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湖北省襄阳市分别召开“三美”乡村建设试点先行的襄州区龙王镇闫营村试点片区、南漳县东巩镇陆坪村试点片区、老河口市王府洲试点片区工作推进座谈会,标志着“新时代新征程‘党建引领+智慧乡村’品牌提升工程”正式在湖北襄阳先行先试。
顶层设计,谋篇布局
“新时代新征程‘党建引领+智慧乡村’品牌提升工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和湖北省委、襄阳市委关于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以创建中共中央命名表彰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为方向,以党建促进集体经济发展与农民增收、共同富裕为目标,以党建“五化”(标准化、规范化、品牌化、项目化、信息化)建设为抓手,突出政治功能,强化问题导向,坚持“全域推进、全面提升”,努力做到“五个好”(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争创中央组织部命名表彰的“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示范市”。
以推进“新时代新征程‘党建引领+智慧乡村’品牌提升工程”为契机,对标浙江,赶超浙江,跳出浙江,放眼全国,规划投资建设运营襄阳“三美”乡村,打造数字乡村升级版,建成智慧乡村,助力智慧襄阳,争创国家样板,经前期组团35人赴浙江考察,又聚合全国性优质“通天线、接地气”高端资源专家团队10人,分2批次莅临襄阳乡村调研指导,并根据市农业农村局要求,紧锣密鼓,加班加点,拿出了试点先行工作方案。
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为使命,推进“新时代新征程‘党建引领+智慧乡村’品牌提升工程”,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和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智慧夯根基。专家团队综合考量,襄阳已经具备率先建设“智慧乡村”的基础条件。2023年7月,襄阳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十百千”工程 建设“三美”乡村的实施意见》(襄发〔2023〕8号)提出,到2025年底,全市将建成50个以上“三美”(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乡村标杆村、200个以上先进村、1000个以上提升村,努力打造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样板,为促进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助力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以“县建园区、镇建市集、村建中心”为布局,坚持“全域统筹、全面推进”。县域是实现乡村振兴统筹谋划和因地制宜相结合的最佳基本单位,实施乡村建设行动需要县域整体推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要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都需要以县为主体统筹规划、引导实施。农村改革需要从县级层面整体部署,县级政府直接面向基层,可以根据当地情况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为此,坚持“全域统筹、全面推进”。以创建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命名表彰的“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为目标,以“县建园区、镇建市集、村建中心”为布局,点线面三位一体规划建设智慧乡村(“智慧xx县名”)服务园区、智慧乡村(“智慧xx镇名”)服务市集、智慧乡村(“智慧xx村名”)服务中心。建设国牌“一库一地一馆”,即中国智慧乡村新型智库、中国智慧乡村培训基地、全国“新时代新征程‘党建引领+智慧乡村’品牌提升工程”展示馆。从2023年开始,用5年左右时间,力争到2028年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党建引领智慧乡村建设,按照“四个一”+N模式(一网:优质的信息通信基础网络;一端:实用的便民服务终端;一平台:便捷的政务管理平台;一机制:较为完善的保障机制;N:N个方面的特色智慧化建设),全面推进“新时代新征程‘党建引领+智慧乡村’品牌提升工程”,在全省争创一流、率先打造“智慧襄阳”品牌,在全国争创示范、大手笔创建“襄阳模式”。
打造品牌,明确任务
以打造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品牌为基点,规划设计党建“五化”建设标准,全面提升党组织党建标准化、规范化、品牌化、项目化、信息化建设水平。灵活运用智慧乡村信息化技术手段,打造可看、可听、可感、可触的智慧党建云平台,配套包括智慧云党建工作平台、智慧云支部工作平台、党建工作考核评价系统、党员积分考评系统等服务功能,让智慧党建,触屏可及。以大数据为核心,以党建流程为导向,整合信息资源,实时感知党建动态,实现党建管理的精准化、智能化、人文化、科学化和可视化,满足基层党组织,包括非公组织的使用需求。同步引进VR党建设备、服务机器人、AI音箱等智能设备,吸引人民群众和年轻党员融入沉浸式体验,扩大党建影响力,提高党建工作质量和效率。
以智慧乡村应用为中心任务,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有机结合起来,实行“三化”融合、协同推进。实现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慧城镇和智慧乡村的有机结合、融合发展。一是乡村产业领域。在产业上,智慧乡村主要应用在乡村旅游、电商新业态等方面。乡村产业的应用主要是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推进“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向精准有机智慧农业转型,根据自身禀赋发展乡村旅游、电商新业态等现代多元化产业,推进仓储物流高水平发展,将农业农村的生产过程、物料移动、农产品销售等过程数字化,使农业资源合理配置,使乡村百姓适应经济竞争环境,获得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红利。二是公共服务领域。智慧乡村建设应用在公共服务领域,主要是提供技术服务培训的应用,通过信息化推进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向乡村地区延伸,通过线上线下渠道提供农技服务培训,提高农民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弥补城乡“数字鸿沟”。三是绿色农村领域。智慧乡村建设应用在绿色农村领域,主要体现在加强农业与人居环境监测。绿色农村建设主要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加强农业环境监测和人居环境监测,促进现代生态农业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推动人民居住环境整治和绿色发展。四是乡村治理领域。智慧乡村主要聚焦智慧党建、平安乡村、政务服务等方面的应用。推动互联网+党建,完善农村基层党建信息平台,推动党务、村务、财务网上公开,畅通社情民意。通过物联化、智能化实施农村“雪亮工程”,打造平安乡村。依托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推进政务服务数字化下沉到乡村,让乡村百姓实现“e点通”。
建设襄阳“三美”乡村,主要是将完善乡村规划、重塑美丽生态、提升人居环境、发展富民产业、繁荣农村文化、完善基础设施、增进民生福祉、打造善治乡村等八个方面的重点任务,细化成每一项具体目标和要求,分期分批分年度完成。
完善乡村规划。按照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要求,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群众需要什么建什么,在原有村庄布局规划、建设规划、指引规划基础上,分类编制标杆村、先进村、提升村规划,确定建设内容、资金、时限。突出“一村一品”“一村一韵”注重发掘乡村特质,延续乡村历史文脉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
重塑美丽生态。主要是深入践行“两山”理论,全面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重点是推进荒山造林、道路绿化、水系绿化、田间绿化、湿地保护和矿山(区)生态修复等五大工程,持续开展“村种万树”行动,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节能减排,提高乡村生产生活电气化、清洁化水平等。
提升人居环境。重点是扎实推进农村垃圾治理、厕所革命、污水治理三项基础工程建设。尊重乡土风貌和地域特色,保留村庄原有肌理,推进乡村环境微改造、精提升。推行农房通用图集,加强对新建农房式样、体量、色彩、高度的引导,稳慎推进旧房立面改造。提升村庄亮化水平。开展庭院环境整治,建设美丽庭院。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清理“三乱”(乱堆乱放、乱牵乱拉、乱涂乱画),梳理“三线”(村内电力线、通信线、广播电视线)。加强设施管护,落实管护经费。
发展富民产业。重点是推进种养加一体化、农文旅多业态融合,做好“土特产”文章,做强村庄品牌、农产品品牌、活动品牌。开展“三百共富”行动,探索村民共建、村企(社)共建、村村共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完善联农带农富农机制。引导村民自愿入股合作经济组织,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强化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管理,探索多元化发展路径。
完善基础设施。重点是实施骨干路网畅通工程,推进农村资源路、产业路、旅游路、乡镇双通道等建设。实施老旧路提升工程,支持有条件的村建设双车道,高标准建设“四好农村路”。加强通户道路硬化。发展旅游的村科学布设公共停车场(位)。加强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实现收寄快递不出村。推进农村饮水提标升级工程建设。加快5G网络向乡村延伸。实施农电巩固提升工程。
繁荣农村文化。重点是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体活动中心、文体广场提档升级,有条件的村兴建村史馆、乡贤馆、文化礼堂,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村村响”大喇叭、农家书屋、文化大舞台。开展文明村、文明家庭、身边好人选树活动。传承发展农村优秀文化,建设乡村文艺队伍,培育乡村文化产业。健全“一约四会”(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开展移风易俗行动,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
增进民生福祉。重点是加强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公共法律服务室、公办幼儿园、公益性公墓建设,完善农村社会保险制度,健全养老、救助体系,落实“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要求,逐步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完善村内生活服务配套,打造30分钟公共服务圈,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化,基本实现办事不出村。
打造善治乡村。重点是深化共同缔造,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试点,探索党建引领湾组治理,构建“三治”融合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推进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治理、产业发展、便民服务。加强农村“雪亮工程”建设,推进法治乡村、平安乡村建设。推广“红色屋场”“时间存折”等做法,引导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强化农村集体“三资(资金、资产、资源)”云监管、“五务(党务、政务、事务、财务、服务)”云公开。
试点先行,展开行动
聚合全国性优势资源和专家技术团队力量,试点先行,示范推开,打造一批连线成片、特色鲜明、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三美”乡村试点,推进襄阳“三美”乡村遍地开花。初期先行启动在老河口市王府洲试点片区(5个村,包括酂阳街道府洲村、晨光村、太山村、八一村以及李楼镇陈埠村)、襄州区龙王镇闫营村试点片区(4个村,包括龙王镇闫营村、松树坡村、廖湾村、唐湾村)、南漳县东巩镇陆坪村试点片区(5个村,包括东巩镇陆坪村、上泉坪村、石峡坪村、杜家坪村、太坪村)建设“三美”乡村,完成规划编制工作,打造数字乡村升级版,构建镇级“一社N部”村社联合社,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做好项目落地、品牌文创、策划运营和国家项目资金申报工作,打造亮点。
展开襄阳“三美”乡村规划编制行动。2024年3月底前,完成襄阳“三美”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和不低于3个试点村“三美”乡村规划编制(先行启动在老河口市王府洲片区、襄州区龙王镇闫营村片区、南漳县东巩镇陆坪村片区)。2024年8月底前,完成除鱼梁洲经济开发区外,11个县(市、区)试点村(片区)“三美”乡村试点规划编制。加强规划引导,合理安排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任务和“三美”乡村建设时序,采用适合本地实际的工作路径和技术摸底。从村庄的自然地理条件、产业基础、文化特色和群众生产生活需求出发,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
展开襄阳“三美”乡村集体经济提升行动。通过产业兴村,发展一村一品,组建镇级“一社N部”村社联合社,对集体资产分类经营。鼓励结合“三美”乡村建设,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开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出租、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空闲农房、宅基地及其他集体资产,增加集体和农民收入,强化持续投入和管护的能力。加快推进共同富裕的进程。
展开襄阳“三美”乡村标准化行动。一是推进标杆村道路硬化。以创建“四好”(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路为目标,所有村道拓宽、路面硬化优化提级,鼓励生态化铺装。二是加强农村交通安全建设。规范安装路牌路标、防护栏和减速带。三是推进村集中供水。完善集中供水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加强农村水环境治理实施农村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定期监测水质,防止水源污染。四是整治改造农民住房。五是强化农村住房规划管理,落实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制度,严格落实“一户一宅”制度,规范农民建房审批程序。实行风貌管控,对新建住房要合理布局、规范建设、严格审批。六是提升村级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整合优化公共服务和行政审批职责,配置智慧药房、智慧图书馆、智慧超市和医疗卫生、公共文化、综合服务设施。七是安装太阳能路灯完善村公共照明设施。八是提升村庄绿化美化建设水平。拆旧建绿,积极选用乡土树种,推进农户房前屋后院内、村道巷道、村边水边建绿。建设村级文化公园和健身广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