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南京市规划局发布针对行道树的首部“专项规划”《南京市行道树树种规划2014-2026(公众意见征询稿)》。规定未来道路两侧,将限制香樟的种植数量,而在新城区将增加栾树、朴树等;道路绿化包括雪松、椤木石楠、悬铃木、银杏(雄株)等24种骨干树种;突出南京文化,避免常绿植物种类过多,做到“光照、景观要平衡”。(原载《扬子晚报》、《现代快报》《金陵晚报》等3月22日)
应该说这为城市道路科学绿化提供了法规依据,是一个很好的城市绿化规范。举一反三,笔者认为山林绿化更要讲究树木的质量和科学效益,对一直以来为了绿化而绿化的做法进行革命,如果再不进行改革,恐怕几百年后人就会骂我们是“败家子”,浪费了山地资源,却没有留下成片的灌木,对子孙后代是交待不过去的。
就拿南京紫金山来说吧,如今只要爬到山上,多地看到的就是一堆堆杂树,种树的原因,不仅成才可能性不大,而且也长不成参天大树,甚至连梧桐都不如。特别是前些年大雪将大树枝压断了不少,许多断面都是有空孔甚至有虫的,一方面说明这些的树种太差,经不起风雪,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这些树没有什么观赏价值和成材价值,纯粹是为了绿化而栽。如果说当时由于客观原因所限,以绿化为前提进行植树无可厚非,现在我们经济条件好了,及时进行更新换代升级还为时不晚。我在中华名山行的过程中攀登过全国数十座大山,应该说各地的山上绿化都做得不错,只要能种树种草的地方都悉数绿化起来了。然而,有的山上却是一片森林,高大的木材,参天的大树,无论是对于观景,还是对于造福社会都是一举多得,但是不少山上只是弯弯曲曲一些小树木,既没有观赏价值,又没有成才的可能,实在是一种浪费,这种没有长远利益的植树思难和决策该有所醒悟了,不要等到几百年后才后悔莫及。
有句话叫“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因此,希望国家和各地对山林的状况进行一次普查,原有盛产大树灌木的,要注意扩展,原有盛产景观的要注意维护,更考虑成材和观赏相结合,合理播植,要把长远利益与眼前效益进行融合,克服过去植树只讲政治不讲经济的毛病,在现有林片中逐渐补入更好的林木,进行渐进式更新换代,特别要避免大砍大植,弄巧成拙,把好事办砸了,切实让山地资源发挥出巨大的效益,真正达到或超越“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以效益倍增造福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