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福建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近代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土地革命的策源地之一;红军的故乡、将帅的摇篮;中央苏区的经济中心;中央苏区的半壁江山;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地之一;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主要区域;福建事变的策源地;中国东南抗战文化活动中心;全国著名“红旗不倒”革命老区。
《红色福建》展厅面积约3260平方米,展线长600余米。展出革命文物800多件和800多幅历史照片。展览分为6个部分。
第一单元《列强入侵与封建压迫》
十九世纪中叶,西方殖民者用坚船利炮轰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把中国一步步地推入半殖民地的深渊。
鸦片战争失败后,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福州、厦门被迫开放。地面上展示的是《南京条约》的部分内容,您的上方则展示了近代签署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19世纪初叶,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福建是重灾区之一,是仅次于广州的第二个鸦片销售地。您面前的墙面展示了近代输入的鸦片数量与输出的银元数量。鸦片的流入,给中国造成了国弱民贫的恶果。
进入第二单元《人民的反抗与求索》
清政府的黑暗统治和外国列强的侵略压迫,激起了福建人民的反抗。在痛苦与抗争中,一批先觉者开始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探索,于是有了西学中用的福建船政,有了林则徐、严复等一批民主思想的启蒙者。
林则徐(1785-1850),福建侯官人,面对列强入侵,林则徐提出学习西方“长技”,了解外国情况,借以抵御外侮的主张,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1839年6月26日,林则徐在广州的虎门海滩销毁了英美鸦片贩子的2万余箱鸦片。此举震惊中外,给全国各地的禁烟斗争以有力的支持和鼓舞,林则徐因此被誉为“国际禁毒史上第一人”。
丁拱辰,晋江人,近代大炮研制的先驱者。他潜心钻研西方炮术资料,编著《演炮图说》,广泛传播,为我国近代军事科学作出重大贡献。
1866年创办的福建船政,占地600多亩,拥有船厂、学堂、水师、衙门等机构。最鼎盛时期,拥有人员3600多人,聘请外国人员52人,是当时中国拥有产业工人和外籍人员最多的企业,其产业工人占同期全国产业工人的1/3。在其短暂的45年创业中,在科技、教育、国防等诸多领域创造了100多项的中国第一。
从1877年开始,福建船政陆续选派107名优秀学生赴英、法、德等国学习军用、民用技术,以及社会科学等。这批学生学成回国后,成为我国近代最早的海军将领、科技人才和思想精英。比如:严复、詹天佑、萨镇冰等。
第三单元《辛亥革命在福建》
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在这场革命中,福建的仁人志士表现尤为突出,不论在辛亥革命的准备阶段还是在广州起义,或是在其后为建立民国的起义光复行动,八闽儿女都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林觉民 1911年参加广州起义,行前几天,给父亲和妻子写下遗书,在给妻子的《与妻书》中,表达了“为国牺牲百死而不辞”的决心。受伤被捕后,滴水不进,从容就义。
海外闽籍华侨热情支持孙中山的革命事业,慷慨捐款支持革命,踊跃参加国内的多次武装起义。孙中山多次说道:“华侨为革命之母。”
1915年,袁世凯复辟称帝,中国陷入了军阀统治的黑暗时期。
第二部分 国共合作 唤醒工农
第一单元 福建有了共产党
面对积贫积弱的祖国,福建先进的知识分子上下求索,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26年,中共福建地方组织相继建立,福建革命从此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五四运动后,福建进步青年知识分子开始创办进步刊物,宣传马克思主义,为福建各地共产党组织的建立,作了思想和干部方面的准备。1926年,福州、厦门、莆田、永定、漳州等地相继建立了党组织。
第二单元 工农运动与北伐
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革命政策,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1924年5月,在共产党人的建议下,孙中山在广州附近的黄埔岛创办了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中有不少福建籍学员,毕业后成为国民革命的中坚力量。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为唤醒农民觉悟而创办的革命学校。它用国民党的名义创办,由共产党人主持,以“养成农民运动之指导人才”为宗旨。其中的福建籍学员成为福建农民运动的骨干。
1926年秋,北伐军入闽,共产党领导工农群众广泛开展革命斗争,援助北伐军。北伐军很快攻克了永定、漳州、福州等地,不到三个月,国民政府就控制了福建全省,结束了北洋军阀在福建的统治。
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汪精卫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反革命政变,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
第三部分 土地革命 创建苏区
第一单元 土地革命的先声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新时期。
9月中旬,南昌起义军攻占上杭城后,周恩来、朱德分别在琴岗书院、南塔寺接见中共闽南特委和闽西地方组织负责人,对福建革命斗争作了重要指示。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1927年12月4日,中共福建各县负责同志联席会议在漳州召开,传达八七会议精神,同时成立中共福建临时省委,陈明任书记。
1928年3月4日,中共龙岩临时县委领导后田农民举行武装暴动,揭开了闽西土地革命斗争序幕。接着平和长乐、上杭蛟洋永定溪南、崇(安)浦(城)举行了农民暴动。
第二单元 福建苏区的创建
1929年3月,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红四军第一次入闽,建立下井冈山后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长汀县革命委员。在长汀统一制作了中国工农红军历史上第一套军装。
3月20日,毛泽东在长汀辛耕别墅主持召开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确定了在赣南闽西20余县创建革命根据地的战略方针,为中央革命根据地规划了蓝图。
5月下旬至6月中旬,红四军三打龙岩城,消灭国民党陈国辉旅2000多人,成立了以邓子恢为主席的龙岩县革命委员会。
7月,在毛泽东指导下,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杭蛟洋文昌阁召开,制定了闽西土地革命的路线,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共闽西特委,邓子恢为特委书记,张鼎丞为军委书记。
1930年3月18日,闽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龙岩召开,成立了闽西苏维埃政府,标志着闽西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
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在上杭古田赖坊村协成店写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篇名著。至此,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理论初步形成。
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在上杭古田曙光小学召开了第九次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毛泽东作政治报告,朱德作军事报告,陈毅传达了中央九月来信并作了废止肉刑问题的报告。全体代表一致通过的中共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即古田会议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建设的纲领性文献。
为了拓展红色区域, 1930年1月,由闽西子弟兵组成的红四军第四纵队随同主力开赴江西开展革命斗争。
1931年5月31日,毛泽东、朱德指挥红军取得建宁大捷,取得第二次反“围剿”五战五捷的胜利。
1931年秋,第三次反“围剿”战争胜利后,闽西苏区与赣南苏区连成一片,形成了全国最大的红色区域——中央苏区。
11月7日至20日,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瑞金叶坪召开,宣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临时政府成立。2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主席,项英、张国焘为副主席。
1933年9月,中央苏区鼎盛时期,辖有江西、福建、闽赣、粤赣4个省苏(后又增赣南省)60个县苏,人口453万,总面积8.4万平方公里。
1932年3月,福建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汀州试院召开,成立福建省苏维埃政府,张鼎丞任主席。
福建先后成立了龙岩、上杭、武平、永定、连城、长汀等20个县和汀州市、岩连宁边区苏维埃政府,面积2万多平方公里,人口100多万。
1932年春,毛泽东率领红一、五军团组成的红军东路军东征漳州。4月20日,攻克闽南重镇漳州。
1930年12月,莆田县外坑乡苏维埃政府在宣德宫成立。
1931年7月11日,闽北分区苏维埃政府在崇安县坑口乡成立,主席洪金生。
1933年5月,中共闽赣省委、闽赣省革命委员会在江西黎川成立,书记顾作霖,主席邵式平。同年冬闽赣省级机关迁至福建建宁。1933年7月,红三军团与红三十四师部分组成东方作战军,由江西挺进福建,屡战屡捷。12月11日,在建宁城召开闽赣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闽赣省苏维埃政府。
1934年2月,闽东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福安柏柱洋召开,成立闽东苏维埃政府,主席马立峰、副主席叶秀蕃。
第三单元 苏区建设的模范
一、苏区政权一枝花
福建各级苏维埃政府实行工农兵代表会议制度,自下而上的选举充分体现了一切权力属人民,人民当家作主的精神。
苏区政府制定各项法令和条例,加强法制建设,为建立良好的革命社会秩序,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分田分地真忙
1929年7月,在毛泽东指导下,中共闽西一大制定了《土地问题决议案》,奠定了整个苏区土地政策的基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福建苏区40多个县, 300多万农民分得土地,实现了千百年来“耕者有其田”的梦想。
1929年7月,在毛泽东指导下,中共闽西一大制定了《土地问题决议案》,1930年6月,中共红四军前委和闽西特委在长汀南阳(今属上杭)召开联席会议(又称“南阳会议”),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党的土地政策。
三、十万工农当红军
1928年7月,在永定金谷寺成立了福建第一支红军——闽西红七军第十九师。
在创建中央苏区的斗争中,福建有10多万儿女参加红军,先后创建了红十二军、红二十军、红二十一军、新十二军、红十九军、红十军等,成为中央红军的重要来源地。
四、经济建设卓有成效
1931年夏,上杭县才溪乡在耕田队的基础上,创办了全苏区第一个劳动合作社。
宁化县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央苏区乌克兰”。
福建省苏维埃政府大力发展公、私营工业,仅长汀一县的工业产量就占中央苏区工业的一半。长汀还是闽西、赣南最大的物资集散地,被誉为“红色小上海”。
1930年7月,闽西建立了中央苏区范围内第一个公营商业企业——闽西粮食调剂局。随后,推广到整个中央苏区。
闽西工农银行是中央苏区范围内最有影响的金融机构,为建立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打下了良好基础。
五、文化建设 成绩显著
平民小学、妇女夜校纷纷建立,俱乐部剧团等也开展得如火如荼。
1931年在长汀创办的闽西列宁书局,是中央苏区第一家出版发行机构。
六、中央苏区模范乡—才溪
才溪乡在政权建设、经济建设、武装斗争、文化教育、扩大红军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的农村根据地建设经验,成为中央苏区的模范乡。
第四单元 城市地下革命活动
一、城市地下斗争
在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同时,隐蔽战斗在福州、厦门、漳州等国民党统治区的中共地下组织和广大党团员,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利用一切合法形式,领导开展工人、学生运动。
厦门是福建省最早开展革命活动的地点之一。大革命失败后,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坚持地下斗争的主要城市之一。福州是中共地方组织坚持白区地下斗争的主要城市之一。
二、厦门劫狱
1930年,中共福建省委组织了著名的厦门劫狱。劫狱特务队11人仅用10分钟,就成功救出40多名被捕同志。
三、福建事变
1933年11月,国民党第十九军路将领蔡廷锴、陈铭枢、蒋光鼐等在福州发动“福建事变”,成立抗日反蒋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第四部分 浴血长征 三年苦斗
第一单元 浴血长征路
一、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1933年9月底,国民党军集中100万兵力向革命根据地发动大规模的第五次“围剿”,其中50万兵力进攻中央苏区。
为保证主力红军的转移,1934年9月,在朱德指挥下,红一军团、红二十四师及红九军团协同作战,全歼进入连城朋口温坊的国民党军先行部队第三师第八旅,取得了温坊大捷。
温坊战役后,由于苏区北线与兴国一带战事紧急,红一军团奉命支援江西,红九军团及红二十四师留守长汀松毛岭一线。9月23日,国民党三个主力师向松毛岭发起猛攻,飞机大炮轮番轰击。战事一直持续了七天七夜,红军终因势单力薄,向后撤退。
二、北上抗日先遣队入闽
1934年7月5日,由红七军团组成的北上抗日先遣队,从瑞金出发于9月入闽,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的行动和宣传,影响了福建的广大群众,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同时也牵制了国民党的一部分军队,减少了中央主力红军长征的阻力。
三、长征从这里出发
1934年9月30日,红九军团奉中革军委命令,集结于长汀县钟屋村踏上了长征的漫漫征途。10月7日,红三军团第四师及军团医院、少共国际师一个团、中央直属炮营、红九军团后方机关从宁化集结出发,开始长征。
在中央红军8.6万人的长征队伍中,福建子弟兵有近3万人,占中央红军长征人数的三分之一。
四、长征中的福建子弟兵
中央主力红军突破国民党军的三道封锁线后,国民党调集20多个师共40万大军在广西湘江形成第四道封锁线。1934年12月,红五军团三十四师临危受命担任全军总后卫,掩护主力过江,绝大部分将士血染湘江。湘江战役,红军付出了惨重代价,部队从渡江前的6万余人,减员到3万余人。
红三十四师共有将士6000余人,这是一支基本上由福建子弟兵组成的部队。湘江战役中,在师长陈树湘的率领下,顶住了国民党军的疯狂进攻,确保了所有部队的渡江成功。师长陈树湘重伤落入敌手,在押往道县途中,他绞断肠子,壮烈牺牲。第一〇〇团团长韩伟率部坚守山峰,最后仅剩10余名福建子弟兵,他们砸坏枪支,集体跳崖,实现了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
1935年1月初,红一军团红二师红四团,在师政委刘亚楼、团政委杨成武等师、团领导的指挥下,强渡乌江,为全军打开了又一通道。
红二师进驻遵义城后,红四团团长耿飚、政委杨成武根据上级命令率部迅速攻占了娄山关,随后又占领了桐梓城的军事要地,组成了遵义北面的坚强防线,有效地保证了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
1935年5月,杨成武、黄开湘率领前锋红四团,创昼夜行军240里的奇迹,飞夺泸定桥,为红军渡过大渡河打开了通道。
1935年9月10日,红二师四团在团长黄开湘、政委杨成武指挥下突破天险腊子口,打开了进入陕北的门户。
在中央红军长征队伍中,有30位女战士,其中福建籍3位:
吴富莲、邓六金、谢小梅。她们随同主力红军踏遍千山万水,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被称为福建的“长征三女杰”。
第二单元 三年游击战
一、国民党残酷“清剿”
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国民党军蒋对南方各革命根据地实行全面“清剿”,他们采取碉堡围困、经济封锁、移民并村、保甲连坐、“五光”“十杀”等最残酷最毒辣的手段,妄图消灭革命力量。
“莲塘惨案”、“七尸八命”惨案。、十字架上的英雄——凌福顺。。。白色恐怖笼罩着每一个村庄。在白色恐怖中,许多著名的革命志士牺牲在福建境内,包括何叔衡烈士、毛泽覃烈士、瞿秋白烈士、阮啸仙烈士、唐义贞烈士等等。
二、 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
中央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各根据地的部分武装,由项英、陈毅、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等领导,在福建、江西、浙江等八省十五个地区,依靠广大群众,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
景观复原:福鼎合抱枫。1936年8月,刘英率红军挺进师一部与鼎平独立团和游击队,在福鼎李家山歼敌一个连。战斗胜利后,一位红军战士在这株合抱的大枫树上,刻上“建立苏维埃政府”等字。
三、人民群众血肉情
国民党的血腥政策,吓不倒革命群众。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保卫党的组织和革命同志的安全;千方百计地给游击队送盐、送粮食、送情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