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稻穗弯如月。在丰收的田埂上,突然“闯”入了200多位身着旗袍、手持油纸伞的江南女子鱼贯而行。金黄的稻田,自信的姿态,一幅乡村振兴画卷在眼前诗意打开。
在田埂上表演的并不是专业的模特儿,而是这里土生土长的农民。10月11日上午启动的常州市武进前黄稻米文化节,也定格下江苏小康农民新形象。
这是前黄镇第一次举办稻米文化节。旨在通过举办一系列精彩纷呈、融合互动的活动,展示前黄本地稻米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和历史文化。如何才能让“我的家乡我的村”更被外界熟知呢?村民们都很上心,而此时前黄雅韵艺术团党支部书记孙英脑海里冒出了“旗袍秀”三个字。
“虽然农民高矮胖瘦不一,气质方面也不如真正的模特儿,但主要是想通过这个活动,展示新时代新农村的新面貌。”当她把自己的想法发到微信群里之后,得到了大伙儿的积极响应,从100多人报名到最后14支队伍、220名参加,大家的积极性高涨。
11日当天,冷空气侵袭江苏,气温一下子就掉了十几度,但村民有的身穿统一置办的新装,有的则拿出压箱底的旗袍,早早地来到田埂。200多位农村女子,分成十几支队伍,自信满满地行进在金黄色的稻田间。这里是她们平时最为熟悉的生活场景,今天却有了新的连接方式。
孙英告诉记者,秋收秋种时节过去是农民最忙的时候。“农民手拿镰刀一棵一棵割稻,晒干后梱稻,再一担一担挑回家,连夜轧稻、筛稻,连晒几天,再碾稻,才能看见白米。”从一把镰刀,一条扁担,一身泥,一身汗,一身味,一双赤脚穿行在泥泞的田埂上,到如今的种田机械化、科技种田,农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是有时间了,二来农民的口袋也不像过去那样穷了,他们更多地关注和追求文化生活。”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前黄雅韵艺术团这个草根艺术团应运而生,这里所有的团员都是清一色的农民身份,上台演戏、下田干活,活跃在乡村舞台。
一把花伞一袭旗袍,满脸都是幸福的笑容。现场的人员不禁为眼前的美景打动,纷纷举起手机拍摄眼前的农村新生活。
“晚上我们照例又举行了一场露天演出。有一个农民,就一直拉着我的手说,以前做梦也想不到,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他们依然保留着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作风,但生活却过得有滋有味。” 孙英告诉记者,“一舞一说唱,一曲一抢答,一戏一宣讲,这已经成为了雅韵艺术团每场宣传演出的常规安排。在11日晚上的“百年风华 同心向党”专场演出中,她还向现场的观众进行了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宣讲,12日白天,他们带着自编的节目——锡剧说唱《“十四五”开启新征》到稻田间进行了宣传演出,“我们将文化融入村民生活,‘种’进群众心田,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
一辈子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孙英,目睹了这些年家乡的巨变。她也参与其中,成为一名新时代的新农民。她感慨道:“现在的农民,离土不离乡。他们端牢饭碗,摆脱辛勤劳作,有土有乡,有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