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坊战役是第五次反“围剿”中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8月初,蒋鼎文决定:“东路军以击破朋口南北地区,待命开始进攻”。○33对所属做了新的部署。由于敌人没有发现担任保卫松毛岭任务的红一军团、红9军团和红24师共1.5万余人已经运动到松毛岭以西的南山、童坊一线,固而放松警戒。红军利用这一机会,发起温坊战斗。具体部署是:红24师师长周建屏率领该师主力攻击温坊敌人的右侧翼,红一军团由西向东突击敌人,红九军团在曹坊控制在那一带活动的团匪,防止敌人增援。○34整个温坊战斗,红军全歼敌军1个旅1个团,共4000多人,其中打死打伤2000多人,俘虏2400多人,缴枪1600余支,自动步枪、轻重机枪100余挺,追击炮6门,子弹44万多发。温坊战斗,是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后期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但此役,补救不了 “左倾”冒险主义的整个战略方针的错误,难以挽回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局面。
温坊战斗后,因兴国战事告急,红一军团奉命开赴江西增援,红九军团和红24师仍留守松毛岭一线。临时中央已秘密进行主力红军战略转移的准备工作。为延阻国民党东路军对长汀、瑞金的推进时间,一场空前激烈的松毛岭战斗在紧张地准备着。为保卫汀州支援前线,刚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的刘少奇在长汀召开省级机关活动分子会议。福建军区紧急动员苏区青年参军参战,组织了2000多名地方武装上前线,投入保卫松毛岭的战斗。各级苏维埃政府发动群众组织大批担架队、运输队和慰劳队支援松毛岭前线,就连少先队、儿童团也行动起来,为保卫苏维埃尽一份力量。
9月23日上午,敌东路军第36师等3个师向红军主要地段上的阵地进攻,数小时内就发射了几千发的炮弹。随之,从南昌派来的几十架“黑寡妇”德制飞机轮番轰炸。红九军团司令员罗炳辉、政委蔡树藩、参谋长郭天民等亲自在二线指挥所指挥,战争持续了5天。29日晨敌军向松毛岭突然发起猛烈的进攻,还出动10余架敌机助战,红24师、工人师与敌军决战至下午2时,左侧唐古垴陷落。晚上,红九军团七、八两团奉命夺回了唐古垴。此战歼敌百余人,红军也伤三百人。深夜,红九军团两个团又撤出松毛岭。至此,松毛岭保卫战已整整打了7天7夜。据《长汀县志》记载:“是双方死亡枕藉,尸遍山野,战事之剧,空前未有”。
30日上午,红九军在钟屋村“观寿公”祠堂门前大草坪上召开告别群众大会。为了掩护红九军团和在赣南的中央红军顺利转移,红二十四师和长汀地方游击队、赤卫队,从松毛岭、钟屋村、南山、河田等地沿途节节阻击和后撤,直到11月1日,敌人才进占汀州城。在红军长征前夕,福建省委领导各县游击队、省保卫队及军区所属部队共攻3000余人坚持斗争,掩护了主力红军长征。11月26日,敌52师卢兴荣部占领清流。30日,进占宁化县城。至此,闽西苏区各县县城全部沦陷。
四、闽西苏区对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的历史贡献
1、抵御和牵制了敌人大量兵力,有力地配合和保障了主力红军的反“围剿”战争。
在前三次的反“围剿”战争中,闽西苏区军民在东线战场上有力打击了闽西敌军张贞部抵御了粤敌香翰屏部,使中央红军主力在江西战场能给予国民党军沉重打击。同时,闽西不断发展扩大苏区,为取得三次反“围剿”战争胜利,提供坚实的基础。在第三次反“围剿”中,闽西红军新十二军以不足3000人的兵力,加上地方武装5000余人四战四捷,粉碎了有3万兵力敌军的“围剿”,同红一方面军主力胜利会师。
第四次反“围剿”中,兵力减弱的情况下,闽西红军在各个战线上先后展开了英勇的战斗,响应中央红军的几次重大战役。新成立的闽西红十九军与地方武装配合,取得了马洋洞和水西渡之役的胜利,沉重打击了敌十九路军和广东军队。闽西苏区牵制并消灭了大量敌军,撕破了敌东线“围剿”,扼制敌军与其主力军的会合,扩大了苏区的发展 彭德怀率领的东方军(其中有福建军区所属红十九师和闽西红军主力三十四师)入闽30多天,收复了大量的苏区,为进一步发动群众、深入土地革命和发展闽西苏区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促进了敌十九路军官兵的觉醒,使他们逐步走上消极反共和抗日反蒋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