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题目是“立志为苦难的中国寻求出路”。1907年9月,李大钊为寻求振兴国群之良策,到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读书。6年间,潜心学习法政诸学和英语、日语,奠定了良好的治学基础。他以《言治》杂志为阵地,发表政见,指出国家的“隐忧”、民族的“大哀”,在于“民权之旁落”。为了继续探寻救国救民的真理,1913年冬,李大钊东渡日本学政治。由于国内政局的急骤变化,为开展反对袁世凯卖国、复辟的斗争,1916年5月,他毅然弃学归国,投身革命事业。
第三部分,题目是“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1916年8月,李大钊在北京创办的《晨钟报》出版,他先后还参加了《宪法公言》、《言治季刊》、《甲寅》月刊的创办工作。他积极投身正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所著诗文,反响广泛而强烈。
1918年1月,李大钊受聘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他以红楼为阵地,通过《新青年》、《每周评论》等刊物,宣传新思想,提倡新文化,向反动势力展开猛烈斗争。他积极投身五四爱国运动,并指出运动的正确发展在于寻求“根本解决”,为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指明了方向,使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进展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创了历史新纪元。
第四部分,题目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早传播者”。李大钊经过艰苦探索,迎来了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坚信社会主义必然实现,“这是历史的命令”;马克思主义的学说“真是拯救中国的导星”。他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论著,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 第五部分,题目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于1920年与共产国际联系,同陈独秀酝酿建立中国共产党。他明确指出“成立一个强固精密的组织”、“劳动家的政党”,中国彻底的大革命才“有所附托”。李大钊在北京建立的共产主义小组,和陆续在许多地方建立的共产主义小组,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组织基础。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李大钊在党的创建时期做出了重大贡献,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第六部分,题目是“领导北方中国的工农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代表党中央领导北方的全面工作。他亲自组织领导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创办理论刊物,指导工农运动。
1923年6月,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后,李大钊根据中央精神,把工运的中心转到向统治阶级展开大规模的罢工斗争,在斗争中壮大组织力量,努力实现工人运动与农民运动的联合。他忘我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北方中国大革命高潮的形成。
第七部分,题目是“促进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1922年8月,西湖会议之后,李大钊受党的委托,三赴上海,两下广州,会见孙中山,谈判国共两党合作事宜,深得孙中山信赖。他参与国民党改组的筹备工作,并参加起草了国民党党纲和《中国国民党改组宣言》等重要文件。
1924年1月,李大钊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团结国民党左派,促成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国民革命开创了新局面。他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负责北方执行部的领导工作。
第八部分,题目是“推动北伐战争的进展”。1924年5月,中共中央特别会议确定北方军事工作的方针和策略后,李大钊更加关注军队和军事斗争。他精心工作,使冯玉祥及其国民军倾向革命。他精心组织,选派干部学习军事,为党培养了许多军事人才。
李大钊以卓越的战略胆识,为冯玉祥的国民军制定进军策略,使冯玉祥成功地举行了五原誓师,有力地策应北伐,推动了北伐战争的发展。
第九部分,题目是“在白色恐怖中坚持斗争”。1924年,国共合作成功之后,李大钊身负国共两党在北方的领导责任,他把共产党的领导贯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