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评介
沈卫星:孜孜不倦的追求攀登
作者:沈卫星
浏览次数:
2024-10-28 12:04:04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通讯员对自己所写的报道和文章不要满足,对取得的成绩不要满足,要永远精益求精,永远不断攀登,永远力争上游。”王开忠同志在近日出版的《王开忠作品选与写作谈》中如是说。这套10卷本的书不仅收录了他几十年来发表的400多篇作品,而且还收录了他的100多篇写作体会。它像一首长长的叙事诗,以独特的方式,记叙着作者孜孜不倦的追求与攀登。  翻阅此书,不难看出作者这种执着的境界追求、不息的业务攀登。

    这种追求和攀登首先表现在王开忠对取得的成绩永不自满。几十年来,他无论是某一天刊发两三篇稿件,还是某一天上了大报头版头条,都做到坚守一颗平常心,从没有“歇几天”的念头,一直是永不停歇地采访,永不停歇地写作。“‘歇几天’会使你在这几天中思想上就放松了抓新闻的那根弦,会耳不聪、眼不明,很可能一些有价值的新闻线索从你身边、从你眼皮下溜走了。”他认为,某一天刊发两三篇稿件,那只是某一阶段写稿多,或偶然碰到同一天发表;上了大报头版头条,也不一定说明你的水平一下子上升到多高。在新闻工作征程上,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中途没有停歇站。

    “往大的方面说,通讯员的工作是为党和国家的事业而奋斗,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在这个大目标面前,每一篇报道和文章的刊登,每一点成绩的取得,都显得那样渺小;往小的方面说,通讯员都想在写稿方面有所作为。在这个人生目标面前,每一篇报道和文章的刊登,每一点成绩的取得,都是前进道路上迈出的一小步。所以,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自满自足、止步不前。”王开忠对此坚信不疑。

    这种追求和攀登还表现在作者对稿件的质量永不自满。他说:“高质量的稿件往往来自于认真的修改,一篇报道或文章的初稿写好后,只能算是一个‘毛坯’。要使其变为有用的‘成品’,还需进行加工,一遍、两遍,以至许多遍的修改。”

    这种认识是他从教训中得来的。刚开始写稿时不大注意修改,有时稿件写好后看都不看就发走了,有时修改一两遍就感到满足了。有一次,《铁道兵》报的一位编辑对他说:“你有一篇部队施工的稿件本来是可以见报的,而且还有可能上头版头条,就是有两处文字表述不清楚,还有一个数据前后矛盾。当时和你联系,想核实、修改一下,打了两三天电话都联系不上,结果搁置了几天失去了时效,实在可惜。”听了这话,王开忠颇感遗憾,因为当时他在连队当战士,只在一家小报上登过一篇小稿子,而且仅有豆腐块大小,还被排在三版最下边,头版头条的文章没登上,到嘴的肥肉滑掉了,他后悔了好几天。

    吃一堑,长一智。此后,王开忠对稿子再也不马虎了,每次写好后,至少修改三四遍,最多修改了20多遍。2012年,他写了一篇名叫“村路”的散文,投到《人民日报》后还在不断地推敲里面的文字,后来又改了两遍,改一遍给编辑发一次,直到发表前两天还修改一个地方的数字,给编辑添了不少麻烦,他再三向编辑同志道歉。翻阅《心中的旗帜》这一卷,读者可以从采写《春风吹暖玉门关》体会中看到作者对稿件精益求精的态度:为了标题一个字,日思夜想地琢磨了10多天、修改了好几次。

    不自满,不仅使作者写出了较多的报道,发表了1400多篇作品,而且稿件的质量不断提高,后期投稿基本上做到篇篇都用,还收获了一些高质量的成果。从各个卷本中的那些影响较大的消息、生动感人的通讯、切中时弊的政论、深透厚实的调查和充满激情的文艺作品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作者采写的反映爱国主义和红色旅游等多篇调查报告被中央主要领导同志批示,参与撰写的调查报告获得中央权威部门组织评选的“首届全国优秀调研报告”奖;具有鲜明时代特色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王若竹:终生学习结硕果
·下一篇:黄中平:感动的背后是精神
·米博华:用力多者功自远
·黄中平:感动的背后是精神
·王若竹:终生学习结硕果
·何东平:开卷有感
·吕虹:在反映时代中追逐梦想——《王开忠作品选与写作谈》简评
·刘汉俊:为爱建言
·姜赟:浮躁年代的一盏青灯
·王雄:用文字表现真善美的力量
·吕虹:《王开忠作品选与写作谈》特色浅析
·杨雅莲:王开忠:辛勤耕耘 丰硕收获
王开忠作品选与写作谈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王开忠作品选与写作谈”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王开忠作品选与写作谈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王开忠作品选与写作谈”。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