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农民起义,它起自陕西,横扫中原,席卷大半个中国,前后经过16年之久的曲折、艰苦的斗争,最后推翻了明王朝。这一历史事件给了毛泽东极大的启发。上个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毛泽东关注、指导和支持了两位作家的两部著名的关于李自成起义的历史小说,对中国文坛产生了重要影响。
以李自成为镜
在毛泽东的心中,李自成是一个英雄人物,更是一面“镜子”。这面“镜子”照着他成长,照着他领导中国革命走向成功。
对李自成的关注,使毛泽东很早就开始吸收其思想中的积极成分。1910年秋,17岁的毛泽东进入东山学校读书,放假回外婆家时买了一些“笔杆糖”,平均分给表兄弟们。分完后,最小的表弟吵着还要多分一点。毛泽东便对他说:“农民领袖李自成起义,与昏庸官府作斗争,为的是使天下人均田均富。所以,我们兄弟之间也要按均田均富的原则来分糖,谁也不能多分。”毛泽东的话说服了小表弟。
然而,毛泽东更多的时候,还是在分析李自成失败的根本原因。1921年,毛泽东在衡阳第三师范向同学们作《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问题》的演讲时,向学生介绍了陈胜吴广、黄巢、李自成等农民起义领袖的事迹,总结了农民起义的经验教训,指出他们的失败是由于没有先进阶级和政党的领导。1926年,毛泽东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为学员讲授“中国农民问题”课程时,引用了李自成起义的有关资料。他说:“当时陕北大饥,自成乘机而起,至山西、张家口、南口、土木堡等处,后至北京,卒为清兵所败……后被三桂引清兵入关,迫至无路可走。这可见李自成是代表农民利益的。不过他们的举动,多为暴动,是其失败之主要原因也。”
对历史上农民起义经验教训的总结,加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使毛泽东创立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据谭震林回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拒绝到上海党中央工作,“他总结历史上农民起义失败的教训,对我们说:‘李自成为什么失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巩固的根据地。’”稍后,毛泽东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特别强调了要与流寇主义思想作斗争:“历史上黄巢、李闯式的流寇主义,已为今日的环境所不许了。”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毛泽东更加注意对李自成起义的研究。他曾对刘志丹说:“陕北这个地方,在历史上是有革命传统的。李自成、张献忠就是从这里闹起革命来的。这个地方虽穷,但穷则思变,穷就要闹革命。”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再次强调:“历史上存在过许多流寇主义的农民战争,都没有成功……只有彻底地克服了流寇主义,提出并实行建立根据地的方针,才能有利于长期支持的游击战争。”
毛泽东对李自成的研究,不仅仅停留在对其战争思想的层面,还将视野深入到了其失败的更深层面——腐败。在1938年关于保卫工作的一次讲话中,毛泽东谈到历史上的农民起义时说:“我们历来的造反领袖,后来都腐化了,做了皇帝的都不好了,但李自成始终是好的,老百姓都称赞他,因为他代表农民利益向地主阶级造反。”解放战争即将胜利前夕,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等中央重要领导人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毛泽东对其他领导人说:“今天是进京‘赶考’。”周恩来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当即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
关注李健侯与他的《永昌演义》
李健侯,陕西米脂人,李自成同乡,其父为清末进士,在四川和绥德做过官,李健侯自幼随父亲在衙门读书,父亲死后曾游河北、山西各省,后回米脂在县志局供职,同李鼎铭是同事。在此期间,他对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产生了深深的景仰之情,他认为李自成“崛起草泽,战必胜,攻必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