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毅的东征诗。练红宁摄影

人们在旗帜引导下前进。练红宁摄影

人们在西舍村举行纪念抗日英烈活动。练红宁摄影

图为参加活动的小学生。练红宁摄影

图为老同志演唱新四军军歌。练红宁摄影

图为练红宁分享新四军精神与长征文化。

图为人们来到高淳老街上的新四军一支队司令部旧址。练红宁摄影

图为人们在高淳老街新四军一支队司令部旧址参观新四军展览。练红宁摄影

图为人们在红色西舍参观。练红宁摄影

图为人们在西舍参观。练红宁摄影

图为人们在西舍溧高县抗日民主政府大会堂参观。练红宁摄影
6月23日,参加南京市委宣传部、市委党史办、市委网信办、市社科联(院)等指导和市新四军研究会、高淳区委宣传部、高淳区委党史办等主办,龙虎网等媒体组织的南京红色文化资源点第三站高淳新四军战地寻访阅读行动,并进行了新四军精神与长征文化的分享,应该说组织得好,感受得深,见识得多。参加者既有年迈的老者,也有可爱的小学生,还有大学生群体,单位的青年,有的甚至举家参加、学校集中报名。
我们首先到高淳老街参观了吴家祠堂内的新四军一支队司令部旧址,这里有一个不算大的新四军历史陈列,比较全面和精致,基本介绍新四军的成长壮大历程,让人对新四军耳目一新。自从陈毅从安徽来到高淳,标志着新四军从此走进高淳,高淳成为苏南茅山抗战根据地的延伸。
我们后又来到慢城里的西舍自然村抗日民主政府旧址群参观学习,增加了对新四军历史文化的认识。
我们向抗日英雄纪念碑献花篮和鞠躬,聆听了老同志合唱的《新四军军歌》、年轻人的诗朗诵陈毅《东征初抵高淳》《东征之初》,新四军研究专家和负责人的讲话。我在分享中通过新四军与长征的战斗文化、纪念文化、廉政文化和双拥文化诠释了新四军精神,介绍了新四军江南第一仗、红军飞夺泸定桥、红军最大烈士陵园、新四军纪念地及独特的朱家岗烈士陵园、新四军爱民助民和人民拥戴新四军、沙家浜的故事、特别是展示了南京军民心连心的情怀,激励南京人民热爱子弟兵,书写新时代“爱我人民爱我军”的时代战歌。 参加这样的活动后,我建议:
一是红色文化可成为乡村振兴的一环。因为我们党革命时期的大本营都在农村,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因此通过开放和修复红色文化,让人们在追寻前辈红色足迹的同时,感受农村的生活和文化,增加农村的人气,突出农村的品牌。就象西舍自然村一样,除了革命历史文化外,还有村史馆、民俗馆等共十几个馆,整个村里的文化形成了一个集群,值得人们来此追寻历史、不忘初心、开辟未来。
二是学习沙家浜文化的溢出效应。位于江苏常熟的沙家浜景区现在既有免费开放的纪念馆,又有收费开放的湖区、湖中小镇、春来茶馆,做到路边喇叭歌儿唱起来,戏台上的京剧《沙家浜》演起来,湖荡里的船儿走起来,春来茶馆里的茶喝起来,抛彩球招亲的互动活动搞起来。这样的做法很有吸引力,值得南京的红色文化景点学习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