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退役军人创业者到打工者,从老板到伙计,原南京军区某坦克训练基地转业军士长李祥辉走进位于南京汤山的金康天地护养院,把真挚的爱播洒进老人的心田,书写特别的尽孝人生,获得了人们的点赞。(《金陵晚报》《江南时报》5月30日)
军营是座大熔炉大学校,走进去是铁,走出来是钢,许多有志青年参军入伍,走出了不一样的精彩人生、英雄人生、军旗人生。许多复转军人正成为社会建设的骨干、改革发展的栋梁、时代进步的先锋。
李祥辉因为没能为父母尽孝,而从一位军士长转业创业又转身为打工尽孝,体现一位退役军人的特别孝心,让人感动,令人敬佩,并被推选“美丽江宁人”,无愧“我是一个兵”。而同一部队还有一位叫王正奎,现任泰州姜堰博物馆馆长的转业干部当兵不怕吃苦,做事不怕受气,读书当成享福,《从坦克驾驶员成到文博专家》的事迹,也在5月28日被解放军报《向军旗报告——聚焦转业复退军人风采坚定改革信心》专栏大幅报道,读来更让人感动和敬佩。尤其是王正奎转业后,坚持学习的韧劲:《文史知识》从创刊订到现在,天天日记从当兵写到现在;甘坐冷板凳的选择,与人们往热门行业好单位挤形成鲜明的对照,而且他在冷门岗位做成了非凡的成绩,实现从外行到内行的转变,正是量变到质变,“傻事”做久了成“牛人”。
时下正是征兵的季节,许多有志青年报名参军入伍,无论是“挣钱的机会很多,当兵的机会只有一次”“一人参军、全家光荣、全村光荣”、“牺牲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等等,年轻一代特别是当代大学生的参军热情高,体现了军营对当代青年仍然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他们就是为了一身军装,就是为了一分报国之心,就是为了让自己到冶炼成钢。当年孤儿雷锋可是先进生产者,劳动模范,干到哪里都是当时绝对的高大上,处处受人尊敬和羡慕,工资收入超过别人很多,在个子不够的情况下特批参军,是老红军余新元送他入伍,而且这个老红军送出两个雷锋,还有一个是当代雷锋郭明义。如今,雷锋成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的符号,正是雷锋在军营大熔炉的锻炼成长,进行世界观的改造,“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无论是讲话发言的水平口才,还是助人为乐的境界,勤俭节约的标兵,干事做人的准则,都让人望尘莫及,以至雷锋牺牲时七十万人的抚顺十万市民送雷锋,这样的场面恐怕再也不可能出现了。百岁老将军张玉华,去年参加抗战阅兵和今年又参加春节晚会,他的军礼感动中国轰动世界,一方面他作为老兵的坚强,另一方面也是他的崇高境界,这位慈善将军的义举让人们难忘,而且面对来访者,他都要唱几首红歌,说出感恩三个妈妈:生母、人民和党。
随着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推进,特别是裁军30万,不少官兵要作出牺牲转业地方工作,经过军营几年的磨砺,应该说是解放军大学的毕业,将是一个新的开始。只是从零做起重新创业,有目标,有信心,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运筹自如,驾驭局面。原南京军区某陆航旅政委陈立新,转业后,用他一生的积蓄在甘肃一个贫困的乡村筹建了一所小学,他成了一名乡村教师,这是何等的境界。有着“新闻女将”之称的原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宣传科长陈旻就是个“拼命三郎”,自主择业后仍然奋战在媒体岗位上,尤其是担任大公报江苏办事处负责人,成为展示中华文化的时代先锋。在四川大恶霸刘文彩的老家安仁镇,建成建川博物馆的樊建川也曾是一位军人,转业后又辞官经商,收集了许多抗战等历史文物,成为文博战线的大腕。南京森林警察学院的夏桂林老师也是一位军转干部,他坚持传播正能量,特别是十年前随崔永元进行我的长征活动,在长征路上与各种思潮斗争,十年磨一剑写成《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