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襄阳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担当年”。市史志研究中心以机构更名改革为新起点,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将“担当”贯穿全年工作始终,科学谋划史志工作创新发展。作为一名史志人,深感营造担当环境、提升担当能力、锤炼担当精神,其意义重大而又任务艰巨。201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担当就是责任,好干部必须有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坚持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敢于旗帜鲜明,敢于较真碰硬,对工作任劳任怨、尽心竭力、善始善终、善作善成。”我觉得,担当是责任的升华,担当是升华了的责任。大到一个国家、一个单位,小到一个科室、一个家庭,所有的人都一样,都有责任担当。担当是史志人赖于生存的政治脊梁。担当要有格局,细节决定成败。打开《求是》杂志·求是网,2018年3月28日刊发的《党史和文献工作要有新作为》一文,从三个层面看新起点新担当,就此交流分享,仅供探讨参考。
新起点新担当,史志人一定要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实现角色观由“记录”向“编研”的转变,在史志研究上力求新作为。中共中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明确“组建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同时指出:“党史和文献工作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主要代表人物,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国共产党历史,是党史和文献工作的主要职责之一。由此,我体会,史志编研应当是史志工作的基础和核心,是史志研究中心的主要业务和立身之本。编研史志讲究“述而不作”,即对党的历史文献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只作如实记述。无疑,这是在编研史志工作中需要坚持的一项正确的存史原则。这条原则要求史志人当好记录者,实事求是,述而不作,这样才能编研出高质量的“存史”专著。如果史志工作的作用只限于“存史”,把“述而不作”扩大为整个史志工作坚守的唯一原则,那就错了。因为,史志工作的重要作用还在于“资政、育人”。而发挥好“资政、育人”的作用,史志人仅仅充当记录者的角色是远远不够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史研究是一门研究中共的历史、从中共的活动揭示当代中国社会运动规律的科学”“要高度重视修史修志,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史志人不应当满足于当好一个记录者,而是应当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做一名研究者。一定要跟进新时代,进一步突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间段历史研究,即时跟进党中央的步伐,即时跟进历史前进的步伐。由记录者向研究者转变,对史志工作来说是一个崭新的挑战。但如果不能实现这个跨越,史志研究中心作为市委直属事业单位,其职能作用就难以充分地发挥出来。
新起点新担当,史志人一定要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实现地位观由“配角”向“主角”的转变,在史志资政上力求新作为。中共中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明确指出:编辑编译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重要文献、党和国家重要文献、主要领导人著作,是党史和文献工作的又一主要职责。由此,我体会,史志工作的成效,最终要放到服务党委和政府中心任务的实践中来衡量、来检阅。但在一些人眼里,包括有的史志人,把史志工作放在独立于党委和政府部门之外的“配角”的位置,认为史志工作是“二线”的工作。传统的史志地位观把史志工作看作是“事后”辑录的工作。如果现在仍然抱着这一观念不放,认为史志工作只是“辑录过去”,那么目光就总是盯住“过去”,只会当历史的记载者。这样,就会把自己孤立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潮之外,就会成为党和国家整体事业发展的旁观者。跳出传统的史志地位观,史志人更多地注视“现在”和“未来”,踊跃参与到党委和政府现实的中心工作中去,从而在服务现实中发挥史志工作的独特作用。一定要始终把“以史鉴今、以史资政”作为一项根本任务,切实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结构合理、富有开拓精神的史志工作队伍,不断提升史志研究能力和水平。同时,可采取课题联办的形式,史志研究中心策划出“题目”,协商有关单位联合出成果,如与市直部门联合开展系列专题研究工作等。只有站在党委和政府工作的“主角”“一线”的位置来想问题、谋发展,积极寻找史志工作与现实工作的结合点,这样才能更加充分地发挥史志研究中心的职能作用,在服务现实中有大的作为,撑起史志事业更加宽广的新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