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而过,茶亭名叫“推行亭”。始建于清代,建筑面积约40平方米,大于一般茶亭。茶亭仿祠堂构建,雕刻顶撑和横梁基本保存完好。尤为难得的是茶亭两边的石灰粉墙上的红军政纲和口号基本保留完整。左墙上写有《中国苏维埃十个政纲》,
右墙上写的是《土地革命八大要求》:
推翻豪绅地主官僚的政权,解除反革命势力的武装,去武装工农,农民建立农村中农民代表会议政权。
无代表价的立即没收豪绅地主阶级的财产,土地归归农民代表会议(苏维埃)处理,分配无地及少地的农民使用。
祠堂、庙宇、教堂、地产及其他的公产、官荒,或无地主的荒沙田地都归农民代表会议(苏维埃)处理分配给农民使用。
全省区中的国有土地的一部份作为(苏维埃)政权给农民垦殖之用,分配工农的财产供其经济上的使用。
宣布一切高利贷的借约概作无效。
销毁豪绅地主的一切田契及其他剥削农民的契约(表面的、头的在内。)。
取消一切由军阀及地方衙门颁布的捐,取消包办税则制,取消厘金设立单一农业经济累进税。
(1)办理土地工程。
(2)改良扩充水利。
(3)御防天灾。
(4)国家办理移民事业。
(5)国家由农业银行及信用合作社经手办理低利借贷。
(6)统一币制,统一度量衡。
(7)一切森林河道归(苏维埃)□□管理。
看到这些苏维埃政府的政策法令法规,不能不使人由衷的赞叹红军的远见卓识。是啊!红军早在1930年就想到了老百姓的休养生息问题,甚至包括了土地、水利、移民和货币。如此深入人心的政令法规,又怎能不受穷苦百姓的欢迎呢?
古道走出铁红军
我们沿富水河而行,走在树荫底下,一路品清澈的富河水,赏碧绿的千年古樟,很是舒心惬意。
大桥东端的一棵古樟,大得要十一个大人才能够合围。尤为奇特的是树中长树,树中间长出的一棵“凉伞树”犹如一位婷婷玉立的少女在引颈眺望,婆娑的枝叶,又仿佛是在为忙于留影的少男倩女们欢欣舞蹈。村民们介绍说:“根据这棵树所长的特征,我们当地人叫它‘和合树’,大概活了上千年。”
这棵占地近两亩的古樟,雄风依然,它见证着土地革命时期硝烟弥漫的历史:1930年3月17日,国民党刘士毅部一个团和富田的大土豪王初曦纠集的豪绅势力组成的“五县联防”的反动民团,趁朱德、毛泽东率领的红军主力部队去攻赣州,苏区兵力空虚之机,从新圩、水南、永丰、兴国、中洞、宛前等地大举进犯东固、富田,企图将革命的新生力量扼杀在摇篮中。
从泰和县宛前来犯的一股反动民团在凌晨前抢占了下坪以西的山头,并悄悄摸到了下坪红军防御工事前。枪声骤然响起,老百姓慌成一团,红军、赤卫队、青年团死死地坚守阵地,打退了敌人一轮又一轮的冲锋。战斗进行了整整一天,我军人员锐减,红军、赤卫队、青年团组织的几次强攻突围都未奏效,敌人没有丝毫退却的迹象,形势非常危急。
夜幕逐渐降临,毛泽覃和胡发鑫经过冷静的分析后,立即命令赤卫队带领一连红军借着夜色的掩护,从富水河里隐蔽前进,迂回到敌人背后,一阵排枪打过去,敌人死伤不少。敌人见腹背受敌,吓得赶紧逃跑了。
红军和地方部队凭借坚固的防御工事,获得了下坪保卫战的胜利。
古街西面,就是“列宁台”。“列宁台”是毛泽东下井冈山后所建,目的是便于红军、赤卫队、青年少先队、儿童团和群众集会。列宁台四周的墙壁上写满了红军、白军的标语:
“白军士兵要发清欠饷,只有暴动起来!”
“中国共产党十大政纲: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没收外国资本,开办工厂商店、船只和银行。中国承认满蒙回藏苗各族的表决权。打倒军阀国民党政权!”
“红军中薪饷穿吃一样,白军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