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原文艺》第二期:百竹园随笔(外三篇)(散文) |
2008-03-31 22:05:59 |
来源:《青原文艺》 |
作者:龙艳华 |
|
|
|
|
sp;
星子还在淡薄的云层中或明或暗地闪烁,我已与一群相识或不相识的同行坐上同一辆旅游中巴,向西南方驶去。“2005年桂林国内旅游交易会”使我们有缘相聚在一起。望着窗外飞弛而来的绿色栅栏和一团团红艳艳的杜鹃花,有种难以言状的情愫涌上心头。
到桂林的第二晚,我们就专程驱车几十里,赴约阳朔的大型山水歌舞晚会《印象刘三姐》。刘三姐是母亲年青时的偶像,更是她如今怎么嚼也嚼不厌的回味。初识刘三姐,是在江南灯火依稀的工厂郊外,母亲带着我们坐在自带的小板凳上看露天电影《刘三姐》。当时,我还是懵懂少年,但漓江神奇的山水、纯真的爱情、甜美的歌声久久荡漾在我混沌初开的天空。
九点钟正式开场,我们八点半就已赶到,天正下着大雨,由于没有带雨具,大家都显得有些狼狈。在头的带领下,我们在廊桥上一边等齐我们的人,一边目送前场结束后如潮的人流。花花绿绿的人流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老外,一拨又一拨操着不同语种的老外与我们靠的如此得近,仿佛达成了某种默契。开发商准备了几萝筐的一次性雨衣,我们一人一件地穿上了身,相视一望,哑然失笑,这种薄如蝉羽的雨衣使每个人都增添了几分诙谐几分滑稽。
验了票,穿过一道船型的拱门,便豁然开朗了。脚下有一片密布的简易椅子,顺着缓坡往下滑行,连接一片在夜幕中泛着寒光的宽阔水域,寂然无声。人潮把我推到一张增设的小木椅上,待把雨衣上的水珠抖落坐定,便屏声息气地望着这似曾相识的氛围发了一会儿呆,看露天电影的感觉把我拽回了童年时代,多么美好的回忆!
未曾看过大型山水歌舞晚会,殊不知这等恢弘壮丽、气贯山河,我想这就是张艺谋的大手笔、大写意了。张艺谋独树一帜的大气场面、细节展现、色彩的张扬、乐曲的铺陈在这里表现的淋漓尽致。先是一个人的出现,再是一群人的出场,随后是一长串、一大片的人涌现。绵延的巨幅红绸在漓江水中掀起滔天巨浪,壮族阿哥阿妹踏着红绸穿梭如箭,如浪尖上欢快的音符;清洌的漓江水沐浴新娘圣洁的裸体,黑发如缎,身体如瓷,情郎乘一叶扁舟从江心飘来——;炊烟袅袅的黄昏,渔火点点,忽隐忽显,有牧童骑在“哞哞”叫唤的牛背上吹起了洞箫,有女子在江边唱起了悠扬的情歌,有男人收起渔网带着心爱的鸬鹚匆匆归家……那些富有民族特色、鲜艳夺目的壮族服饰和歌舞,那些此起彼伏、聚散两依、交相辉映的灯光,那些新颖独特、纵横捭阖、游弋自如的道具,那些恬静、详和、自然、生动的日常生活场景,攫住了我的心,搅动了我对美的感触。刘三姐和阿牛哥的爱情以这种朴实无华、含蓄委婉而又光彩夺目的方式演绎,不得不让人叹为观止。猛然间,升腾起要与爱人相依相伴、执手到老,陶然于美好田园生活的热切向往。
如今,我的视野之内伫立着八、九座婀娜多姿的秀峰,亿万年前,她们款款聚集在这漓江之畔、阳朔之滨。这些石灰岩造化的奇诡峰峦打上了深深的时间印痕,已是青藤叠翠,优雅地玉立在岁月深处。在这样的轻歌曼舞之夜却如漓江上飞舞的绿色妖姬,萦绕在我们周围。
桂林,这座享誉中外的旅游名城,有许许多多可作为脊梁的旅游景点,可要说最有创意,最能焕发时代气息,最能把地域文化、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融会贯通,最能展现桂林山水精华与魅力所在的精典旅游项目莫过于这场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型歌舞晚会《印象刘三姐》了。
这是个山水筑就的舞台,山为背景,水为立足之地,人和物的活动穿行在天马行空的灯火之中。在这个令人沉醉的春夜,一切都风情万种……春风春雨,天籁拂面,情思漫卷,我被剪裁得支离破碎。
家,一路走来的风景
一直以为,家是记忆中永远不落的太阳,是人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