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张的高考之后,年轻的学子即将填报志愿、选择专业。选择专业,是一场理想与现实的碰撞,是一场加深自我认识的过程,也是一个面对未来不确定性的考验。对每个人而言,这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会受到兴趣爱好、就业难度、收入预期、自我定位等因素的影响。(《人民日报》6月15日)
我是参军后在工兵团考大学的,自然报的是工程兵院校和专业,由于成绩考得好了一些,和团里的两个老乡战友一起被调剂到装甲兵工程学院学习坦克专业。
在军校里,我们从坦克兵之初的驾驶、通信、炮手、保养学起,到坦克指挥和车辆管理运用等,课余时间我自学了新闻写作,在校报和《解放军报》、中央电台等发表了一些小豆腐块。
分配到部队后,政治部领导先是把我留下来做了一年新闻干事,后又到连队当坦克排长、装甲车保障排长、进入教研室当教员,几年后再被调到机关做新闻干事,亦文亦武。再后来又被调到干休所当干事,因为人手少身兼数职,只能挤出休息和晚上时间爬格子,多次把文章写上了十分难登的《人民日报》、《解放军报》,还获了不少征文奖、新闻奖。
转业后,民政是大杂汇,区划地名、社会组织、政权社区、救灾救助、双拥优抚安置、福事养老、慈善殡葬再加上未成年人保护等相互比较独立,隔行如隔山。因我最初被安排在新闻岗位,各行各业都涉猎和学习,虽达不到内行却也不算外行,有了基本了解。后来专做双拥工作多年,术业有专攻,也算这方面行家了。再说,地方常常搞换岗交流,我们不能不时时面对从头学起。
更让我敬佩的是,不少军队干部转业后,都是从零做起取得出色成绩的。象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博物馆馆长王正奎,从部队转业后放弃热门岗位甘坐文化冷板凳,实现从坦克驾驶员到文博专家的华丽转身,不能不让人佩服。
总之,我觉得除了年轻时就要练的体育、文艺等专业外,不必在意报什么专业,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关键还是实践中学习进取,钻一行爱一行干一行,才能成为行家里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