来源:中国档案报2016年1月22日 |
作者:魏松岩 |
浏览次数: |
|
|
|
|
在上海市档案馆展出的“海上家风——上海好家训好家风好家庭风貌展览”中,一封向警予写给其侄女向功治的家书,吸引观展者驻足品读。 向警予是中国共产党唯一的女创始人。她个性沉默坚毅,处事稳健,因不苟言笑,加之党内资格老,二十几岁便被称为“革命的老祖母”。向警予牺牲时年仅33岁,其存世的文稿和家书极为有限,家书内容多为尊师重道、孝敬长辈、教辅晚辈,字里行间体现着向警予对家族的责任与关爱,这些家书也是向家家风家训的体现。 1895年,向警予出生于湖南湘西溆浦县的一个土家族家庭,她是家里的第九个孩子,在给父母的家书中,向警予自称“九儿”。向父是当地最大商号“鼎盛昌”的经理,他思想开明、重视教育。向警予的几个哥哥都曾留学,有的学医,有的学习法律。在20世纪初,这样进步的家庭并不多见。向家人之间交流思想、互通理念,在中国革命的大潮里,他们彼此激励,最终纷纷踏上救国之路。向警予最崇拜的人是大哥,在其年幼时,每当遇到困惑之事,总是向大哥请教,或当面或写信。向警予的大哥在留学日本期间,参加中国同盟会,积极支持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回国后,他在家乡办学,致力于教育救国。在8岁那年,向警予便进入大哥创办的新式学校,开当地女子入校读书的先例。 家书中的向功治是向警予大哥的女儿,向警予留法期间,曾接到过向功治写的两封家书。家书中,向功治向她最信任的姑姑,谈起自己尚不成熟的人生理想。展出的这封家书便是向警予的回信,写于1921年4月,篇幅虽不长,但感情真挚。向警予在信中肯定了向功治在学业和思想方面的进步,她写道:“第二次信文字思想迥异于前,几疑不是你写的,这样长足的进步真是‘一日万里’,不禁狂喜!”信中,向警予还提到湖南同乡毛泽东,尊称其为“先生”。“毛泽东、陶毅这一流先生们,是我的同志,是改造社会的健将,我望你常在他们跟前请教!环境于人的影响极大,亲师取友、问道求学是创造环境、改进自己的最好方法。你们于潜心独研外,更要注意这一点,万不要一事不管、一毫不动,专门只关门读死书。”行文间,向警予既宣示着自己寻求真理、改造中国的伟大抱负,又渗透着她对晚辈的教导。这封家书凝聚了她对国与家的双重情怀,真是细微之处显人格,家常小事见高远。 向警予爱护晚辈,对家族中的下一代有着强烈的责任感,期望他们成为上进之人。在另一封向警予写给二嫂的家书中,同样也提到了对侄辈的培养,并具体到锻炼方法。她在信中告诉二嫂希望能常常收到她的家书,但“信要菊生写,他照你口内所说的写,字白了也不要紧”,经常这样锻炼他,时间久了自然就能写好,这样对他的国文学习也有很大帮助。将近一个世纪过去了,向警予倡导在实践中练习和成长的理念,至今仍是教育上的一剂良方。 向警予给二嫂的这封家书,写于1923年1月6日。那时,长期卧病在床的二哥刚离世,全家正沉浸在伤痛之中。向警予在大嫂的来信中闻此噩耗,回忆起年少时与二哥相处的点滴旧事,几乎不能自己。但向警予更惦念家中亲人,在悲痛中她担负起宽慰长辈、为家族化忧解愁的责任。那一天,向警予同时发出四封家书,这在她短暂的生命里绝无仅有。一封家书是向警予写给父母的,她安慰道:“父亲年迈八十,母亲体弱多病,此度二哥之变,两亲如不达观,恐于身体健康更种儿辈不孝之罪。”继而她又写给六哥一封家书,嘱其抚慰双亲,照料家中事宜。同时,向警予还回信给大嫂,拜托其照顾二嫂,“爹爹、二嫂面前,还望你和六嫂多多劝慰”。四封家书中,向警予写给二嫂的这封篇幅最长,除表达哀痛外,她还鼓励二嫂要振作,并主动承担起晚辈的教辅责任。她在信中写道:“我如有能力,我二哥的小孩我尽我做妹妹的力,帮着我可怜的嫂嫂去造就他们。”之
|
|
|
|
|
|
|
|
|
|
|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