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略论新四军文化建军之路
2012-09-27 10:11:05
作者:赵东云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新四军的文化建设坚持走群众路线,新四军敞开大门广泛招纳各类优秀人才,文化工作者深入前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从而使文艺创作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使他们的作品有着巨大的艺术生命力、感染力。

    然而,如今一些文化工作者不愿深入生活、深入基层,一些文化机构组织的采风活动也流于形式,文艺创作一味追求速成、高效,闭门造车,曲高和寡,自然很难创作出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

    人民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最深厚的力量源泉。我们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念,坚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文化工作者要深入群众,扎根基层,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及时总群来自群众、源于生活的文化创新经验,推广大众文化优秀成果,让蕴藏于人民群众之中的文化创造活力得到充分发挥。

    其三、应学习新四军文化工作者的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一种对祖国命运深切关怀的崇高情感,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思想传统,更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抗日战争时期,一批优秀的知识分子投身新四军的文化宣传工作,他们冒着巨大危险战斗在文化战线上,为抗日摇旗呐喊,为追求民族独立、国家生存而无私奉献。

    今天,我们国家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是也应该看到,当前国际形势仍很复杂,敌对势力环伺四周,恐怖主义、民族分裂势力危险着国家的统一与安宁,这就更需要全体文化工作者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优秀传统和革命道德,关心国际时势,关心祖国前途与命运。文化工作者要有崇高的责任感、使命感,要积极参与、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人们把爱国热情化作振兴中华的实际行动。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精神上的一面鲜艳旗帜,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四军所走过的文化建军之路给了我们很多启示,我们应当学习借鉴其有益经验,服务当今的文化建设,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从而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 [2] [8] 王辅一. 项英传[M]. 北京:中央党史出版社1995:289、274、26
    [3] 朱强娣. 新四军文化工作在抗战中的作用[J]. 安徽史学,2003(5):111.
    [4] [5] [6] [9]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 新四军文献(一)[M].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8:88、228、735、104.
    [7] [11] [12] 陈加胜. 我所知道的新四军[M]. 合肥:安徽电子出版社2007:129、135、135.
    [10] 钱俊瑞. 我所看到的新四军[J]. 云岭,1990,(23):7.
    [13] 陶余新. 军部广纳贤才 英才汇聚皖南[J]. 铁军,2011(12):2.
    [14] 马慧等.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M]. 北京:学习出版社2011:26.

|<< << < 1 2 3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 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功能分析和实践思考
·下一篇:高层微妙关系使新四军在皖南事变中失利
·封一(组图)
·封二、封三(组图)
·高层微妙关系使新四军在皖南事变中失利
·与蔡长雁同志发表的《试论曹甸战役与皖南事变之间的关系》一文中几个问题的商榷
·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 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功能分
·爱国主义进校园 铁军精神育后人——泾县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铁军精神进校园”巡展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5•18国际博物馆日
·先辈浴血奋战九死一生 后代寻迹思源继承遗志——“皖南事变战地行”寻访活动纪实
·一个永远无法实现的再次“拥抱”
·“为民服务,创先争优”心得体会

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
地址:安徽省泾县云岭镇罗里村 邮编:242546
电话:0563-5901022 传真:0563-5900315
E-mail:N4A194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