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开忠同志相识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那时他还是一个三十出头的青年人,在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学新闻,到报社来实习,恰被分到我所在的部门。从那时到现在,30多年过去了,我们一直是很好的朋友和同事。近日,他所写的《王开忠作品选与写作谈》一书共10卷,由学习出版社出版了。乍闻之,很令我惊讶,但细想之,以开忠的执着和认真,能写出这样的鸿篇巨制,也不为奇。前几天,开忠有事路过到我这里一坐,详细问他,才知道为了写这本书,他利用休息时间连续干了两三年,经常写到夜里两三点钟,双休日、节假日也不休息,这种精神不禁使我感动,利用业余时间能收获如此丰硕成果,与其不断学习、终生学习的精神密不可分。
我和开忠相熟,所以知道他的一些小“笑话”。他从当兵搞报道开始,就特别注意积累报刊上的好文章,只要看到好的报道和文章,不管是消息、通讯,还是散文、言论、调查报告、报告文学,都如饥似渴地把它剪下来,分门别类贴在剪报本上。为了便于查找、便于学习,他把它们归类,分得很细,如消息分为人物消息、社会消息、经济消息、科技消息、军事消息等,通讯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等,时间一长,越积越多。仅在铁道兵工作时期,他就积了厚厚的15个剪报本。调到北京工作后,搬过四五次家,家人多次劝他把那些发黄、破旧的剪报本扔掉,可他根本舍不得。有一次搬家,他正在外边办一件急事,回来时发现少了一本剪报本,一问才得知,是孩子把那本最破的贴有小评论的剪报本扔掉了。他急得直跺脚,马上到外边垃圾堆里去翻找,幸好那堆垃圾还未运走,终于把它从垃圾里找了出来。
开忠在书中说:“通讯员要适应不断发展的形势,必须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终生学习。只有不断学习,掌握多种知识,才能搞好报道工作。”终生学习,对他来说真是名副其实。他开始从事新闻工作是在部队当报道员,后考取了铁道师范学院新闻专业,脱产学习了新闻知识,新闻专业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以后,又先后考上中央党校、北京市委党校研究生,进行了系统学习。2000年年初,北京师范大学招收教育心理学博士,开忠那时已调中宣部宣传教育局工作,考虑到学习这个专业不仅有益于本职工作,而且有益于探讨新闻实践中的心理现象,对写稿也有帮助,便在49岁时报考了这个专业,最终考取并师从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不断学习,使作者观察问题和判别新闻价值的能力不断提升。我们可以从一卷卷飘逸着淡淡墨香的书中看到,那一篇篇消息、通讯、论文、散文等作品历经历史风雨而魅力不减,透过岁月烟尘仍光彩夺目。而最令我感到敬佩的是开忠结合实际谈写作、根据作品讲体会的近200篇写作感悟,这些凝聚了可以说是他一生心血的采写札记、篇后语,写出了他几十年通讯员工作的经验教训与辛酸苦辣,读来令人动容。掩卷长思,我想它一定能给读者尤其是新闻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这里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开忠和《经济日报》有着不解之缘,他曾多年担任《经济日报》特约记者,长期坚持为本报写稿,有数十篇报道和文章被采用,有些作品获奖,不少作品产生过较好反响。
正如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米博华同志在此书的序言中所说,“像开忠这样,在领导机关工作却对新闻采编评业务如此娴熟且成绩卓著的,极少。”
原载2013年10月26日《经济日报》8版,作者为该报时任副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