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万英烈墙
很多人通过去年在央视热播的《铁血红安》都了解到在大别山区有一个将军县——红安,红安被誉为“中国第一将军县”,因为这里“两百个将军,同一个故乡”。红安诞生了两位国家主席董必武、李先念,陈锡联、韩先楚、秦基伟等8位开国上将,10名开国中将,43名少将以及145名其他将领在内,共计223名共和国将军从这里走出。这是红安的光荣和骄傲。
然而,鲜少有人知道,其实红安不仅是全国第一将军县,也是全国第二烈士县,据不完全统计,当年在工农红军的队列中,每三名红军战士中就有一位是红安籍,每四名英烈中就有一位是红安人。
红安自1923年党组织建立,至1949年全国解放,26年红旗不倒,斗争不断。十四万英雄儿女为革命赴汤蹈火英勇献身。两万五千多名烈士在共和国青史留名。眼前的这面英雄墙上仅存有名有姓的烈士22552人。
战争年代的红安人有一个信念就是紧跟党走,因此他们喊出了“一要三不要”、“一图两不图”的口号。意思就是指要革命,不要钱、不要家、不要命,图贡献,不图名、不图利。正是在这一红安精神的引领下,数以万计的工农群众、贫苦大众参加革命战争,一批一批的革命志士流血牺牲,接下来,我向大家介绍红安英烈中几位代表人物。
张南一,原名张香奎,参加过九月暴动和黄麻起义。早年以打鼓说书的民间艺人身份从事革命活动,乡亲们亲切地称他为“蓝衣先生”,遂改谐音张南一。
张南一回到家中,准备带几件换洗的衣服转移到外地活动,不料被敌人的坐探发现,敌人将枊林河村团团包围。在群众的掩护下,张南一藏进了一间房屋的夹墙里。敌人挨家挨户搜查没有发现张南一,扬言不交出张南一便将全村人杀光,张南一听到敌人的吼声和枪声,挺身而出,站到敌人面前,骂道:“你们这些狼心狗肺的东西,胆敢如此放肆欺侮老百姓,老子就是张南一,要捉就捉我!”全村群众得救了,而张南一却被敌人五花大绑,押到了七里坪。
在敌军营部,敌人对张南一威逼利诱,张南一大声喊到:“头可断,血可流,不革命办不到!”敌营长恼羞成怒,用铁丝将他的肩胛骨和脚后跟穿连起来,逼迫他投降,张南一视死如归:“老子生是革命人,死是革命鬼,再过二十年,老子还是要革命!”敌人用刀割掉了他的耳朵、鼻子和舌头,随后将他推进大沙坑活埋至死。
1930年2月,七里坪改名为列宁市,为了纪念张南一烈士,党和苏维埃政府决定将七里坪小南门命名为“南一门”。
共产党人——秦绍勤烈士,大革命失败后,他不幸被捕,敌师长闻清霖亲自对他进行审问,并将他的妻子和母亲抓来一同陪审,还是一无所获,气急败坏的敌人将秦绍勤绑赴到七里坪的北门外,这天寒风凛冽,敌人扒光他的衣服,用两寸多长的铁钉将其手脚钉在门板上,成十字形,并再次逼问共产党员秦辉英的下落。然而敌人得到的都是斩钉截铁的三个字“不知道”,恼羞成怒的敌人用机枪将其射死,并惨无人道地开膛剖肚,与秦绍勤一同牺牲的还有他的妻子和母亲,为了纪念年仅21岁的钢铁英雄,在当地流传这样一首歌谣,“英雄秦绍勤,开膛剖肚在北门。宁愿自己死,不连累别人。”
还有满门忠烈——戴克敏一家,先后有14人走上革命道路,11人为革命英勇献身。戴克敏参加过黄麻起义,当年负责起草《黄麻起义行动计划》。曾任鄂东军党代表,红一军一师政治委员等职,1932年3月在河南新集因“肃反”扩大化被错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