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晚报双拥周刊记者专访百岁老红军秦华礼。练红宁摄影
图为老红军秦华礼在《追寻红军足迹》红旗上签名。练红宁摄影
老红军秦华礼签名。
图为2016年6月7日,练红宁向百岁老红军赠送《一位现役军人的长征》一书,并介绍年初春节曾经重走长征路到达通江。褚育书摄影
媒体记者与百岁老红军秦华礼合影。
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学员与百岁老红军秦华礼合影。
“长征的伟大意义是空前的。我只想告诉年轻人,这些都是我亲身经历的事情,当你们遇到困难时,想想长征就一定能克服。” ——秦华礼
他是跟随徐向前、刘伯承等走完漫漫长征路,百岁高龄仍倔强重走“长征”路的红军老战士;他是亲历八年抗战的通信兵;他是顶着各方面压力和全校师生一起建设新南邮的老书记、老校长。
在纪念建党95周年和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记者专访104岁的老红军秦华礼,聆听他讲述艰苦卓绝的长征经历。老首长鹤发松姿、记忆惊人、乐观豁达、信念坚定,给记者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长征篇
我的长征“第一次”
千佛山战役中“大难不死”
1935年5月、历时70多天的千佛山战役,是红四方面军西出北川峡谷的重要战役。1932年加入红军的秦华礼,在此役中经历了第一次大难不死。
千佛山高约3000米,站立山巅,能远眺到成都中坝平原和都江堰。指挥部就设在山顶大庙内。当时,山上无人无粮,成片森林和小竹林。我随93师279团二营五连行动,对面是四川军阀邓锡侯的一个旅,将士们在山上固守了七天七夜。
第八天,我军向敌人发起反击。我随五连冲锋时,敌人一发迫击炮弹在我身边爆炸,一块弹片击中了大腿(至今还留有疤痕)无法行动。团政委立即派担架把我送到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救治,没有药物,护士只能用纱布包扎伤口。此时,部队要急行军北上,动员重伤员留下来,我们却要跟着部队走,就是死了也光荣。便请护士找来民夫(老百姓)抬着我们跟在部队后面走。
走了约四天,来到一条大河。正当民夫抬着我走在铁索桥中间时,突然飞来三架敌机对桥面轮番轰炸。抬我的民夫把担架往桥上一摔就跑了。说来侥幸,炸弹把桥左边一条竹绳炸断后,桥面歪斜,却没有断。我眼看着敌机来回不停地投弹轰炸。
敌机轰炸结束,两个民夫回来见我还活着躺在担架上,便又抬起我,跟随部队。这是我的第一次大难不死。
我的长征“奇迹”
伤口里的炮弹皮自己“跑”出来了
长征中缺医少药是“常态”,盐水和尿液竟成伤员“疗伤”的灵药。此时,那块深扎进秦华礼腿部肌肉的炮弹皮在整整折磨了他1个多月后,竟然“奇迹”般地跑了出来,已经溃烂长蛆的伤口也径自痊愈了。时隔80多年,秦华礼讲到这段经历,连称不可思议。
十几天后,我的伤口感染化脓了,不时发出阵阵恶臭,还长出白色的蛆虫。那个时候,身边药物都没有,每天到达休息地,就请民夫帮忙烧点开水,再放点盐,自己用旧布条蘸着盐水洗一洗。后来,伤口烂成一个小洞,我忍住痛,把布条塞进去吸出脓水后,再用尿水冲洗一下(小时候听大人说,尿是消毒的)。
一个月后的一天,伤口剧痛不止。仔细一看,有个黑点子,就用手指甲轻轻按按,发现是那块炮弹皮冒了出来。当时,没有医护人员,就借了把小剪刀,自己咬紧牙关,慢慢把肉皮剪开,再用手指捏住弹片,猛地拔了出来。
我痛晕过去,血流了满腿。五六天后,伤口就不觉得痛了,慢慢地痊愈了。这在当时可以说是个奇迹。
我的“长征精神”
只要有信念,再大的困难都能解决
“长征精神”是什么?秦华礼概括为: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与险阻。他说:“信念和理想对青年人非常重要。因为只要你有目标和方向,困难都会想办法克服的。”
1935年9月,我被选送到通信学校学习无线电。当时部队缴获的铅笔送到3个学校(中央党校、红军大学和通信学校)发给学员,我连铅笔都没见过。学员们想尽一切办法学习,“边打边学,边走边学”是口号。最难学的是英语,我们行军时,每个人后面背个小木板,上面写着英语和汉字,后面的人就可以一边走路,一边看着小木板背单词。
长征时,电报机电池为前方部队淘汰下来,常常电量不足。我不懂化学,有次我将已腐烂的电池锌皮层层扒开,舔舔里面的液体,又咸又苦又涩,我琢磨着里面应该有盐,于是就尝试着把电池外皮全扒掉,放入有盐水的竹筒中长时间浸泡。再次使用,竟然电量十足。
百岁再“长征”
“冲啊,当年我们就是从这里冲向敌人!”
秦华礼的家乡四川通江县,是红四方面军长征入川第一站。2013年9月,百岁高龄的秦华礼,在南邮的精心安排和女儿女婿们的陪同下,回到家乡重走“长征”路,重温山山水水,看望父老乡亲,回访战斗故地。
通江县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政治部、王坪红军烈士纪念碑、红四方面军入川第一镇——通江县两河口镇等地留下了他的足迹。
回到当年战斗过的地方——通江县毛峪镇、佑垭口村,回忆当年,他抑制不住地挥起当年握枪的右手说:“冲啊,当年我们就是从这里冲向敌人!”
站在剑门关,领着随行的人,他找到自己当年随大部队经过这个“天下第一关”时,与敌作战的地方,仿佛昨天就在眼前……
人物简介
秦华礼,1913年1月生于四川省通江县陈河乡秦家碥村,1932年12月参加红军。1936年5月毕业于红军通信学校,任红四军无线电台台长。长征中三过草地,参加了空山坝战役、万源保卫战、强渡嘉陵江、攻克剑门关、中坝和千佛山等战役。1937年至1947年,转战太行山十年,曾任八路军129师电台台长。离休前任南京邮电学院党委书记。
现场花絮
背诵《过草地》诗
在长征路上,秦华礼曾任红四军军部电台台长,三过草地。采访中,秦华礼背起了自己作的诗——
《过草地》茫茫无际大草原,水毒泥污渺人烟。战友跋涉陷沼泽,长眠大地铸丰碑。缺盐断粮大半载,野菜牛皮当美餐。千难万险何所惧,官兵齐心勇向前。黑夜总有黎明时,严寒过后是春天。三大主力大会师,迎接抗战新局面。
抗战篇
转战太行山8天8夜没合眼,秦基伟奖励毛毯
“看吧千山万壑,铜壁铁墙,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一曲《在太行山上》,是秦华礼最爱唱的抗战歌曲。
1937年至1947年,他随刘伯承转战太行山整整十年,印象最深的是:“1940年百团大战时,我守着电台8天8夜没合眼。因为发报及时,秦基伟将军奖励我一条毛毯,那可是从日军手中缴获的战利品,现在还收藏在家里呢!”
在他眼里,巍巍太行,是血染的热土,是队伍发展壮大的根脉。他所在的129师,东渡黄河时只有9000人,抗战胜利离开太行山时,已经有30万人,成了威名远扬的“刘邓大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