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之际,许多南京人走向青藏高原,特别是登上珠峰大本营等地,感受那里美丽风光的同时,也深为高原军人所感动,他们缺氧不缺精神,路遥不忘家乡人民。
10月12日,金陵晚报记者采访了现离休在江苏省军区南京第一干休所的“西藏老兵”车应龙,这位80岁的老兵,曾是西藏军区总医院科主任技师、西藏自治区书协副主席。听他回忆当年上西藏的经历,以此向从南京走上高原的军人和军属致敬,向南京及驻宁部队的援藏干部和家属致敬。
为了奉献和爱情去西藏
车应龙1961年到西藏工作,1998年离休回南京,在高原上整整38年。如今80岁的他精神矍铄,看不出在高原上工作过。车老告诉金陵晚报记者,1959年前后,因需要增调部队和医院进藏,当时驻扬州的某医院整体调到西藏,并需从其他医院调人补充。在苏州100医院的瞿冬耘闻说后,打了三次报告要求进藏。
当时的车应龙和瞿冬耘已经领了结婚证。车应龙是原铁医(即现在的中大医院)检验班的班主任。瞿冬耘连夜坐火车赶到南京与车应龙商定推迟婚期。1961年车应龙又打报告要求进藏,把某医院两位已婚女同志调回来,这样一个换俩,三家子都可以团聚了。
1961年11月份,他先乘火车到西宁,再坐了10多天汽车一路颠簸经格尔木到拉萨。这也是他第一次真切感受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大漠风光。
车老回忆,在林芝最初是开荒种地。当时由于物资匮乏,必须自力更生,自给自足种菜吃。那时没有大棚,冬天青菜长不出来,就是包菜、大白菜、土豆、萝卜几样东西。现在不同了,高原上的物资比较丰富了。
为写医著多留四年
车老先在林芝扎根二十多年又调到拉萨西藏军区总医院工作了十多年直至离休。但是为了工作和出版《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一书,离休后的他又在高原多待了4年。车老介绍说,高原疾病不少是红细胞增多症引发的。不管是西藏本地人,还是内地上去的人都可能出现。这本专著结合自己在实验室的实验,以及吸取了各个科室的治疗经验,对预防和治疗高原病有着一定的指导价值和科研价值。
车老解释说,在高原缺氧环境下,血液中的红细胞会自动增多,使一些原本在平原地区生活的健康人的血红蛋白超出正常值,血液黏稠度过高,引发血栓、高血压、心脏扩大等症状。倒是有些贫血的人上了高原贫血症状就消失了。所以他建议如果平常每升血液血红蛋白超过175克以上,最好就不要去西藏了。
当被问到在西藏生活了30多年,应对高原反应有什么绝招时,车老笑着说:“高原反应不可怕,但是要重视。一是初进西藏要多休息慢适应,不能马上做消耗大的体力活;二是生活要有规律,除特殊情况,不要熬夜,不要透支;三是高原户外作业最好戴上墨镜,防止紫外线、雪盲症等;四是高原干燥,可以在鼻腔涂抹些凡士林防治流鼻血。”
怡情书画乐享晚年
车老离开高原后一直没有回去过,但仍关心西藏的发展。今年八一之际,得知南京市支持国防好公民沙漠组团重走长征路慰问部队,车应龙赠送慰问团56幅关于长征的书法作品转赠沿线部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