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红旅频道>>作者专栏>>铁穆臻>>正文
【年谱梳理】毛主席决策抗美援朝的历程
来源:毛著毛时代史Maoism研究
作者:铁穆臻
浏览次数:
2025-04-27 09:01:32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一、新中国领袖毛泽东面临的全新的历史挑战

    土地革命时期,在王明的错误路线指导、博古为首的“三人团”瞎指挥的情况下,中国革命遭到了严重的损失。主席兵权被剥夺之后,红军损失惨重,十一万变八万,八万变三万,血染湘江。经过通道转兵、黎平会议、猴场会议、遵义会议,毛主席和博古、李德错误路线针锋相对,挽狂澜于危难之际。四渡赤水的时候,我三万红军被四十万敌军围堵,我们中国共产党依旧在毛主席指挥下突破封锁包围。

    抗美援朝的时候,中共自身的实力相对于四渡赤水的时候,已经有很大提升了——革命军队发展到了五百多万,中国大陆多数面积基本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基本实现了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当时世界人口最多国家的广大人民当家做主。但是,我们刚刚解放,百废待兴,就要面对和帝国主义阵营最强大的国家作战的问题。

    当时资料显示,美帝国主义一军有大炮1500门,而我军一军只有36门。美帝的空军、海军有足够力量,我国空军、海军当时还没有足够的技术和质量。1950年,美国钢产量8772万吨,工农业总产值是2800亿美元;当时新中国钢产量60万吨,工农业总产值为100亿美元。可见差距的悬殊。

    《毛泽东年谱》详细记载了毛主席决策抗美援朝的历程。回看这段历史,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毛主席作为大政治家和大战略家的雄才伟略、运筹帷幄、实事求是、未雨绸缪,感受到中国革命政权巩固的艰难,感受到当时国际局势的风云变幻、错综复杂。

    二、毛主席的决策历程

    (1)1950年6月25日

    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海军空军入侵朝鲜领海、领空,美国也命令陆军在朝鲜参战。同时,美第七舰队向台湾海峡出动,阻挠中国统一。“抗日战争快不得,解放战争拖不得”。由于美帝国主义扶植的蒋介石集团败退台湾,美帝国主义不甘于自己在华侵略利益被独立的新中国所取消,于是疯狂的对亚洲展开军事行动。可见当时国际局势的紧张。

    (2)1950年6月28日

    毛主席在中南海勤政殿主持召开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他强调:亚洲人民要坚决反抗美帝国主义的侵略。而且,帝国主义背信弃义,撕毁不干涉中国内政声明,发动对亚洲侵略战争,暴露了他们的真面目,中国人民和全世界反帝人民都愿意站在被侵略者的一方,而不站在帝国主义一方。在这里,毛主席坚决表态,旗帜鲜明站在了反帝的立场上,揭露美帝的背信弃义,掌握着政治主动权、道义制高点。朝鲜战场局势还不足够危险,所以这里还没提到出兵问题。(3)1950年7月7日
根据毛主席建议,周恩来主持中央军委会议,研究国防问题、组建东北边防军问题。主席复信聂荣臻:同意本日会议决议(调动四个军三个炮兵师限7月底全部调往丹东、辑安、本溪等地集结,以粟裕为东北边防军司令兼政委,萧华为副政委,并做好后勤准备、兵员补充准备、政治动员工作,以保卫国防安全为口号。)可见毛主席的计划性思维、底线思维,未雨绸缪,积极准备,以防不测。

    (4)1950年7月13日

    毛主席审阅周恩来报送的《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关于调动部署,决定调四个军、三个炮兵师、四个高射炮团等约二十五万五千人的军队,最后调动的部队限8月5日到达东北指定地区,粟裕任司令员兼政委,萧劲光任副司令员,萧华任副政委,李聚奎任后勤司令员。主席批示:同意。抓紧调集精锐兵将,可见主席未雨绸缪。

    (5)1950年7月20日

    主席致信斯大林,提到我中国军队出动到中朝边境进行自卫过程中部队的空中掩护问题,以及准备将斯大林派来掩护我们部队的喷气式空军师驻扎在沈阳附近,两个团驻扎在鞍山,一个团驻扎在辽阳,与驻扎在安东附近的我国空军混成旅所属驱逐团协同动作之下,解决掩护部队以及保护沈阳、安东、抚顺工业区的问题。可见,主席提前预计危险,争取必要的空军支援。

    (6)1950年8月4日

    主席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主席说:如果美帝得胜,就会得意,就会威胁我国,对朝鲜不能不帮,必须帮助,用志愿军的形式,时机当然还要适当选择,我们不能不有所准备。这是毛主席最早提出派志愿军入朝作战的问题,并提出了唇亡齿寒的道理。可见他的高瞻远瞩。

    (7)1950年8月5日

    主席为中央军委起草复高岗电。主席告诉高岗,准备于九月上旬作战,要在八月中旬召集各军、师干部开一次会,指示作战的目的、意义和大略方向,必须使士气旺盛、做充分的准备、时刻准备作战。在上述方针前提下,部队集结部署由高岗按情况酌定。主席提到:三十八军如果调往四平铁路沿线有利,可这样调动。同日,主席接见邓华。主席认可邓华关于美军可能在朝鲜半岛中部实施登陆的预判(事实证明邓华预判完全正确)。主席告诉邓华:要让他们做好和美国人打仗的准备,他打他的原子弹,我打我的手榴弹,最后打败他;战略上藐视敌人,当纸老虎;战术上重视敌人,当真老虎。准备和美军打仗,做最危险准备,体现主席的底线思维;“他打原子弹,我打手榴弹”,体现了主席“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战略思想——你打你的,我不在你占优势的方面和你过招;我打我的,我对着你的弱的方面打,根据你的弱点打败你。“战略上藐视敌人”,战略上敢于以一敌十、以少胜多,因为敌人是压迫人民的、非正义的、腐朽的、不得人民群众支持的,使必然失败的;战役战术上重视敌人,因为敌人实力是强大的,战役战术上要认真对待敌人。在大方针下给下级一定的指挥、部署自主权,体现了主席合理统筹权力关系的用人艺术。

    (8)1950年8月8日

    复信粟裕,让他安心休养,直至病愈。粟裕身体不好,使主席不得不考虑换将的问题。

    (9)1950年8月14日阅周恩来关于西藏问题的报告。同日,致电朝鲜,表态坚决支持朝鲜的反帝战争。可见主席统筹兼顾,日理万机。

    (10)1950年8月20日

    主席阅聂荣臻请示报告。报告认为:如果美帝再打下去,虽然我们有了第一步部署(在东北驻扎精锐),仍恐不足以应付事变,应在关内继续配备二线兵力,建议将西北军区第十九兵团三个军集结起来,移至济南或郑州洛阳地区修整,作为机动。主席将建议发给西北的彭德怀,写到:“十九兵团是否可以照聂的建议部署,请加考虑,电复为盼。”以商量的方式致彭德怀,可见主席对下级的民主态度。

    (11)1950年8月27日

    主席致电彭德怀:为应付时局,须集中12个军以便机动。主席也提出请彭德怀来京面商调动军队问题。同日,阅邓华、洪学智、解方给高岗并中央军委的电报。电报说了调查研究朝鲜具体情况的问题。主席批示:请这些人和柴军武一起来京,由周恩来面授机宜,然后去朝鲜工作。可见局势紧张以及主席的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实事求是精神、坚持“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12)1950年9月3日

    主席复信高岗。主席认为:朝鲜局势一段时间内还不会有剧烈改变,给他们一定的援助也有必要。同时,主席特别指出:必须用现代战争观点教育部队,切记不可轻敌,必须仔细调查研究朝鲜当下实际战况,而且对省级工作同志目前只讲边防不能讲其他,东北工业可以部分迁移。这里可见主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第一,坚持从当时朝鲜实际情况出发,暂时只讲边防,以及重视调查研究;第二,坚持从现代战争实际出发,反对轻敌;第三,从当时紧张局势出发,迁移部分工业。
    (13)1950年9月5日

    主席在中南海勤政殿主持召开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主席讲话指出:对朝鲜人民,要鼓励帮助。主席说,美帝国主义在今天也有许多困难,例如战线长、运输路线太远,钢多气少。毛主席提出不要怕美帝国主义,要做好打大仗的准备,无非是打三战、打原子弹。主席讲:我们的愿望是不要打仗,但你一定要打,就只好让你打。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原子弹,我打手榴弹,抓住你的弱点,跟着你打,最后打败你。这里体现主席不怕美帝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大无畏的气魄,以及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反抗精神。在这里,主席又论述了“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这一科学思想。

    (14)1950年9月8日

    主席阅聂荣臻送来的柴军武关于朝鲜局势的调查报告提纲。主席批示:请周恩来约柴军武谈话,十三兵团同柴去的几个人是否要和柴一起来京面授机宜由周恩来决定。这里体现主席极其重视调查研究:调查不够不决策。

    (15)1950年9月15日

    美军仁川登陆,朝鲜局势急剧变化。

    (16)1950年9月20日

    主席审阅和修改周恩来起草的关于朝鲜人民军作战方针的建议。主席提出了一系列经典战略战术,并说明仅供朝鲜参考。毛主席特别提到:人民军需要立即撤退,撤到三八线以北。在目前情况下,主力暴露在敌人阵前,相持不下,消耗必多,敌人占领汉城,人民军后路就会被切断。因此,人民军主力似宜集结机动,找敌人的弱点,分割歼灭敌人。在作战上,必须集中绝对优势力量各个围歼敌人,兼顾少数牵制。作战最忌平分兵力,最忌只能击溃或阻止敌人而不能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主席讲,只要能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哪怕每次整建制歼灭一个团一个营,也可以积少成多,逐渐削弱敌人这样有利于长期作战。如果美军过于强大,难以突出分割,就应该先打李承晚的伪军,捡着弱的打,每次歼灭其一二个团,每月歼灭其一二个师,半年后可以尽数歼灭伪军,孤立美军,各个击破。人力物力财力使用,必须做长期打算,敌人要求速决害怕持久,我们就要在不可能速胜情况下选择持久战。这里可以看到毛主席的用兵如神,可以看到毛主席作为世界无产阶级和一切被压迫民族伟大导师的高瞻远瞩。

    (17)1950年9月20日

    高岗提出关于我军入朝的问题。谨慎务实的毛主席立刻严厉批评了高岗。毛主席批示:这种电报一律制止,不要以任何方面表示我军有出国的意思,向朝鲜调查作战情况不能流露出兵的意图。是否出兵的决定关乎新中国政权生死存亡,关系到广大中国战士和人民的生命,关乎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大局,所以毛主席极其谨慎小心,可见毛主席对新中国和社会主义阵营的认真负责。

    (18)1950年10月1日

    毛主席和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等在天安门举行国庆一周年庆祝大会,检阅人民解放军。同日,南朝鲜军越过三八线,麦克阿瑟对金日成下“最后通牒”,要求朝鲜人民军立刻投降。金日成急忙约见倪志亮,紧急的向毛主席请求出兵支援。

    (19)1950年10月2日,凌晨

    主席审阅修改周恩来致倪志亮、金日成电。毛主席又做了详细的、耐心的军事指导:朝鲜人民军一方面军八个师既然被隔断,是否可以将四个师笨重的武器破坏,把四个师分为多个小的支队从敌人缝隙中撤到三八线以北,其余四个师在南朝鲜分散成几个小支队,依靠群众开展游击战争,牵制大股敌人?总之,你们的军队必须迅速北撤,越来越好,如果敌人阻拦,就必须破坏笨重武器,分路在敌人间隙插过来,不能撤退的留在敌后打游击,切勿惶恐、动摇!

    (20)1950年10月2日,凌晨2时

    主席为中央军委起草给高岗、邓华电报。主席提到:高岗迅速回京开会,请邓华令边防军提前结束准备工作,随时待命出动,按原定计划与新的敌人作战,请邓华将准备情况和是否可以立即出动即行电告。可见主席的计划性思维和无敌预判能力——他提前做了很足的准备。

    (21)1950年10月2日,下午前

    主席起草致斯大林信:说明出兵朝鲜必要性,说明不出兵极其危险,并提出了最不利情况:中国军队无法大量歼灭美军,两国公开战争状态,长期持续,不利于中国经济建设。在目前情况下,应该一方面和进攻三八线以北敌人打小歼灭战,弄清各方面情况,不贸然大打;另一方面等候苏联武器到达,将我军装备起来,我们再配合反攻。我军必须要集中至少四倍于美军的兵力和至少一倍半甚至两倍于敌人的火力,不能打没有把握的仗,并准备着投入朝鲜战争的第二批、第三批兵力。注:由于当天下午的会议多数参会者反对出兵,毛主席这封电报并没有当时发给斯大林。

    (22)1950年10月2日,下午

    一夜未睡的毛主席在菊香书屋主持召开中央书记处会议,讨论出兵朝鲜问题。毛主席认为出兵朝鲜已经万分火急,但是会上大多数人不赞成出兵。会议决定十月四日召开扩大的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出兵朝鲜问题。主席要周恩来派飞机到西安,接彭德怀到北京参加会议。主席出兵的意见遭到大多数人反对,主席坚持民主集中原则,尊重大多数意见。

    (23)1950年10月4日

    主席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朝鲜战局和出兵朝鲜问题。主席请大家讲不赞成出兵的原因、出兵的不利情况,林彪为代表的反对出兵的人陈述了大量理由,主要是:我们打了二十年多仗,需要医治战争创伤了;我们刚建国,经济还很困难;新的解放区农村土改、城市民主改革都没进行,反动派还没肃清;我军和敌军差距大,而且无制空权和制海权……他们认为不到万不得已不能打这一仗。主席说:你们说的都有理由,但是邻国处于危急时刻,我们在一旁看着,不论怎样说,心里也难过。这里可见主席能抓主要矛盾而且深刻明白唇亡齿寒道理。

    (24)1950年10月4日

    主席审阅修改周恩来复倪志亮电报稿。复电稿说到我武官参观组不要去三八线以南,要分去两处。毛主席加上:一个调查平壤附近及平壤安东线、平壤辑安线的各种情况,一个调查平壤元山线及远山清津县及其以北地区的情况,平壤元山线至三八线之间的情况如有可能亦应略做调查,不过不能深入。这里可见毛主席军事决策的谨慎缜密、思虑的仔细。

    (25)1950年10月5日

    主席接见彭德怀。毛主席问彭德怀意见,彭德怀表示坚决支持毛主席出兵朝鲜的决策。毛主席提到了选择彭德怀任志愿军司令员的决定,彭德怀表示服从中央的决定。

    (26)1950年10月5日,下午

    毛主席在中南海颐年堂主持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朱老总、彭德怀、周恩来支持出兵。毛主席针对林彪提出的美军实力过于强大的观点,再次说:它有它的原子弹,我有我的手榴弹,我相信我的手榴弹会战胜它的原子弹,它无非就是纸老虎。会议决定彭德怀率领志愿军入朝,周恩来、林彪去苏联和斯大林会谈。可见,毛主席选人用人之精准:选择胆子大、敢打美帝的彭德怀做司令员;可见,毛主席坚决反帝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大无畏的气魄:坚持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可见,毛主席对唯物辩证法的精通:敌人很强大但是也有弱点,我们相对弱小但是可以集中打敌人的弱的地方,把敌人打败。

    (27)1950年10月8日

    毛主席发布关于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主要内容:一,为了援助朝鲜人民,反对美帝及其走狗的进攻,保卫东方人民安全,将东北边防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二,中国人民志愿军辖十三兵团各军、边防炮兵司令部各师须立即准备完毕,待令出动。三,彭德怀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四,志愿军以东北行政区为总后方基地,志愿军后方供应和援助朝鲜的事务由高岗负责。五,中国人民志愿军必须对朝鲜人民保持友爱、尊重,严格遵守我军的军事纪律和政治纪律,这是保障军事任务完成的政治基础。六,我们的志愿军将士必须充分估计困难,坚决勇敢,团结当地人民,英勇作战。

    (28)1950年10月8日

    主席派周恩来、林彪代表中共和斯大林商谈军事物资援助问题,特别是空军掩护志愿军的问题。这里可见毛主席统筹兼顾,注意技术装备、制空权问题,在战役战术上重视敌人,坚持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这一科学思想。

    (29)1950年10月10日

    主席致电彭德怀、金日成,提到:现在敌人大部北进,后方空虚,建议凡人民军无法北撤者均留于南朝鲜,开辟敌后战场;并提出注意保护平壤至新义州这一重要交通线的问题。这里体现了毛主席在敌后、外线牵制消耗敌人的思想。

    (30)1950年10月11日

    主席复电彭德怀并告高岗、邓华,主席提到:同意四个军、三个炮兵师全部出动集结于彭德怀所预定的位置,待机歼敌;已电华东调一个高射炮团于十月十四日从上海开动赴沈阳转赴前线,高岗要注意接转;空军仍然无法出动。

    (31)1950年10月12日

    由于斯大林推迟苏联空军出发时间,毛主席深感无制空权的话我军会陷入极大被动,难以有把握的和敌人作战。精谋善断的毛主席决定召开政治局会议讨论此事,并果断要求我军停止出动东北各部队原地训练。朝鲜战争关系到广大中国人民军队的每个成员的生命和整个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系到整个国际共运。所以,毛主席极其小心谨慎,坚决不打无准备无把握的仗。此时斯大林拖延出兵,我们怎么和掌握制空权的美军作战呢?所以,毛主席果断先停止我军出兵,继续深化考虑之后再说。

    (32)1950年10月13日

    毛主席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讨论出兵朝鲜问题。经过深思熟虑,毛主席积极听取与会者意见之后,还是决定出兵朝鲜。毛主席致电周恩来,提到:我军还是出动到朝鲜为有利,这一时期可以集中优势先主要歼灭伪军,消灭它几个师团,等苏联给了我们军事援助和必要军事训练之后再更有力的打击美军……总之,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失极大。

    (33)1950年10月14日

    主席致电陈毅,提到:第九兵团按原计划在泰安、曲阜整训之后开赴东北,高射炮团仍须即开东北。同日,致电周恩来,通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方针和部署。从1950年6月25日到1950年10月14日,经过将近四个月一百一十多天的深思熟虑,毛主席决定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做出了这一决定新中国命运的伟大决策。

    三、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意义

    (1)有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共才没有丢掉东北、华北。抗美援朝战争中共军队胜利,才没使我们共产党刚解放全中国就不得不再上一次井冈山。

    (2)有了抗美援朝,中共向美帝国主义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实力,才让新的中国红色政权没有被帝国主义扼杀在摇篮。

    (3)有了抗美援朝,中共向苏联、美国都展现了中国人民军队惊人的战斗实力和中共对社会主义阵营的负责精神。苏联从此基于对中共的新认识并为了远东安全,加大了对新中国特别是东北地区工业化的支援力度。

    (4)有了抗美援朝,新中国极大震撼了帝国主义阵营,使世界头号帝国主义强国——美国遭到了第一次战败,使美国从此不得不将自己的侵略战争限定在“局部战争”范围内。

    (5)有了抗美援朝,毛主席指挥的中国人民军队向世界人民展现了一个人类军事史上前所未有的以弱胜强的奇迹:一支装备极端落后的军队(特别是朝北反攻时期,也就是运动战时期,我军和敌军火力差距极端悬殊),打败了世界上装备最先进、火力最强大的帝国主义军队。这已经是对美帝国主义迄今为止最沉重、最直接、最激烈的一次打击。

    (6)有了抗美援朝,中国人民在实践中明白了毛主席名言“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正确!中国人民的信心才空前增长了起来,彻底洗刷了近代以来一百多年的民族耻辱。

     (7)抗美援朝战争,我们没有和帝国主义打成“平手”,我们打赢了帝国主义,我们胜了,帝国主义败了。在这场战争,我们的起点是鸭绿江,终点是三八线;帝国主义和我们交战的时候,起点也是鸭绿江,终点则是三八线,被我们赶下去了。我们的战略目标是保卫新中国,帝国主义的战略目标是扼杀新中国;我们的目标达成了,帝国主义的目标泡汤了。这不是平局,这就是中国的胜利。曾经美帝国主义嘲笑蒋介石有那么多他们提供的先进装备和战术训练援助的情况下还被他眼中的“泥腿子”打败,朝鲜战争之后,更应该是蒋介石嘲笑美帝。蒋介石有理由这样说:“我和毛泽东打了二十二年才被他失败,你们和他打了三年就不行了,你们还不如我!"

    抗美援朝的胜利,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胜利。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离不开毛主席的军事思想指导、离不开毛主席亲自指挥。石仲泉认为,抗美援朝标志着“毛泽东在世界舞台上成为最伟大战神”(石仲泉:《最伟大的“战神”:统帅抗美援朝战争的毛泽东》),他的这一论断是客观、正确的。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回顾毛主席亲自指挥中共军队在抗美援朝战争夺取胜利的历程
·下一篇:无
·回顾毛主席亲自指挥中共军队在抗美援朝战争夺取胜利的历程
·莫让人民寒心——对近日各大知名媒体视频号中毛主席视频大量出现的思考
·从不犯致命性战略错误,是大战略家毛泽东的特有风格
·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中共中央发言人评民盟三中全会及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宣言》——炮打米高扬谣言的
·将帅协谋——第五次战役期间中共军队战役方针的及时调整和战略方针的根本转变
·研究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必须坚决反对杨奎松的历史虚无主义观点
·翻案不得人心——对程美东关于皖南事变的历史虚无主义文章的批判
·毛主席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新境界——从李捷老师雄文说开去
·学习李老好榜样,捍卫主席理直气壮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年谱梳理】毛主席决策抗美援朝的历程
红色沃土育新苗——灌阳县中小学生研学实践
香山赶考铸初心
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退役军人志愿红,清村扫楼筑平安——长汀大
黄晓婷:南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赴浦城调研均
特稿:南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赴浦城调研均溪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电视剧《寻找王二小》山
郑树平: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电视剧《寻找王
特稿: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电视剧《寻找王二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