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湖北襄阳2019年10月14日电(李家武)10月11日,民盟襄汽支部主委陈志华向“襄阳文库”捐赠有关潘文郁、曾巩等襄阳历史文化名人6套(本)尊贵资料,湖北文理学院图书馆予以造册存档登记,授予《收藏证书》以作纪念。
为了系统完整地收藏和保护襄阳历史文化,全面展示襄阳历史文化研究和社会经济发展成果,为研究襄阳历史文化提供条件,湖北文理学院决定建立“襄阳文库”。为建好文库,决定面向全市(县、区)各单位和社会各界,开展襄阳地方文献资料征集活动。作为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产学研工作处副处长、襄城区政协常委的陈志华获悉后,便收集整理近年来对潘文郁、曾巩等襄阳历史文化名人研究的重要成果,主动与湖北文理学院图书馆联系,毅然捐赠《领导参考》《襄阳史志》《曾巩论文集》等6套(本)尊贵资料,填补了“襄阳文库”的空白。
潘文郁(1906-1935年),原名潘问友,又名潘成文、潘东周、潘文育、潘玉华,号冬舟,湖北襄阳东津人。1928年6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苏联莫斯科召开。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全国代表大会。这次会议是潘文郁革命生涯的一个里程碑。出席“六大”的142名代表中,指定参加的代表53名,他是其中之一,代表证号码为91号。既是会议代表,又兼做翻译,他的俄语水平、翻译能力和工作实绩,受到周恩来、李立三的赞赏,也由此被留在莫斯科工作,担任“六大”期间在莫斯科成立的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秘书长。潘文郁积极参与筹办中共中央机关报《红旗》,并参与领导《布尔塞维克》( 1928年11月,《红旗》创刊后,《布尔塞维克》从党中央机关的一种综合性刊物转型成为专门的理论性刊物)等刊物的编辑出版发行工作。《红旗》由谢觉哉任主编,他任副主编。李立三兼任《布尔塞维克》主编,他任副主编。从此,潘文郁开始了运用党的喉舌,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工作。《红旗》自1928年11月20日创刊到1930后8月20日终止,共出版126期。潘文郁以问友的笔名在第一期和最后一期都发表的有文章。目前已发现他为《红旗》撰写社论、评论、时事论文共64篇,还在《布尔塞维克》《党的生活》等刊物上发表了很多文章,有些文章长达数万言,充分显示了他的政治才华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修养。1930年7月成立中共中央总行动委员会,年轻的潘文郁当选为委员,理想追求和人生价值都达到了高峰。作为中共早期著名的理论家、近代著名的翻译家,经潘文郁翻译的外国进步作品,影响了中国近代思想革命历史进程,这其中他翻译并在中国广泛传播的马克思革命巨著《资本论》,使中国近代革命志士都从中受到启发和影响。但由于历史原因,潘文郁的传奇人生和历史贡献却长期不为人所知。潘文郁用鲜血和生命书写的一段段中国革命传奇故事,在今天依然感人肺腑。坚定的信念,杰出的才能,重大的贡献,坦荡的胸襟,崇高的品质,潘文郁大无畏的革命牺牲精神,不得不令后人敬仰。更为重要的是:在潘文郁牺牲前,“一黎一潘,真格的殊途同归,把对蒋介石已灰心的张学良推上了‘革命道路’”。这才是潘文郁在历史上的重要贡献!周恩来总理称“有重大贡献而过早牺牲”。1949年武汉解放后,周恩来亲自发电报到武汉,指示一定要找到潘文郁的家属,并作为烈属对待。1988年5月30日,在潘文郁牺牲53年后,民政部批准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