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开忠同志送来了《现实与祈盼》书稿,希望我作个序。
关于首都社会公德问题,我一直在关心着,出这样一本有针对性、有现实意义的书很有必要。我翻阅书稿,作者理论联系实际,主要采取心理问卷调查形式,并以访谈调查、文献资料等作为辅助手段,对北京社会公德现状、市民奥运期待情况等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了提高北京社会公德水平,实现市民奥运期待的对策。书稿不长,文图并茂,值得一读。该书理论性、专业性较强,涉及的知识面较宽,我是抱着学习的态度,同大家一起来探讨有关问题的。
我是北京市民,一直生活在北京市,又在北京市长期工作过,不论从哪方面讲,我都应该关心北京的社会公德问题,并在这方面以身作则。北京市长期以来在重视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也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在社会公德建设方面做了不少工作,我是有体会的。
北京是我们国家的首都,应该是“首善之区”。中央对北京包括社会公德建设在内的整个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有过多次明确的指示。比如,1980年4月,中共中央书记处关于首都建设方针的四项指示中,第一项就是:“要把北京建设成为全中国和全世界社会秩序、社会治安、社会风气、社会道德风尚最好的城市。”北京市委、市政府在贯彻落实这项指示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特别在组织领导上不断加强。1983年5月,北京市成立了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委员会,在全社会倡导文明新风。1987年2月,根据首都的地位和形势的发展需要,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其更名为首都党政军民学共建文明城市协调委员会,广泛组织开展“做文明市民,创文明单位,建文明城市”活动。1991年4月,这个协调委员会与亚运会期间成立的首都精神文明建设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合并。随着时间的推移,精神文明建设(包括社会公德建设)的重要性显得越来越突出。1992年2月,北京市委、市政府决定,将该机构更名为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中共中央、国务院、解放军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参与委员会的领导工作。
北京市在制定市民具体行为规范方面下了很大功夫。20世纪80年代初,市里就如何制定首都市民公约问题,组织《北京日报》开辟专栏进行讨论。1984年,北京市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委员会向全市公布了《首都市民文明公约》,后来又相继制定了《中小学生礼仪规范》等具体行为准则。1995年年初,市委、市政府在“北京市精神文明建设10件大事”和《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修订《首都市民文明公约》,制定《首都市民文明守则》,在全市开展社会公德教育活动。近些年来,这方面的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当然,在新形势下对社会公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问题上,也有不同的认识。有人说,经济是基础,现在主要是发展经济,其余都是次要的。我不否定经济是基础这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但是,我们也不能否定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必须全面地把握两个文明建设的辩证关系,只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高度发达起来,社会主义所具有的区别于其他一切社会的巨大优越性才能体现出来。因此,新形势下加强社会公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对于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极其重要的。
中华民族有着崇尚道德、讲究公德的优良传统。党中央对我国的公民道德建设尤为重视,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印发两周年后,经中央同意,中央文明委又下发了《关于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意见》,并决定把印发《纲要》的9月20日定为“公民道德宣传日”,以更加广泛地动员社会各界关心、参与道德建设。党中央高度重视公民道德建设,这是做好社会公德建设工作的极为有利的条件。
当前,首都市民的社会公德意识在逐年增强,社会公德素质正在逐年提高。但是,在现实中,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不文明、不道德的现象存在。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要使群众的公德意识得到加强、公德素质真正提高,并得到巩固,至少需要解决三个主要问题:
一、各级干部要以身作则。北京市民一千多万,身为国家党政干部的这部分市民(包括中央单位在内),也不过数万人,但这部分人非同一般市民。国家党政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社会公德素质不管是好还是差,对群众的影响作用都是很大的,职务越高,影响越大。一个道德高尚的干部对市民公德素质的积极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一个道德低下的干部对市民公德素质的负面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当我们提起社会公德问题时,为什么有人总是说20世纪50年代如何如何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那个时代的国家党政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办事情对社会负责、对群众负责,在遵守社会公德方面做出了好样子。因此,我们提倡广大党政干部发扬光荣传统,发挥表率作用,以自身良好的形象取信于民,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在行动上。
二、职能部门要发挥作用。提高市民社会公德素质,需要宣传、教育、文化、管理等职能部门积极发挥作用。通过加强公德教育,增强市民社会公德意识,使大家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通过加强德育管理,运用行政和法律等手段,实行奖励和处罚等方法,激励市民遵守社会公德规范,约束不文明行为;通过加强新闻舆论,宣传遵守和维护社会公德的好人好事,揭露和抨击有悖社会公德的丑恶现象,扶正祛邪,扬善惩恶,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公德氛围;通过加强环境建设,一方面加大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力度,净化、优化社会环境,为市民公德素质的提高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一方面加大对城市环境的美化力度,使广大市民在整洁、优美的自然环境中不断升华道德情感,养成良好公德习惯。
三、社会各方要共同努力。加强社会公德建设,提高市民公德素质,涉及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是一项全局性、社会性的工作,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系统工程。要搞好这项工程,不仅是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事情,也是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人民团体等社会各界的共同任务。社会各方要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各尽其责,相互配合,把社会公德建设与自身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齐心协力推进这项工作的开展。提升市民公德素质,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离不开全体市民的积极参与。因此,广大市民要以主人翁的精神要求自己,增强自己的自强意识、公德意识、爱国意识,自觉地将个人的荣辱得失与首都的文明进步、国家的盛衰强弱紧密联系在一起,增强为首都争光、为中华民族争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人人自觉从我做起,不断提高公德素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