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庄惊险一刻
1948年3月21日,毛泽东率部从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出发,东渡黄河,经山西进入河北。4月11日傍晚,他和周恩来、任弼时等到达河北阜平县城南庄,住进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大院。 4 月30日至5月7日,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在城南庄召开。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和任弼时都出席了会议。这是撤离延安后,“五大书记”第一次在一起参加中央的会议。根据毛泽东的提议,会议讨论了进一步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和如何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等问题。毛泽东特别提出,中共中央应邀请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著名人士来解放区,参加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共商建国大业。正是毛泽东的这个动议,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民主参政运动。 会议结束没几天,一日拂晓,又熬了一个通宵的毛泽东,放下手中的笔,吃过安眠药,上床休息。 正当大家吃早饭时, 城南庄上空突然传来飞机的轰鸣声。防空警报随即响起。毛泽东的警卫员李银桥听到警报,心里非常焦急,徘徊在屋前,不知该不该叫醒主席。 这时,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快步赶来:“主席呢?” 李银桥:“主席吃了安眠药,刚睡着。” 聂荣臻:“快叫醒,敌人的轰炸机马上就到,赶快去防空洞。参谋长,快去拿担架!” 李银桥冲进里屋:“主席,醒一醒!敌机!” 毛泽东睁开眼,慢慢坐起来,向李银桥伸出两个手指示意要烟。 李银桥边递烟边劝:“主席,先别抽了,快走吧。” 毛泽东点燃了烟,不慌不忙地说:“投炸弹了?” 这时,警卫排长阎长林也进来了:“炸弹下来就晚了!” 毛泽东又道:“慌么子,就是丢下炸弹,也不见得就专找毛泽东嘛。”说着不紧不慢地穿衣服,仍没有走的意思。 李银桥冲出屋子,向聂荣臻求助:“聂司令,主席他……” 聂荣臻带着担架闯进了屋子:“主席,快上担架,去防空洞!” 此时,敌机的轰鸣声再次隐隐约约地传来。 “快!把毛主席抬上担架,去防空洞。”聂荣臻严肃地命令道。几个人赶紧把毛泽东扶上担架,抬起来就跑,刚跑进防空洞,就听见几声轰响,随后便见小院周围升起了一团团浓烟。 敌机共投下5枚炸弹,其中一枚在小院里爆炸! 5个月后,从缴获的国民党档案里,人们才知道: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小伙房的司务长刘从文,是潜藏的特务,他向敌机报告了毛泽东的准确位置。 当晚,毛泽东撤离城南庄。5月27日,他到达中共中央机关所在地西柏坡,与先期来到的周恩来、任弼时等会合。
小山村指挥大决战
在西柏坡,根据中央政治局的决定,“五大书记”进行了分工,其中,毛泽东在周恩来的协助下负责全国的军事指挥。但毛泽东说:“现在到了决战阶段,仗要越打越大,都是关系全国大局的大仗,不要我一个人说了算,重大决策都要集体研究决定。” 1948年9月,许世友指挥部队拿下济南城之后,毛泽东立刻意识到,人民解放军已具备攻打大城市的能力。于是,他迅速组织制定了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命令东北野战军先南下攻打锦州,造成“关门打狗”的态势。当时,林彪对这一作战意图顾虑重重,怕受到锦西和沈阳之敌的合围攻击。为此,毛泽东先后20余次发电报说服林彪。1948年9月12日,根据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命令,东北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到11月2日战役结束,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队47万余人。紧接着,在黄河以南,毛泽东指挥陈毅、粟裕和刘伯承、邓小平所率的两支野战军,硬生生“吃”掉了国民党军队55万余人,实现了淮海战役的重大胜利。就在淮海战役鏖战期间,毛泽东又看准了华北平津一带的战场,指挥刚取得辽沈战役胜利不久的东北野战军秘密入关,发起平津战役。为了防止傅作义军团南逃,毛泽东命令即将取得淮海战役胜利的大军“做出阻击之势”。最终,傅作义被迫放弃幻想,率军起义,使北平得以和平解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