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持久的坚守,是精神的传承和服务的延伸
老兵们坚守雷锋精神,是为了那份战友情。而更多的青年人,整整20年来,坚守在川流不息的南京夫子庙大成殿牌坊下,学雷锋、做好事,从未间断。
记者问,你们理解的雷锋精神是什么?年轻人回答——坚持。
每到周末,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的“学雷锋为民服务站”就出来摆摊了,修电器、理发、磨刀、解答气象知识……
记者找到了18年前参加这项活动的两名大学生郭军和陈治华。如今,他们都是学院的干部。
“刚开始,大家都说我们这个摊子是‘三月来、四月走’,走形式、贴标签的。我们没辩解,时间会证明一切。”郭军说,他们曾做过粗略统计,每年该院有1000多人次参加服务,20年来受理群众求助5万多项。为此,南京市秦淮区专门给学院送了一个“雷锋常驻夫子庙”的牌匾。
“随着时代变迁,我们的服务内容也不断调整,补鞋修车的人少了,这些传统项目就取消,新增加了气象知识、计算机知识咨询和服务。”陈治华说,如今新生进校,老生就会主动寻找有特长的人吸纳进服务站,确保不断档。有个叫于风华的学生,觉得自己没啥特长,还特地花两个月时间学补鞋。
“有老街坊带着十几把锈迹斑斑的菜刀来,我们学员就用磨刀石一把把磨亮。当年,我们的修鞋摊很火,一天能收到几十双。”郭军说,有时候市民送修的电器,以为肯定修不好,一连多少天都不来取。我们把修好的电器每周都带过去,直到有人来领。有个叫约翰的英国留学生到夫子庙购物,旅行包撑破了,维修组学员用尖嘴钳夹好拉扣、缝好包,乐得约翰直竖大拇指。
采访中,同学们没说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这正和雷锋的行为一样。以至于回忆起来,他们都会说,不值得一提,没有特别去记。如今,除了夫子庙的固定活动,雷锋服务站还把服务延伸到了周边的社区、学校、敬老院等。
(原载《新华日报》2012年2月2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