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各位领导到华东保育院旧址参观指导:
大关营村位于青州城东南,邻近弥河, 这个环境幽静的村子,近年来频频吸引游客前来参观,只因一处旧址——华东保育院旧址。
进入院内,映入我们眼帘的首先是一块“华东保育院旧址”的石碑,后面为其碑记。这是青州市委市政府2000年10月重修华东保育院旧址的碑文。200多字的碑文简单说明了华东保育院创建的原因、经过、意义。石碑后边是一座古井,当年保育院的孩子们喝的就是这口井的水。
下面我们进入纪念室中参观。这些老旧的课桌凳就是当年孩子们学习的用具,墙上挂着的就是当年华东保育院的一些资料照片,以便让前来参观的人们了解当时的场景。
保育院一开办就确定了它的教学方针:实验新民主主义的儿童教育,培养集体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能力,发展智力,提高文化,锻炼体格,培养服务精神,奠定参加新中国建设事业的思想基础。保育院第一批接收的孩子62人。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分为3个班:3至4岁的18人,为幼稚小班;4岁半至6岁的22人,为幼稚大班;6岁以上至10岁的22人,为小学班。后来,各班的人数逐渐增加,到1949年初,又增加了一个幼儿班。与此同时,这些班采取了保育员负责制,即一个保育员固定一两个、三四个孩子,白天照顾孩子学习、活动,夜晚带最小的孩子睡觉。小学班的孩子文化程度高低不一,分为一年级上、下学期和二年级上、下学期4种类型,在班内分组实行复式教学。随着入院孩子的陆续增加,小学班又分成了初级、高级两组,仍然采用复式教学方法。
当时孩子吃住在农村,条件比较艰苦,吃水需要先用桶从井里打上来,再挑回保育院里,粮食柴草要用马车从几十里以外运回来,蔬菜副食要天天赶马车到集市上去买。保育院刚成立的时候,大批粮食支援了前线,后方的粮食很紧缺,上级配给保育院的只有白薯粉。孩子们本来就面黄肌瘦、营养不良,又整天吃白薯粉,院长李静一和协理员邓六金特别着急。为了让孩子们吃饱吃好,保育院的工作人员不辞劳苦,多方奔走。在他们的努力下,各方面向保育院支援了白面、大米、猪肉,华东局还向保育院拨了5头奶牛、4只奶羊。当时,按供给标准,孩子们的主食是红薯、小米、煎饼,菜金是很少的。分管营养的保育科科长文芸和总务科的同志,就把孩子们按标准供给的吃不完的粮食换成豆子,磨成豆浆,做成豆腐,以改善伙食。而为了给孩子们增加钙质,除炖骨头汤外,文芸和老炊事员还一起做醋,用醋焖酥小鱼,让孩子连鱼带骨头一起吃。此外,他们还想方设法粗粮细做、制订食谱、变换花样、调剂饭菜,增加孩子们的食欲。对身体较差或体弱多病的孩子,他们还按“病号菜金”标准,另做“病号饭”并增加牛羊奶的供应。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孩子们脸色红润,个头儿也不断增高,一改瘦弱模样。在卫生保健方面,华东保育院也做得比较完善。该院制定了一系列卫生保健制度,如餐具顿顿消毒,饭前饭后洗手擦嘴,毛巾手帕常洗蒸煮,被褥定期晾晒拆洗,床单枕巾定期洗涤,定期洗澡、理发、剪指甲,按季节注射预防针等。由于缺医少药,保育员最怕传染病来袭,因为一病就可能是一大片。一次,一个班的孩子全得了麻疹,后在保育员们的精心护理下,多数孩子很快就痊愈了,惟有一个1岁多的小女孩并发了肺炎,高烧几天不退,昏迷不醒。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只有青霉素能救小女孩,可整个华东局也找不到一支,怎么办? 邓六金见状万分焦急,在听说济南可能有青霉素,她当机立断,要了两匹马,带领一名医务员,连夜从大官营出发,一口气跑了300多里路,来到刚刚解放的济南,在一个教会医院买到了两盒青霉素,并连夜返回保育院给病重的小女孩实施注射。得益于此,小女孩不久便转危为安。据资料记载,华东保育院在大官营村期间,共发生过3次流行性传染病,生病儿童87人,在全院教职工的努力下,孩子们最终全部康复。
1948年春,伴随着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胜利号角,中共中央华东局、华东军区领导机关进驻青州——闵家庄。时值华东军政中枢运筹帷幄,准备大军南进逐鹿,势在决战之时。为安置保护随军干部子女和烈士遗孤,妥为抚育以纾后顾,华东局于1948年4月决定创办华东保育院,任命李静一为院长,邓六金为政治协理员。李、邓亲率创始同仁,力任其难,从简就陋,于弥水之滨的大关营村始建华东解放军首所保育院(这里距华东局机关驻地2里路,距县城20里路左右,对保育院就近接受华东局的领导和随时南下搬迁、在益都火车站乘坐火车,都有非常有利的条件。)。按照“一切为了解放战争的胜利,一切为了革命后代健康成功”的办院宗旨,实行“保教合一”的战时保教方针,形成了机构健全、制度完善、职责分明的工作机制,开创了领导表率,民主团结,敬业献身的崭新院风。创始前辈不辞辛苦,为抚育革命后代呕心沥血,垂爱至深,使幼童沐春晖、润雨露、获新知、强体魄,在烽火摇篮中健康成长,创解放区保教事业之典范。其情其德,可歌可泣。翌年3月,华东局暨华东军区挥师南下,华东保育院移址青州城里的天主教堂。6月华东保育院奉命南迁上海,告别创始之地青州,留下光彩照人的一页。
各位领导请看这幅对联:“家慈五男二女留独子,先父三男一死为人民”。这幅对联集中说明了曾山同志(邓六金的丈夫)光荣的革命家庭:上联家慈指母亲康春玉,勤劳慈祥,生育五男二女,而两男两女幼年夭折,只有延生、洛生(即曾山)、炳生长大成人,延生、炳生为革命英勇牺牲,家慈的七个儿女只剩下曾山一人。下联是说父亲曾采芹为人忠厚,参加革命工作后以教书为掩护做秘密联络工作,最后被捕后死于狱中。
华东保育院在青州年余,抚育革命后代百人,烽火摇篮,慈母情怀,当年幼苗,今日栋梁,据史料统计,从1948年6月开办到1949年6月,华东保育院共接收1至10岁的小孩137人,工作人员97人。
近几年,曾庆红、陈昊苏、毛巧、舒关关、罗新安等领导同志曾先后重游青州故里,查询保育院旧址,重访曾经工作、学习和生活过的地方。触景生情,他们依据当年的照片,找到当年吃水的老井,拍手唱起当年的儿歌,无不深情满怀,感慨万千、热泪盈眶……
2015年5月,在弥河镇党委、政府的努力下,上海市市立幼儿园与青州市大关营华保幼儿园签定了《合作共建协议书》,将对幼儿园进行共建。华东保育院遗址对中小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中心的民族精神,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这里顺便再向各位领导介绍一下中共中央华东局中共中央华东局的有关情况。
1948年5月中旬,中共中央华东局机关迁驻闵家庄。济南战役是中共华东中央局驻闵家庄期间指挥的一次最有影响的战役。陈毅、饶漱石、张云逸、粟裕、谭震林、陈士渠、唐亮、舒同、王建安曾在此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济南战役。1949年2月8日,中共中央电令华东局、华东军区机关移驻徐州。至5月底,华东局机关最后一批干部搬走。中共中央华东局、华东军区机关驻闵家村的时间共计一年零两个月。
抗战胜利后,面对国民党内战阴谋,中共中央于1945年9月确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命令山东八路军主力跨海赴东北,控制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东北地区;华中新四军主力北上山东,巩固山东根据地。与此相适应,山东分局改为华东局,陈毅、饶漱石到山东工作;华中局改为分局,受华东局指挥。
根据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1945年10月初到11月底,中共山东分局书记罗荣桓率领山东主力部队70000余人和地方干部4000余人奔赴东北。随后,新四军军长陈毅和原中共华东局书记饶漱石率新四军主力北移进入山东。同年12月,中共华东中央局(简称华东局)在山东临沂正式成立,饶漱石任书记,陈毅、黎玉任副书记,统一领导山东、华中两大战略区的党政工作。华东局机关开始驻临沂,1947年转移到诸城、五莲一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