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红旅频道>>作者专栏>>铁穆臻>>正文
毛泽东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大纲
来源:毛著毛时代史Maoism研究
作者:铁穆臻
浏览次数:
2025-05-08 17:22:19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毛主席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全面的、原创性的贡献,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毛泽东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阶段。毛主席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全面、原创性贡献,主要表现在这五个方面。

    第一,首次解决了在生产力水平远远落后于欧美、小生产者数量最多、无产阶级基础远远薄弱于欧美国家、脱身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旧习惯阻力空前巨大的人口最多的大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这一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难题。

    (1)毛主席首次提出了“一化三改”科学概念,首次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总路线,带领中国人民开展了全新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之路,找到了顺利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办法。改造和建设统筹兼顾的方法,也对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具有比较普遍的指导意义。

    (2)毛主席首次探索出了党的引导下农民自觉走上合作化新路——由低级到高级,逐步从互助组到初级社到高级社、社会震荡小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模式。这是我们的原创方法,我们处理农民问题就比苏联好得多,53——56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没有出现农业减产。我们并没有以机械化为集体化的“基础”,而是以变革生产关系为解放生产力的前提。这些方法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也具有比较普遍的策略指导意义。

    (3)毛主席首次探索出以全新的赎买方式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办法。马克思和列宁虽然提到过赎买,但是没有加以实践,更没有丰富而具体的赎买改造实践中总结的方法。毛主席领导中国人民以低级到高级的方法,用“加工订货”、“统购统销”、“公私合营”这样一条逐步过渡的原创性方式解决了“如何赎买”的问题。

    在这样空前困难的条件下还能以独创性的方法实现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前无古人的功绩。毛泽东时代,“党领导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这个结论,雷打不动,不动如山。

    第二,首次解决了在生产力水平远远落后于欧美、小生产者数量最多、无产阶级基础远远薄弱于欧美国家、脱身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旧习惯阻力空前巨大的人口最多的大国巩固社会主义制度这一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难题。

    (1)上层建筑角度,在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分析之中,毛主席首次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首次清晰的回答了在我们这样一个条件空前困难、社会状况空前复杂的大国搞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团结哪些力量、打击哪些力量,不仅具有普遍指导意义,而且具有特殊复杂问题处理的意义,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方法保障。

    (2)上层建筑角度,根据中国极端复杂特殊的国情,主席领导中国人民首次探索出了中共领导下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样就有利于团结大多数、加强政治统一、稳定社会主义。民族区自治制度,实践证明,确实要比联邦制要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3)上层建筑角度,主席领导中国人民首创干群军三结合的委员会制度,这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全新组织形式,有利于精简机构、提高效率、联系群众、贯彻民主集中制、全面实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一元化的贯彻和充分民主监督的辩证统一。

    (4)生产关系角度,毛主席空前重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这一环节的社会主义改造,大力推广鞍钢宪法这一真正公有制的企业管理制度,首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双首长负责制、首次实行有利于调动广大群众的智慧以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两参一改三结合”,首次全面锻炼工人阶级自己捍卫自己当家做主权力的无产阶级民主斗争能力,前所未有的找到了彻底保障企业的公有制根本性质的方法。没有工人阶级的当家作主,企业变成了厂长吸血的资本主义制度企业怎么办?所以主席指出:工人必须参与管理,厂长出了问题,工人就要自己锻炼出自己的骨干,自己捍卫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力、保证公有制不变厂长私有制。

    (5)生产关系角度,主席首次领导中国人民确立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这一农村集体所有制形式,首次找到了脱身于半封建社会、生产力水平极端落后、农民小生产者数量最多、封建小农习惯势力空前巨大的这样一个人口最多的大国建立集体所有制的正确方法,成功巩固了农村集体所有制。更值得称赞的是,毛主席领导中国人民前所未有的彻底消灭了剥削。毛主席领导下的中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不搞农产品义务交售制、不搞超额税、坚持城乡等价交换,更彻底、更全面的贯彻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传统原则。

    (6)生产关系角度,主席首次提出一部分农业生产资料也可以作为商品。工业基础薄弱、资金缺乏、技术落后、国家的资金和资源支付力度低,是新中国在建国初期的实际情况。而且,帝国主义国家比社会主义国家强大一天,极端严重的危险就存在一天,社会主义国家就要做最困难的准备。把一部分农业生产资料作为商品、和农民进行公平交换,有利于减轻国家的支付负担、节省工业化和国防建设的物力财力、为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苏联在综合国力还没有超过美国的情况下就让国家负担农业生产资料的模式极大的弊端,就是加大了国家的负担,不利于节省国家物力财力、积累资金。主席就科学解决了这一问题,从而节省了我国人力物力财力,还通过与农民的商品交换获得了大量资金。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加强社会主义政权对各地的统一管控;构建精简机构、提高效率、联系群众的无产阶级专政形式;开展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社会主义改造;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公有制经济实行方式;做最困难准备……主席的很多理论,对于世界社会主义国家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也是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

    第三,首次找到了在生产力水平极端落后、小生产规模空前巨大、无产阶级基础空前薄弱、脱身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旧阻力空前的这样一个人口最多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解决了一个前人没有解决的难题。主席的阶段划分和战略制定,为中国这样极端贫穷落后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

    (1)主席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首次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发展的不发达阶段。主席的这一正确判断,为稳定中国当时的两大社会制度、制止国内干部急于过渡的思想和实践、结束“一平二调”提供了根本战略保证。这一全新划分就为更为落后的国家在更为困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

    (2)主席根据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起点极低的现实,首次制定了“两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建立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实现工业、农业、科学文化、国防的“四个现代化”。可以说,两步走的第一步,我们早就成功实现了。前三十年,“在工业建设中取得重大成就,逐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2009年阅兵的时候展示出来的大量军工设备还都是毛泽东时代造出来的——可见当时打下的工业和国防基础是多么的扎实!

    (3)毛主席创立了一个空前完整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辩证法,把辩证法创造性的发展到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领域。毛主席经过大量调查研究之后科学提出并仔细论述的“十大关系”,就是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完整的十大对立统一关系。从来没有人这么专门的、完整的、全面的把社会主义建设各方面的对立统一关系说的这么透彻,这是主席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大贡献。

    (4)主席首次论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辩证认识论。《十年总结》、《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都是这方面的光辉著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从盲目到主动、从必然到自由、从无知到有知的过程,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主席做了空前清晰的论述。主席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辨证认识论,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也是有普遍指导意义的。

    第四,空前丰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法,主要包括路线确定、计划制定、正确处理建设过程之中革命和生产、工业和农业、经济和国防、中央和地方、国家生产单位和个人、沿海和内地的辩证关系……总之,他的光辉著作全面、创造性的、空前的丰富了社会主义建设方法,这些都是前所未有的伟大贡献

    (1)主席首次提出了全新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从而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总路线有以下四个含义:第一,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集中群众的智慧、尊重群众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第二,打击官僚主义,干部参加劳动,群众参加管理,保证人民群众当家作主,保证社会主义根本性质;第三,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调动国内外一切先进成果,实现社会主义建设大规模飞跃;第四,根据中国特殊国情探索全新的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前三点具有普遍意义,后一点具有特殊意义。

    (2)计划制定方面,毛式的计划和苏式计划最大的不同,就是毛式计划更注意计划的绝对不平衡、相对平衡以及各地方根据特殊实际情况对计划进行灵活的制定。毛主席更注意尊重地方特殊性和灵活整改经济计划——这是他的计划制定方式比苏联的计划制定方式更有优越性、更能符合实际情况的重要特征。这样,就可以避免很多计划不符合实际民生和其他各种情况需要而导致产品供大于求或供小于求。

    (3)“抓革命,促生产”,这是主席对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辩证关系的首创性理论贡献。有了社会主义革命,有了思想上灵魂上的社会主义革命,有了打击资产阶级法权思想的社会主义革命,有利于更全面的调动广大干群和技术工作者的奉献积极性。那么多社会主义建设工作者,例如钱学森、邓稼先、王进喜……他们之所以诞生,离不开打击资产阶级法权思想的伟大实践。鞍钢宪法,公有制革命,群众参加管理,干部参加劳动,干群技三结合,有利于群策群力、调动基层工作者智慧、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这一点,钱学森同志深有感触。

    (4)工农业并举、“农轻重次序”、“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这也是主席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首创性贡献,完全符合了当时中国工业化资金积累需要。我们没有苏联那样好运,能赶上欧美经济危机和二战,从而得以超大规模的引进国际先进设备。中国不缺劳动力、不缺技术人才,最缺资金。1956年,主席就预测中苏关系会出现问题,于是就比以往更加重视独立自主积累工业资金的问题。对外缺乏援助而且不能侵略扩张,那么我们需要的资金从哪里来?只能从农业之中来。所以在《论十大关系》,主席首次提出工农业并举、多发展农业有利于发展工业的正确论断;在庐山会议,主席特别指出“农轻重”次序,以农业的高度发展给工业发展提供大量资金;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主席强调了“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主席的这些空前注意农业资金积累的科学论述,对于极端落后但是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工业化资金积累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5)关于经济和国防、中央和地方、国家生产单位和个人、沿海和内地,主席都清晰的论述了它们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多发展经济,才有利于国防、有利于原子弹;适当根据实际情况扩大一点地方自主权,有利于中央减轻负担发展重点项目;个人发扬奉献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同时,国家和生产单位也要注意提高个人生活水平;主要在内地进行布局、平衡工业分布同时,注意充分发挥沿海的工业优势。主席对这些对立统一关系的论述,都是空前丰富而清晰的,是唯物辩证法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造性运用。

    第五,首次探索出了从集体所有制向全民所有制过渡、从不发达社会主义向发达社会主义过渡、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这里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以公社为单位,还有一个就是最根本、最关键的——无产阶级专政下防修反修。主席确实回答了前人所没有回答的问题。

    (1)农业区办工业,是集体所有制向全民所有制过渡的办法。在农业区办工业,有利于农民就地变为工人,从而扩大无产阶级的阶级基础,克服农民的小生产局限。这是主席“打到外线去”的战略在社会主义建设上的应用,也是一个乡村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正确办法。没有乡村集体,无法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是根本无法发展乡村工业、缩小城乡工农差距、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随着农村工业化的发展,有利于农村生产力发展,有利于推动集体所有制向全民所有制过渡、社会主义不发达阶段向发达阶段过渡、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

    (2)无产阶级专政下防修反修,这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根本保障、最关键环节。主席首次指出路线决定一切,并首次提出建成社会主义社会前主要矛盾是两条道路的矛盾问题、整个社会主义社会时期社会内部也有对抗性的阶级斗争根源。主席深知,方向错了,一切“发展”都是白费。主席首次提出要以“斗私批修”为具体的根本纲领来实行思想灵魂上层建筑领域全面的社会主义革命,并首次对此加以实践。思想上灵魂上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一个长期的伟大工程。不断地进行无产阶级专政下防修反修,坚持正确的方向,坚持政治挂帅,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根本路线保障。

    这五个方面的原创性贡献,足以证明毛主席把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附录:关于公社问题的答疑

    (1)为什么要公社?

    第一,要不要壮大无产阶级力量、变农民为工人?只搞农业的集体农庄,无法变农民为工人、壮大无产阶级的力量,会拉大城乡水平差距。农村只搞农业没有工业,农民还是有小生产弊病,锻炼不出工人阶级的高度集体主义精神。

    第二,要不要缩小城乡现代化程度差距、缩小工农生活差距?只搞农业的集体农庄就无法缩小城乡工农生产生活水平差距,甚至会拉大工农之间差距。工业越来越发展,农民还是从事农业生产的群体,其收入低于工人,生活水平低于工人,组织性也低于工人。所以主席说,要在农业区办工业、打到外线去、在农村壮大无产阶级力量、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组织性、缩小城乡工农差距!主席的这个决定完全正确!

    第三,国家主要投资用于重工业和国防,并以农业为资金积累的来源、基础,生产力水平不足以支付农业区的工业产业,怎么办?集体农庄那样,干脆农业区不办工业,农业区农民生活长期落后、和城市长期分化,肯定不行!所以主席认为,以公社为载体,在农业区办工业,不仅有利于在农村壮大无产阶级力量,而且有利于减轻国家负担。这完全正确!除此之外,没别的办法。主席还指出,随着生产力水平提高,国家再承担农业区的工业产业,变为全民所有,从而逐渐实现“城市包围农村”。主席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对这方面论述的很清楚。

    (2)公社办工业的好处在哪里?

    公社办工业,只有利于巩固集体所有制,而没有丝毫不利于集体所有制。

    没有公社办工业,集体农庄的农民除了种地就是种地,尝不到甜头,生产的物品还要被大量收购,照样没啥积极性。

    有了公社办工业,公社的农民就很多可以就地变为工人,克服其小生产者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局限,培养无产阶级的集体主义精神,而且就尝到了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改善生活的甜头,舍不得解散集体社导致的企业破产。

    (3)公社办工业,会阻碍公社过渡到为全民所有制吗?

    第一,公社的工业组织本身就在克服农民小生产者的本位主义,发扬的是集体主义,壮大的是工人阶级的阶级力量。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如何用毛泽东思想分析近日中日友好医院的一件事?
·下一篇:无
·如何用毛泽东思想分析近日中日友好医院的一件事?
·向毛主席学习彻底的辩证法
·两张图说清楚毛泽东时代新中国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
·【年谱梳理】毛主席决策抗美援朝的历程
·回顾毛主席亲自指挥中共军队在抗美援朝战争夺取胜利的历程
·莫让人民寒心——对近日各大知名媒体视频号中毛主席视频大量出现的思考
·从不犯致命性战略错误,是大战略家毛泽东的特有风格
·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中共中央发言人评民盟三中全会及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宣言》——炮打米高扬谣言的
·将帅协谋——第五次战役期间中共军队战役方针的及时调整和战略方针的根本转变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毛泽东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大纲
张浩:著名的林氏三兄弟之一,在解决张国焘
中红网-郭书文、赵美玉:冀东革命史研究会古
童化平:红土铸魂:童小鹏的革命印记与时代
特稿:红土铸魂:童小鹏的革命印记与时代书
五一“打卡地”在福建省连城县赖源乡忆红史
山东红嫂家乡旅游区“五一”假期开启,红色
傅永曙:新时代弘扬传承新四军精神的研究与
特稿:新时代弘扬传承新四军精神的研究与实
李定超:长征路上忆初心 吼滩坝上想伟人(组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