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学雷锋日”到来之际,记者走近雷锋生前战友和接力学雷锋的人们,感受近半个世纪来人们对雷锋精神绵延不断的传承与坚守。风雨人生路,人们对雷锋的深沉追念,早已沉淀为一种内心的自觉,并内化为一种激励人生的精神力量。雷锋,给一代又一代人带来感动和温暖。
最深的怀念,是不给“雷锋团”抹黑
2月21日,春雨纷飞。高淳民政局派出的吉普车上下来三位古稀老人,他们是记者寻访的“雷锋团”老战士。
雷锋曾经装肚子疼,在粮食极端匮乏时把饭让给战友吃;雷锋开车外出公务,曾经拒载一位老农,又掏钱给他买车票;雷锋也曾苦恼,报告会太多,耽误了本职工作,报纸宣传他没缺点,他很尴尬……老人们的话,打开了尘封的记忆。雷锋,此时此刻,不仅仅是一个激昂的名字,也是一个真实、热情、高尚的好青年。
很少有人知道,1955年底,高淳县有500多名青年应征入伍,并被全部编入驻辽宁抚顺某部即后来著名的“雷锋团”。如今,当年雷锋的同龄人都已年过七旬。
“如果你见过他,肯定也会喜欢他。”夏孝栋不止一次地这么说。
夏孝栋,当地人称“夏雷锋”。雷锋健在时,夏孝栋就是雷锋生前所在团三营营部书记,工作上有过多次接触。雷锋牺牲后,他被抽调去参加雷锋事迹的整理和宣传,并直接参与《雷锋日记》的摘抄和“雷锋纪念馆”的布展。
“我写的书,只送不卖。”夏孝栋的人生从此和雷锋密切相连。转业后,夏孝栋回到高淳,担任城管局长。“从部队回来,很多人问我,雷锋真那么好?雷锋事迹是真的吗?雷锋日记是他自己写的吗?
这样的质疑从未停止。既然我是他的战友,就注定这一辈子都有义务告诉人们真相。我只有高小文化,却逼着自己写出几十万的文字,发表570多篇文章。”
夏孝栋送给记者一本他撰写的《我所认识的雷锋》。这些年来,这位老人一直自费出书,免费赠送给学校和孩子们。“我曾和雷锋在一个营生活过两年零八个月,我觉得,宣传雷锋,用不着添油加醋,雷锋的本来面貌就很动人。”他说,一个饱受苦难的孤儿能发出那样的光芒,能让每一个见过他的人都喜欢上他,他的人格魅力和高尚品德放在今天,也值得大大褒奖。
“雷锋开的车牌号是丁7-24-13。我们连和他的运输连仅隔一排营房。每天早上6点出操,起床时,大伙总能看到雷锋已把厕所打扫得干干净净了。有些小事没上过报纸,但永远印在我心里。”能够脱口而出雷锋各种细节的张典煌,当时担任雷锋团保卫股长。回到高淳后,他工作一丝不苟,毫不含糊,成为环保专业的行家里手。“雷锋就是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精一行,我做不到雷锋的全部,但至少做到了做好本职工作。”
“刚开始,我们对雷锋的行为也很不理解。像拿出省吃俭用的200元钱支援辽阳灾区,对每月6元钱津贴的战士来说,是多大的一笔钱。后来时间长了才知道,雷锋不是在一个地方、一段时间里做好事,他出身太苦,骨子里热爱新社会。他做好事不留名,也是后来好不容易调查出来的。”从雷锋团转业回来的赵敬施成了民政人,高淳很多老人都还记得这个赵局长,因为他总是走到哪里,好事就做到哪里。
令人动容的是,三位老人一直感到愧疚:作为雷锋的战友,我们很惭愧,没能做到雷锋那样的人,甚至在宣传雷锋精神上,也没起到多大作用。但我们工作上没沾一分钱好处,生活上不要一点照顾,我们没给战友抹黑!
夏老说,现在每年二月初二,高淳这些仍然健在的雷锋团老兵都要团聚一次,畅谈雷锋精神的弘扬。
最好的学习,是背着“雷锋纪念馆”去演讲
溧水县有个赵明才,都说他是雷锋传承人、雷锋战友。事实上,赵明才是雷锋同时代树立的标兵。
战士标兵是雷锋,干部标兵叫赵明才。1960年11月,在一次大会上,赵明才与雷锋同台作报告,同住一个宿舍,短暂的结识,改变了赵明才的一生。1962年8月15日,雷锋牺牲后,赵明才受命参加“公祭大会”,并在雷锋墓前立誓:活着就要像雷锋那样做人,一辈子学雷锋。
记者赶到溧水寻访,不料扑了个空。家里人讲,他去演讲了,刚出发,这次是湖北宜昌。
打电话给赵明才,听他声音,高亢又疲惫。“我和老伴背着100多幅字画出来,21日到宜昌已经半夜12点了。我家有一个房间,从天到地,全是雷锋资料。我只要去演讲,就把字画、照片和资料都背着,算是‘流动’展台吧。”
20多年来,赵明才做了2100多场报告,听众达100多万人次。赵明才演讲,喜欢把雷锋的相关资料都背上,现场办展览。可是,已经77岁高龄的老人如今实在背不动了,老伴便毅然决定陪同,一起背。
“雷锋精神没有过时。”赵明才退休后,每年都要自费去全国各地做报告。“讲雷锋精神,一定要分对象。对小学生,要讲钉子精神;对领导干部,要讲艰苦朴素;对工人,要讲爱岗敬业……有一次,我在某单位讲‘勤俭节约’,有位领导想到自己常公车私用,十分惭愧,主动跑上台去检讨。对失足少年,我的演讲内容都是特别准备的。在县城一百里外的大连山劳教所,我认识了一个叫张国友的溧水青年,一直帮助到他出狱,帮他安置工作、结婚、成为单位先进。”
“很多人质问我,现在什么时代了,讲这个谁信?我回答,我信!无数个像张国友这样的青年也信!精神力量可以改变物质世界。”
“南京应该有个雷锋纪念馆。”赵明才利用各种机会收集了大量雷锋的相关资料,仅将军、部长、名人颂扬雷锋的书画,他就收集了2000幅。赵老希望,把毕生的收藏交到可靠的人手上,能有个固定场所展出,“哪怕只是公园一角,就很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