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资料类>>红色教育>>正文
红色沃土育新苗——灌阳县中小学生研学实践课程本土化探索开题散记(图)
作者:灌阳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研学课题组
浏览次数:
2025-04-27 08:49:55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一、开题:以红色基因叩启研学之门

    四月的灌阳,春山如黛,湘江战役的硝烟虽已远去,但红色文化的血脉依然在这片土地上流淌。今日,《中小学生研学实践课程中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应用研究》开题座谈会于县教育局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召开。来自县党校红培中心、县党史地方志、教育局、红军小学及课题组成员齐聚一堂,共话如何将灌阳的红色“活教材”转化为青少年的“精神养分”。 

    座谈会上,课题组组长曹增平提出:“灌阳是红军长征血战湘江的核心战场,拥有43处湘江战役遗存遗址,其中酒海井红军纪念园、下立湾战地救护所等国家级红色资源,是天然的思政课堂。如何让这些‘沉睡的历史’在孩子们心中‘活起来’,是课题研究的核心命题。”

    二、寻根:红色资源的深度挖掘与转化

    灌阳的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且独特,但如何将其转化为适合中小学生的研学课程?座谈会上,课题组核心成员,党校红培中心主任胡海源分享了实践经验:“我们以‘五个一’活动为框架——穿一次红军服、走一段长征路、听一场英烈故事、描一次烈士姓名、做一顿‘红军餐’等,通过沉浸式体验唤醒学生的历史共鸣。” 

    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主任,课题组帮扶导师蒋本荣提出“三阶转化理论”:“一是将红色遗址转化为‘可触摸’的实践场景,如利用VR技术还原新圩阻击战战场;二是将革命故事转化为‘可参与’的互动课程,如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战地救护;三是将精神内核转化为‘可内化’的价值引导,如结合‘一床红军被’‘祖孙三代护红军旗’的故事等开展感恩教育。” 

    三、创新:课程设计与评价的多维突破

    灌阳的研学实践课程已形成“红绿古”三色融合的特色体系: 

    1. 红色铸魂:以红军三次过灌阳,湘江战役新圩阻击战为主线,开发“重走长征路”虚拟实景课程,结合酒海井纪念园的烈士遗骸打捞史实,引导学生感悟“信仰的力量”; 

    2. 绿色探秘:依托万亩梨园、油茶产业园等设计劳动教育模块,如“油茶技艺传习”“生态茶园管护”,将劳动技能与红色精神结合; 

    3. 古韵传承:挖掘瑶族民俗文化,通过竹编非遗体验、红军标语拓印等活动,让传统文化与红色基因交相辉映。 

    在评价机制上,课题组导师王富军主任提出“三维评价法”:“一是过程性记录,通过研学日志、影像档案追踪学生成长;二是多元主体参与,邀请家长、非遗传承人共同评分;三是情感量化分析,利用AI情绪识别技术捕捉学生在红色场景中的情感变化。”

    四、成果:从“走马观花”到“入脑入心”

    座谈会上展示的阶段性成果令人振奋: 

    课程载体创新:莲溪庐研学基地开发的《红色灌阳研学手册》以“任务卡”形式串联历史知识,学生需通过实地考察完成“绘制阻击战路线图”“采访红军后代”等挑战; 

    师资融合突破:组建“思政教师+党史专家+农技员”的跨界导师团队,如邀请县党史史志办,县委党校红培中心,红传中心,酒海井纪念园讲解员,县国家级农艺师杀虫王罗标等参与课程设计,让历史讲述更具感染力; 

    社会效应凸显:2024年灌阳接待研学团队超5万人次。

    五、展望:让红色研学成为生命成长的灯塔

    座谈会尾声,课题组成员漫步于酒海井红军纪念园的英名廊。夕阳为镌刻着烈士姓名的石壁镀上金边,课题组成员戴艳玲老师感慨:“当我们带着孩子为这些名字描红时,描的不是油漆,而是对生命的敬畏。红色研学不应止于知识传递,更要成为照亮青少年精神世界的火炬。” 

    未来,计划构建“全域红色研学网络”,将玉溪村、同德村等红色美丽村庄、莲溪庐生态基地等节点串联,打造“一日体验、三日深耕、七日蜕变”的梯度课程体系。2025年下半年策划《祖孙三代护红军旗》影视研学基地的课程开发;2026年创作《我心中的红军三次过灌阳、湘江战役新圩阻击战》连环画系列画集等。正如课题组导师徐运成所言:“灌阳的探索证明,红色文化不是冰冷的展陈,而是可以触摸的温度、可以传承的血脉、可以对话的灵魂。”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中红网-顾高桐、陈彬:聆听英雄事,赓续铁军魂——江苏盐城顾吾书社“4.23”世界读书日活动掠影(组图)
·下一篇:无
·中红网-顾高桐、陈彬:聆听英雄事,赓续铁军魂——江苏盐城顾吾书社“4.23”世界
·中红网-赵赟:祭英烈、传基因,春日共赴成长之约——德方育华学校2025年春季社会
·清华国防讲堂:三代人的青春对话
·刘惊铎:《沁园春·生态体验德育赋》——深情纪念教育部杨春茂先生(组图)
·中红网-张少秋:灵璧县关工委举办心理学教师培训(组图)
·中红网-潘文华、姚丽萍、杨莉君:新晃:桑梓引路烹思政佳肴 侗寨育才燃青春星火
·中红网-孙承瑜:缅怀先烈 传承红色基因——金寨县斑竹园实验学校开展清明节主题
·开国将军曾雍雅之女曾莹来我校作专题讲座(组图)
·中红网-马东义:灵璧县朱集镇关工委举行红色教育报告会(组图)
·中红网-崔建东:DeepSeek走进“小课堂”(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红色沃土育新苗——灌阳县中小学生研学实践
香山赶考铸初心
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退役军人志愿红,清村扫楼筑平安——长汀大
黄晓婷:南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赴浦城调研均
特稿:南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赴浦城调研均溪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电视剧《寻找王二小》山
郑树平: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电视剧《寻找王
特稿: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电视剧《寻找王二
常魁星、邓文宗、杨行成、邹冬祥:读书日传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