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原文艺》第二期:我永不言弃的人生舞台(散文) |
2008-03-31 22:42:23 |
来源:《青原文艺》 |
作者:刘小红 |
|
|
|
|
我是1990年开始登上三尺讲台的,十四年的时间,凭着执着的冲劲和热情,我从一名青涩“孩子王"成长为小有名气的市级学科带头人,成为首批7名省级政治骨干教师中的一名,成为学校的业务骨干.
当工作日趋顺利,我已完全能滔滔不绝于三尺讲台,似乎就没有犯堵的时候,的确,现在周围有不少人认为我很不错.忽然想起台湾名人李四端说过的一句话:"社会上的每个人都会认为你很不错,但是,当每个人都来摸你的头,说你棒,说你乖,久而久之,你很容易满足现状,不思长进,渐渐会成为一只大肥猫."为此,我常暗暗告诫自己,别太把自己当回事,这年头"骨干"比"实干"多得多.当然对于工作我一直是尽心尽力的,自认为不曾辜负了所有的信任和鼓励.回想起离开学校的那段日子,尽管再也不用披星戴月,再也不用苦其心智,似乎轻松了许多,然而独坐灯下,我却充满疑惑,有一种迷失了自我的感觉,难道我就这样养尊处优,轻飘飘地混日子吗?的确,不加以警觉,长此以往贪图舒适地待下去,我一定会变成抓不住老鼠的肥猫,在离开学校这短短的两个月中,我更深刻地体会到教师才是我心灵的最终归宿.
人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已经离我们而去,要认真总结昨天;今天的分分秒秒正从我们脚下不知不觉地流逝,要珍惜今天;而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美好的明天.记得一位老教师说过,作为一名教师要问自己几个问题:一是当初为什么当教师,二是你是怎么做的,三是将来你走后能留下什么.这朴实的几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的,热爱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教师要爱这个事业,爱每个学生,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有多少双眼睛看着,多少双耳朵听着,一句话说错了,对孩子的影响该有多大.教师必须努力学习,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探索研究,为此,也有人提出,教师要不断地自我加压,我不赞成这种观点,为什么要给自己加压呢?我们不是常说要寓教于乐吗?教师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知识,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教师的自我"充电"应是一种主观上的内在要求,应是一种乐此不彼的内在动力,而不是一种外在的压力,更不是自我"加负".不断学习应成为教师自己渴望获得精神食粮的自然选择.
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应具备起码的师德,会研究怎样教好学生外,还应不断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是否富有创新精神是区分教育家与教书匠的一个最大区别.记得大学毕业刚分下来不久,学校安排我担任高一年级的教学,面对比我小不了多少的学生,我充满了自信和激情,然而我分明从学生和家长的眼中读出了一种不信任感,毕竟大多数家长都喜欢挑一个年纪大点富有经验的教师,我没有气馁,我对他们说:"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有些人,他教1年,然后重复5年,10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只教了5年,但实实在在地教了5年,二者相比,我会选择后者,因为,只有后者才能创造非凡的成就".我把这番话写进了自己教育日记,多年来,我一直以此鼓励自己,鞭策自己,人海茫茫,教海无边,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寻不见一种"万能"的适用于任何学生的教育方法,教育的创造性就在于它并无固定不变的模式和方法可以套用,无数事实已证明,只有创造型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创造型的学生,当代教师应是一个教无定法的艺术大师!
岁月如河,生命如歌.回顾昨天,我虽取得了一点微不足道的成绩,那只能代表过去,我更有许多的不足和遗憾,展望未来,就自己的认识水平,很难预料信息化社会,网络化生存会给我们的教育带来哪些新的挑战,更何况政治教学改革还面临着许多难题和热点.但是,我坚信,即便前方是狂风浪蝶,我依然执著前往,我不想变成肥猫,于是唯有执著向前。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