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的前身是襄樊市,始建于1950年5月,1979年6月升为省辖市。1983年9月,根据国务院〔1983〕国函字164号文批复撤销襄阳地区,其行政区域所辖襄阳、枣阳、宜城、南漳、保康、谷城六县并入襄樊市,实行市带县体制。2010年11月26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张廷发同志难忘襄阳情怀,1949年5月至1950年8月任中共襄阳地委书记、襄阳军分区司令员;1950年8月至1951年4月任中共襄阳地委书记、襄阳军分区政委。他是中共襄阳地委首任书记。任职期间,他带领襄阳人民组建党政机关、平息反革命暴乱、进行土地改革、组织恢复生产,为襄阳人民巩固新生的红色政权、发展生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张廷发同志自离开襄阳后,他一直担任军队、党和国家的领导职务,他在繁忙的工作中,时常通过襄阳报社邮寄的报纸关注襄阳的建设。他先后两次莅临襄阳视察,给襄阳人民以极大鼓舞。
张廷发(1918年-2010),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夏茂镇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11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5军团第37团班长、排长,团部通信主任等,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1935年7月红一、四方面军会合后,调任红31军第91师司令部参谋。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29师东进纵队通信科科长、作战科科长,第385旅司令部作战股股长,参加了开辟冀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1942年起任第129师司令部作战科科长,太行军区参谋处处长,第七军分区司令员,参加了安阳、邯郸等战役。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冀鲁豫军区第6纵队参谋长、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部参谋处处长,参与制定出击陇海路、定陶等战役计划,组织司令部战斗保障工作。1947年夏天,随晋冀鲁豫野战军挺进大别山,任桐柏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率部在桐柏以西地区开展游击战争。1948年调任中共汉南工委书记和汉南指挥部司令员兼政委、中共襄樊地委书记和襄樊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第二野战军第11军副军长等职,参加了宛西、宛东、襄樊、淮海、渡江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于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兵团第11军副军长。1953年回国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参谋长、参谋长、副司令员、政委。1977年至1985年任空军司令员。是中共中央军委常务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十三届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55年授予开国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10年3月25日3时5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1988年5月11日至18日,时任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的张廷发同志前来襄樊视察,对37年后襄樊城乡的巨大变化和干部群众的精神赞不绝口。在襄樊期间,张廷发视察了电视机厂、无线电厂、提花织物厂、人造毛纺厂、醉仙居宾馆、传动设备厂、飞机场、二汽基地、三水厂、古隆中。还到他当年工作、战斗和生活过的老河口、谷城、保康、南漳视察了工作。张廷发同志在听取了襄樊市委领导的工作汇报后,颇有感触地说,37年了,我人虽然走了,我的心没有走,我很注意看你们报社每天给我寄的《襄樊日报》,从中可以了解襄樊的变化。这几天,我一直处于十分兴奋的状态,有3个方面的感受:从襄樊这个局部地区的巨大变化看,说明党的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十分正确的;还有一个较深的感触,是这里的干部群众关系非常密切,这次接触了一些厂长和职工,干部意气风发,大家奋斗有信心;再就是襄樊的地理位置很重要,资源相当丰富,交通环境好,气候宜人,祖先为我们留下了这块好土地,襄樊人民无愧这块土地,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80岁高龄时,张廷发再次故地重游。先后视察了东汽基地、人民广场、北街、军分区、空军油库、解放军某部。张廷发还特意随身携带了一本2.6万字的回忆录《战斗在汉水两岸》,要与当年一起战斗的老战友们商量修订。
半个世纪过去,当年战斗的硝烟仍然弥漫在将军的脑际;战斗过的汉水两岸、襄樊的山山水水定格在将军的记忆里。这次视察期间,张廷发7次提到《襄樊日报》,并约见了报社原社长、总编辑杨云胜和记者。他在仔细询问了报社历任领导和报纸发展情况后说,当年这个报纸在宣传党的政策、推动减租减息和镇反土改运动中起了很好的作用。现在报纸比原来办得还要好,我很喜欢看这个报纸。你们给我寄的每期报纸,我和老伴看得都很仔细,所以襄樊一些大的变化我都知道。视察中,张廷发对随行人员说:“在政通人和的改革开放年代,用历史和现实的眼光,纵横比较昨天和今天,目睹解放前汉水两岸满目疮痍,今天欣欣向荣,告慰先烈,启迪后人,是人生一大幸事、快事、乐事。”张廷发指着公路两旁一望无际的小麦、油菜感慨地说:“经过50年的农田基本建设,过去这一带是野兔出没的荒岗和坟地,如今是万亩粮田。瞧一眼这丰收的景象,就让人心旷神怡,喜笑颜开。”张廷发还冒雨来到文笔峰下。他回忆说:“我和八十六团团长赵北源就在这里席地而坐,等待攻击命令。”“我们曾经在这里流过血、吃过苦,我军在这里也有过辉煌。那个时候,确实是有了甘甜大家享,有了重担大家挑。打仗的时候,遇水双肩架桥,逢山携手共攀登,部队英雄辈出。这种精神今天仍然要坚持。改革开放不能没有这种精神。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不能没有自己的榜样、自己的英雄。”“襄樊市委、市政府把这里辟为烈士陵园,立碑纪念,这就很好。高高的烈士纪念碑象征着革命战士的崇高形象,宽广的烈士陵园也是襄樊革命史的‘档案馆’。”张廷发说:“我在襄阳打仗、工作、谈恋爱、结婚、生儿育女,我为襄阳人民做过一些工作,襄阳人民养育了我。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和美好的回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