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我们大别山区、安徽省金寨县考察调研。在金寨县红军广场,习近平向革命烈士纪念塔敬献了花篮,瞻仰了红军纪念堂、参观了革命博物馆,在听取金寨县革命历史和大别山精神介绍后,习近平深情地说,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回想过去的烽火岁月,金寨人民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我们要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要注重知识灌输,又要加强情感培育,要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要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总书记的讲话,充分肯定了金寨人民对中国革命和建设所做的巨大贡献,高度赞扬了以老区金寨为代表的大别山精神,对红色文化传承和革命传统教育工作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和具体的要求,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金寨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县、全国第二将军县。土地革命时期,境内相继爆发了著名的立夏节起义(又称商南起义)和六霍起义,先后组建了11支成建制的主力红军队伍。在全国的4支长征队伍中,有2支(红25军和红四方面军)直接诞生于金寨和主要发源于金寨。解放军的18个集团军中至少有6个集团军(第12、13、21、38、39、16集团军)和金寨红军有渊源与血脉关系。金寨县培育了59位开国将军、600多位地师级以上领导干部。全县先后有10万英雄儿女参军参战,绝大多数血洒疆场、为国捐躯。解放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的就有11000多人,是安徽省烈士总数的五分之一;《中华英烈大辞典》中收录全国县团级以上烈士1.5万人,其中有金寨藉烈士330人,是全国烈士总数的五十分之一 。
解放后,国家又在金寨境内修建了梅山、响洪甸两大水库,库容量近50万立方米。建库时,淹没良田10万亩、经济林14万亩、经济重真3个(包括金寨老县城在内的金家寨、麻埠、流波),10万库区群众移居深山。金寨人民为了中国革命、建设和发展奉献了“三个十万”(10万英雄儿女、10万亩良田、10万移民),集中体现了“坚贞忠诚、牺牲奉献、永跟党走”的大别山精神。
大别山精神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沂蒙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都是我党我军我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凝练概括、继承发扬大别山精神,对于提振老区人民的信心和决心、凝聚老区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促进老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鉴于此,本文拟就大别山精神的具体表述和凝炼依据、大别山精神的历史贡献和现实意义等问题再进行一些探讨和交流。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大别山精神凝练概括的过程
大别山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带,长270千米,是长江、淮河的分水岭。大别山区包括安徽省六安、安庆、湖北省黄冈、孝感、随州以及河南省信阳等地共36个县市区。大别山地区是在党的领导下,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和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之一。大别山地区的红色历史承载着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舍小家顾大家的牺牲史、勇创新路的发展史,包括浴血奋战的斗争史、可歌可泣的奉献史、铸就辉煌的改革史。大别山地区,在革命历史进程中创造的辉煌,主要集中表现在根据地的创建时间早、持续时间长、斗争规模大、诞生红军多这四点上,革命历程艰难而曲折、辉煌而悲壮。大别山老区,历经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各个时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在党的领导下,21年(自1929年5月立夏节起义至1949年全境解放)革命武装斗争持续不断、30年(自1920年10月金寨境内燕溪小学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成立至1949年全境解放)革命红旗始终高高飘扬的根据地。
大别山精神是指上个世纪20年代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金寨、红安、新县为代表的大别山区共产党人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用鲜血和生命凝聚成的一种以为共产主义奋斗为价值取向的革命信念、革命意志、革命品质和革命行动的总和。它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沂蒙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进行革命、建设和发展的精神载体,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凝炼概括“大别山精神”,既是对革命战争年代大别山区广大军民为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新中国的早日诞生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所做的牺牲、奉献的充分肯定和大力褒扬,也是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积极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加快革命老区脱贫攻坚步伐提供强大精神动力的现实需要,有利于加快小康建设进程,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关于“大别山精神”的讨论和研究,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近年来,鄂豫皖地区以及全国不少党校的教授、党史专家学者以及社科工作者从未停止过,研究的成果也时常见诸报纸、杂志和网络。金寨县曾专门开展过大别山精神表述语和“我心中的大别山精神”征文活动,信阳市还专门成立了 “大别山精神”课题研究组。
关于“大别山精神”的表述,在我们之前,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中共安徽省委党史研究室施昌旺归纳的:“坚定信念、威武不屈、众志成城、勇当先锋”。二是河南新县总结的:“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一心、勇当前锋”。三是河南武会中等人概括的:“信念坚定、英勇顽强、团结一心、甘于奉献”。四是国防大学李力钢教授归纳的: “对党忠诚、甘于奉献、前赴后继、勇往直前”。五是安徽省社科院研究员汪谦干总结的:“信心坚定、团结协作、依靠群众、坚韧不拔、勇于创新”。六是山东王克群等人概括的:“信念、奉献、团结、争先”。七是河南信阳刘国胜归纳的:“意志顽强、意识先进、品质质朴、行动果敢”。八是安徽省金寨县总结的:“坚贞忠诚、无私奉献、克勤克俭、自强不息”。九是安徽金寨李业坤概括的:“忠诚奉献、勇毅创新”,并通俗解读为:信念不变、宗旨不改、奉献不止、红旗不倒,等等。
上述归纳和总结虽各有千秋、各有特色,但也各有不足和欠缺,都没能精准地、全面地、集中地概括大别山精神。大别山区历经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四个革命战争时期,涵盖了抗美援朝、共和国建设、改革开放三个历史阶段。大别山区是马克思主义宣传和党组织成立较早的地区之一,是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重要爆发地(共计爆发了黄麻、立夏节、六霍三大起义)、中国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土地革命时期就成立了红31、32、33、34、35五个师,先后诞生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七军、第十一军、第一、第四、第八、第九、第十五军、第二十五、第二十七、第二十八等10支成军建制的人民军队,组建了红四方面军。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两党合作,南方八省14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这里又组建了新四军第四支队和新四军第五师)。大别山地区,还是解放战争“中原突围”和刘邓大军”千里跃进”的战略要地,写下了史诗般的英雄传奇!
新中国成立以后,为根治淮河水患,国家又在大别山区修建了梅山、响洪甸等五大水库,建起了人间天河----淠史杭水利工程。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实现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国家又划分了生态功能区。大别山区作为重要的水源涵养地、绿色的生态保护屏障,发展受到了限制、开发受到了县制约,老区人民为了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又一次做出巨大的牺牲和奉献。
凝炼概括“大别山精神”,既要考虑大别山区整个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又要兼顾大别山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地域等各种特征,既要准确、全面,又要简洁、明了,便于记忆和传诵。经过反复讨论、归纳比较,我们认为,大别山精神应该凝练概括为:“坚贞忠诚,牺牲奉献,永跟党走”这三句话、12个字。
二、大别山精神凝练概括的历史依据
1,“坚贞忠诚”是大别山精神的核心本质。无论是在革命运动的初始阶段,还是在革命发展的高潮时期,即使在革命运动遭受挫折的危急关头,大别山区的党组织和人民群众都能始终坚持必胜的信念和革命到底的决心,矢志不渝、坚忍不拔、百折不挠、威武不屈,保证了大别山上高高飘扬的红旗永远不倒。
金寨县党史县志档案局编写的《红军源》一书载明,在鄂豫皖根据地,湖北省组建了29支主力红军队伍,安徽省组建了15支主力红军队伍,河南省组建了7支主力红军队伍,共计51支、占全国根据地一共组建的149支主力红军队伍的百分之三十四。其中仅金寨一个县就组建了11支主力红军队伍,位居全国第一。土地革命时期,51支主力红军队伍在这里诞生组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三支革命武装力量(八路军129师和中原野战军、115师和华北野战军、新四军第4支队和华北野战军)在这里成长壮大;解放后,至少有6集团军与大别山红军有渊源、血脉关系。革命战争年代,红25军先后2次在这里组建,红28军先后3次在这里重建……大别山人民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始终坚信党的领导、忠诚党的领导,送子当红军、送郎去参军,前仆后继、勇往直前,譜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英雄凯歌。
1923年,在白色恐怖下,董必武率先在大别山区点燃革命星火,由此揭开了革命序幕。在30多年的革命斗争中,大别山区军民始终坚守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不动摇,一大批共产党员为此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面对国民党军队的无数次“会剿”、“围剿”和“清剿”,根据地军民凭借土枪土炮、大刀长矛同敌人展开了浴血奋战,有效地保卫了根据地、保卫了红色政权。1932年7月,在著名的霍邱保卫战中,敌人在飞机、大炮的配合下,炸开了城墙垛口、用机枪封住西门,并从三面抱抄围攻。守城部队与敌人展开巷战、逐屋争夺、浴血拼杀,子弹打光了拼刺刀、刺刀拼弯了用枪托砸、用牙咬。有的为了不当俘虏而投井自杀,有的把武器砸坏、不让敌人得去,有的负伤被俘时、高呼“共产党万岁”、“红军万岁!”,高唱《国际歌》,宁死不屈。最后,守城部队和地方党政人员,撤到西城墙下一个叫“埋蛇沟”的地方。在敌机枪的猛烈扫射下,前面的同志手挽手地组成人墙,用身体挡住敌人的子弹,掩护后面的同志撤退。红25军军长旷继勋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手持大刀,与指战员们一起奋勇拼杀,身边4名警卫员全部壮烈牺牲,旷军长也数处负伤,最终才从西门突围脱险。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红25军军长、政委吴焕先(河南新县人),其父亲、哥哥、嫂子、侄女等5人同时被敌人杀害。但是,吴焕先并没有被敌人的嚣张气焰所吓倒,而是强忍着巨大的悲痛,继续寻找战斗的方式方法。他用自己的牺牲和自觉,为创造苏区“新社会”作出了积极而又重要的贡献。主力红军撤离大别山后,奉命坚守在大别山区的部队和党员,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以其顽强的毅力坚守在崇山峻岭之中,直到迎来革命的胜利。湖北红安四区农协主席秦绍勤,面对敌人的酒宴、金钱、美女,始终一身正气、不为所动,“生是革命人,死是革命鬼”。面对敌人,秦绍勤大义凛然、威武不屈,敢于担当、勇于牺牲,“宁愿自己死,也不连累人。”河南新县党的特派员杨超,虽然被敌人打得皮开肉绽、血肉粘衣,但他仍然昂首挺胸、大义凛然。面对敌人乌黑的枪口,杨超就义前仍然高声吟诵道,“漫天风雪漫天愁,革命何须怕断头?”
从金寨走出的红25军,战士平均年龄在14岁左右,被群众称为“娃娃兵”、“儿童军”。他们面对敌人的屠刀,响亮地发出:“头是我爹娘给的,命是我个人的,共产党却是劳苦大众的,我们要的当然是共产党!”“山村岩洞是我房,青枝绿叶是我床,野菜葛根是我粮,共产党是我的新爹娘!”“一颗红心拿不出,头断血流不投降”的铮铮誓言。金寨党组织的创始人、立夏节起义的组织者詹谷堂, 1929年9月被捕后,被敌人3次用铁丝穿胳膊游街、5次深夜陪斩,但他都是挺起胸膛,高呼“共产党万岁”。敌人审问时,他痛斥敌人的罪行,并且说:天上有多少星星,地上就有多少共产党。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毅然地用鲜血在墙上写下“共产党万岁”5个大字。河南新县赤卫队大队长程儒香被捕后,在敌人残忍地割去他的舌头后,仍然以顽强的毅力和意志,忍者钻心的剧痛,把满口的鲜血一下子吐到刽子手的脸上……程儒香虽然牺牲了,但是他的英雄壮举却感动了无数的人。第四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四方面军向川陕转移时,红军将部分后勤人员进行遣散。时为红军服装厂工人的女战士、后为罗元恒元帅夫人的林月琴,为了当红军,带领10多个女孩子,从金寨一直跟到川北。部队首长被他们的坚贞和忠诚所感动,又正式批准她们参加红军队伍。湖北省麻城县苏维埃主席、妇女主席万家达,生孩子的第3天,国民党联防队来捉她,她挣扎着从床上爬起来,迅速将秘密文件烧毁,然后从容被捕。为了不泄密,在敌人杀害前,她吞下了装有地下党和赤卫队花名册梳妆盒的钥匙。湖北省黄冈县的晏春山被人们誉为“大别山的江姐”。1935年5月,由于坏人的告密,晏春山不幸被捕。敌人把晏春山带到郭家河敌军团部,进行审讯和拷打,灌辣椒水、上压杆、钉竹签、烙铁烧,无所不用其极。然而,晏春山却坚贞不屈,丝毫没有暴露组织的任何情况。敌人不死心,以死来威胁。一天,敌人把晏春山的双手反绑着,威胁地说:今天要你带着我们去找游击队,要是能找到,就立即放你回去,你的孩子还正在等你哩。要是找不到游击队的话,你就别想回去了,就用石头把你砸死在山上!面对凶恶的敌人,晏春山朝着远离游击队驻地的鸡公寨走去。当她走到大花台崖顶时,晏春山转身面对群敌,昂首挺胸、怒目而视,愤怒地说:“狗强盗,吃人的野兽,你们的日子不会长久的,共产党人是杀不绝的!红军游击队就在这山崖下边,跟我一块去找吧!”接着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红军万岁!”然后纵身跳下悬崖、壮烈牺牲。晏春山牺牲了,她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对党的忠诚之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