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峰山李大钊革命活动旧址——昌黎县五峰山韩文公祠,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生前最喜爱、多次游览、山居,并进行过重大革命活动的地方,是李大钊的主要纪念地之一。
五峰山为古老而神奇的碣石山群峰的重要组成部分,坐落在昌黎县城北53千米处,碣石山的主峰仙台顶(又名“汉武台”、俗称“娘娘顶”)以东。五峰山号称“五峰”,实际拥有前后交错、大小叠立的10个山头,分为两组陡峭险峻、直插云天的峰峦,按方位分称东、西两个五峰。东五峰山形如笔架,逶迤清秀。西五峰山瑰丽险要,环列如屏,其东峰名“望海”,西峰名“挂月”,北峰名“平斗”,东北峰名“锦绣”,西北峰最高,海拔507米,名“飞来”;这5座山峰峰峰异状,〖ZK)〗比肩并立,远望宛若五友挽臂,近观亚如五指插天。李大钊生前来昌黎碣石山中几度留居、借以隐身的韩文公祠,便坐落在西五峰山平斗峰前的崇山峻岭环抱之中。如今,人们多把西五峰山称作“五峰山”。
韩文公祠,又称韩昌黎祠,是专为纪念在北宋时被追封为“昌黎伯”的唐代文学家韩愈所建的庙宇。五峰山韩文公祠始建于明朝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是年春天,驻守山海关的军事要员——山石道范志完到昌黎县城拜谒明初建立的韩文公祠之后,到碣石山中觅幽揽胜,被西五峰山恍如仙境的幽雅景色深深吸引,便云其地“天生文笔峰”,力主在那里的半山腰平台再建一座韩文公祠以切景。这座韩文公祠当年筹资,当年建成,从而使五峰山增添了独特而浓重的人文色彩,并使其地成为远近闻名的名山胜境,为游碣石必临之地。五峰山韩文公祠几经修茸、扩建,到清朝末年有正殿3间、客厅3间,还有两间耳房,显得异常古朴、典雅。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的故乡乐亭县大黑坨村,在昌黎县城南偏西36千米处的海畔平川,由那里可眺望碣石山群峰。这使得“性乐山”的李大钊自幼就对“童年昕夕遥见之碣石,尤为神往”。1907年夏天,他与两三个永平府中学堂的同学到天津考学归来,在昌黎下火车后冒雨到碣石山中游览,一下闯入五峰山的“人间奇境”,从而与五峰山结下不解之缘。1913年秋天,他由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毕业后准备去日本留学,特意与学友结伴到五峰山韩文公祠山居,借以同祖国山河作别,写出《游碣石山杂记》,并盟誓碣石,誓与当时制造枪杀5名铁路警察的昌黎车站惨案的日本侵略者不共戴天。1917年5月6日,由日本归国即近一载的李大钊,借由北京返回家乡之机,春游碣石山,专程到五峰山韩文公祠旧地重游,登望海峰望海,并写下《旅行日记》。他在出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之后,将五峰山韩文公祠择为自己的避暑之地,接连两个夏天到五峰山韩文公祠度假,从事重要的革命活动。1918年夏天,李大钊在这里破译俄国十月革命的真谛,进行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拓荒工作,并尝试白话诗创作,吟出了《山中即景》及《悲犬》等诗。1919年夏天,他在这里寄出了与胡适论战的著名公开信《再论问题与主义》,写出了他评价马克思学说的长篇论著《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大旗,为创建中国共产党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他还忙中抽闲,写出了《五峰游记》和《岭上的羊》等新诗,并启用了他后来一直很喜爱的笔名“孤松”。1920年春节前夕,他在护送陈独秀由北京转道天津返回上海并“相约建党”后,在由天津返乡途中特意取道昌黎,观赏了五峰山的冬景。后来,他还带夫人和女儿到这里作客。1924年5月、6月间,他在这里避开了北洋军阀政府的缉捕,并由这里启程赴苏联首都莫斯科出席了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之后,他再没来过五峰山。
李大钊在其光辉而壮烈的一生中,钟爱五峰山的绝美风光,前后登临达七八次之多,累计留居有近3个月之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