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红色襄阳的印记,不难看出红色旅游在襄阳的底蕴。襄阳,一条汉江穿城而过,将襄阳分为江南的襄城和江北的樊城,山川灵秀。襄阳正应了这样一句话,“一江碧水穿城过,十里青山半入城”。据《襄阳府志》记载:“襄郡七属,民俗尚淳,民风崇俭。”《汉书》也讲:“楚有江汉川泽山林之饶;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止,果蓏蠃蛤,食物常足。故呰蓏偷生,而亡积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亡千金之家。”汉江,又称汉水,因为汉水与银河夏季走向一致,所以也叫地上的银河。在古人的认知中,横亘天空的银河与横卧黄河长江之间的汉水,形成天地对应关系。《诗经》说:“惟天有汉,鉴亦有光”。中国文学两大源头《诗经》和《楚辞》发源和交汇于此,汉水孕育了荆楚文化,人文资源也非常丰富,曾被历史上无数文人所歌咏。汉江青青,诗仙李白在《襄阳歌》中写道“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将汉江水的碧绿形容为刚成型的青葡萄。苏轼途经襄阳,在《汉水诗》中写道:“襄阳逢汉江,宛似蜀江清”。而在众多赞颂汉江的诗歌中以王维的《汉江临眺》最为著名:“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历史上,襄阳曾经三次成为国家中心城市。东汉时期,襄阳是与都城洛阳比翼双飞的中心城市,楼市林立,繁花似锦,赢得“汉晋以来,代为重镇”的美名,孕育出诸葛亮、司马徽、庞德公、庞统等一大批政治、军事、文化人才为各国所用。唐朝时期,襄阳是享誉世界的军事重镇,是兵家必争之地,亦是全国4个人口达10万户以上的州治所之一。明清时期,襄阳“商贾连樯,列肆殷盛,客至如林”,建有20多个商业会馆、30多个码头,商业辐射黄河上下、长江南北,是中原地区乃至全国的军事中心、商业中心。此外,襄阳还创造了许多第一,比如中国习氏家族“源自习国,望出襄阳”,东晋高僧释道安把佛教从这里传向全国……襄阳是中国山水城的典型代表,“外揽山水之秀,内得人文之胜”,具有独特魅力。襄阳“山”之特在于山之灵秀、厚重、田园风光;襄阳“水”之特在于水之清澈、温润、包容精神;襄阳“城”之特在于城之延绵存续、固若金汤、恢弘大气;襄阳“文”之特在于文之缤纷璀璨、蕴藉深厚、多元融合、繁荣昌盛、声名远播。伴随时代的进步,襄阳不断进步;伴随时代的发展,襄阳不断发展。襄阳的红色印记,展现出红色是襄阳的底色,红色旅游地是襄阳人的精神高地。
襄阳的红色印记。襄阳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是萧楚女。他两次来二师执教,在襄阳播下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火种,给进步青年指引了革命道路。1925年11月,谢远定将襄阳的党、团员组织起来,建立了第一个襄阳党团特支,并担任了特支书记。襄阳地方党组织的建立,是襄阳革命史上划时代的大事,具有深远的伟大历史意义。它标志着在襄阳第一次有了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无产阶级政党的地方组织,从而使襄阳的革命有了坚强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给灾难深重的襄阳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从此,襄阳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襄阳的革命面貌为之一新。
红色,是日出的颜色,也是襄阳的底色。近日,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发文,公布全国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计15个片区,包括基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而确定的13个片区和基于抗日战争时期晋冀豫抗日根据地(八路军总部所在)、苏北抗日根据地(新四军总部所在)而确定的2个片区,即井冈山、原中央苏区、湘鄂西、海陆丰、鄂豫皖、琼崖、闽浙赣、湘鄂赣、湘赣、左右江、川陕、陕甘、湘鄂川黔、晋冀豫、苏北片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涉及20个省110个市645个县。其中,襄阳市所辖的襄城区、襄州区、南漳县、谷城县、老河口市、枣阳市、宜城市7县(市、区)名列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