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底9月初,闽西苏区的反“围剿”进入反攻阶段,红军新12军遵照闽粤赣军委的命令,决定向连城、汀州发展,重点打击国民党新编第二师第六旅卢新铭部。9月6日,卢新铭旅第12团马鸿兴部,纠集附近团匪共800余人,分三路袭击朋口。激战20分钟,红军击毙敌连长2人,副官1人,马弁3名,士兵无数,俘虏十余人。敌溃逃回连城。新12军决定先行攻取汀州。○14
9月8日,新12军由朋口开往长汀的钟屋村。9日,卢新铭增加一个机关枪连,向红军实施反攻。新12军102团三营在阵地抵抗,第一营直插敌指挥部猛冲。经过一个半小时激烈战斗,攻占了敌指挥部,此战“该匪总计损失枪枝200余枝,人数200余名。这是第二个大胜战,把敌人吓得狗胆都破了!”○15接着,新12军长驱直入,据守汀州的卢新铭旅第一团易启文部闻讯,提前一天连夜率部弃城逃往罗坑。○16
新12军在汀州稍作休整,即向连城方向尾追易启文部。9月17日,新12军102团在长坝打得易团狼狈逃窜回连城。此役,红军又击毙敌兵官30余名,俘虏20余名。9月18日上午,新12军与连城守敌卢新铭旅及连城大小“救乡团”1000余人展开激战。敌人难以招架,狼狈逃往姑田、小陶一带。红102团从右翼抄袭敌人,打死打伤敌军无数。是役,红军缴获步枪70支,机关枪1架,俘虏40余人,缴获军用品无数。
红军新12军四战四捷,先后攻占汀州、连城,打得敌卢新铭以及马鸿兴、易启文等部溃不成军,只得逃离苏区,这样,敌人对闽西苏区的第三次“围剿”也被红军打破了。
闽西苏区一、二、三次反“围剿”,作为中央苏区的东线战场,有力地配合中央主力红军,牵制和歼灭了国民党张贞部和香翰屏部,使中央主力红军得以胜利完成三次反“围剿”,同时闽西苏区作为中央苏区的经济中心,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中央主力红军以极大的支持,闽西军民为三次“围剿”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二、在第四次反“围剿”战争中,闽西苏区是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战争的重要战场
1、中央红军东进漳龙,促进苏区发展,是第四次反“围剿”胜利的保证。
第三次反“围剿”战争胜利后,中央苏区得到更大发展,红军扩大至7万人,形成一个拥有二三百万人口连成一片的巩固的赤色区域。其中闽西苏区的地域和人口占将近一半。1932年3月,中央红军东路军在毛泽东的建议下向福建进军,到达汀州后,毛泽东致电苏区中央局书记周恩来,“主张东路军必须直下漳龙、泉州,方能调动敌人,求得战争,展开局面”。○174月初,周恩来在出席中共福建省委会议中指出:红军入闽作战不是为了占领中心城市,而是为了歼灭敌49师张贞部,扩大党和红军的政治影响,充实红军的给养和武器。10月,东路军兵分三路,向龙岩考塘村挺进,首先歼灭了敌49师2个团,当日攻克了龙岩城,并完成了三路军的会合。4月20日,东路军一举攻入漳州城。此役歼敌49师大部,俘敌1600余人,缴获飞机2架。随后,红军乘胜进攻石码,漳浦等县,威胁厦门、泉州,引起了国民党军政当局和豪绅地主的惊骇和震动,张贞也被迫辞职。
中央红军挺进漳龙,胜利地完成了预期任务,对闽西苏区的巩固与发展发挥了直接的推动作用。福建省苏维埃政府号召群众参与作战,在全苏区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扩红热潮。闽西苏区原有的赤色区域不但全面恢复,而且发展了大片新区域,至1932年6、7月间,闽西苏区已拥有永定、上杭、长汀、新泉、宁化、连城、武平、龙岩和汀州市等8个县和1个直属市。
闽西地方红军也获得空前壮大,福建军区除原有的红17军和独立第7师以外,又于1932年下半年陆续建立了独立第8师、第9师、第10师。1933年3月整编成红19军。○18此外,又将各县赤卫队编为独立团,把苏区各县军事系统划为宁清归、岩永杭、汀武连三个军分区,从而形成了主力红军与地方武装密切配合的完整的人民武装体系,为取得第四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起到了保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