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王明“左”倾错误方针,使红军主力受到严重打击。但是,在温坊战斗中,红一军团和红九军团总共歼敌4000余人,取得了胜利,延缓了东路敌军对长汀进攻的时机。为掩护中央红军主力实行战略转移,红九军团和红二十四师在松毛岭与敌进行激烈奋战,最后苏区沦陷了。但留下的闽西红军游击队,仍然进行顽强的斗争,拖援了敌军的进攻,为北上长征的中央红军赢得时间。
2、闽西10万子弟兵参加红军,创建了五个军,成为反“围剿”的主要力量之一。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闽西先后有10万子弟兵参加红军,创建了5个军。
1930年3月,闽西苏维埃政府军事委员会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4月,改称为红十二军,6月奉命编入红一军团。1930年5月创建了闽西红十二军。6月,整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红军第十二军,开赴江西作战。将红四军第四纵队、红十二军第一纵队和部分地方武装会编为闽西红二十一军, 11月,将二十军、二十一军会编为新十二军。1933年3月,独立八师、九师、十师会编为红十九军,与国民党十九路军作战3个余月,取得重大胜利,同年6月,调江西作战。 闽西苏区的地方武装,先后组建成6个军、3个独立师、2个独立团,还拥有赤卫队、少先队共15万人左右,达到了全民武装。
闽西10万子弟兵参加红军和地方武装成为中央红军的重要来源,壮大了红军队伍,成为反“围剿”战争的主力军之一。同时,闽西人民积极配合红军进行五次反“围剿”战争,有力地打击了敌人。闽西苏区在反“围剿”战争中作出了巨大牺牲和重大贡献。
3、积极开展经济建设,生产支前,保障了反“围剿”战争的军需民用。
闽西苏区是中央苏区的经济中心。土地革命时期闽西积极开展经济建设,生产支前,大力支持了反“围剿”战争。当年,被誉为“红色小上海”的汀州,手工业、公营工业就占整个中央苏区的50%,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物资集散地。闽西的宁化被誉为中央苏区的“乌克兰”。
闽西苏区十分注重发展农业生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奖励先进、开发荒地;组织劳动合作社和粮食调剂局等。为了支援前线,闽西人民积极发展农业,“总计全省麦、菜、豆三项,原种91000余担,今年增加72000余担,这里因麦子增加得最多的是兆征县,计121271担,比去年增6、7倍,……增种胡豆,雪豆最多的是长汀,计2300余担,……此外濯田区,每家还比去年多种2担的旱地包菜,才溪群众每人多种5斤旱蕃薯秧,大埔区也新种了100斤饭豆”。○35 为了保障革命战争的供给,创办了一批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成份的国营工业,例如:红军被服厂、中华织布厂、红军斗笠厂等军需工业。闽西苏区还兴办公营商业,发展合作社商业,恢复私营商业和发展对外贸易等,如创办硝盐厂、造纸厂、纺织厂、冶炼厂、印刷厂等,使苏区经济得到较大发展,有力支援了反“围剿”前线。如闽西的才溪乡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的农村根据地建设经验,成为“全苏区第一光荣模范”。1934年1月召开的全国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上,推广了才溪乡的经验,对各苏区的经济建设起了巨大推动作用。 闽西苏区经济建设的繁荣与发展,增加了生产,积累了财富,改善了广大工农群众生活,保证了红军的给养与战争经费,解决了军需民用的问题,从而保证了苏区军民多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