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倩在演讲台上(本人提供)
陈倩在图书馆(本人提供)
陈倩正在图书馆看书(本人提供)
陈倩与她的军功章证书一起(本人提供)
陈倩一个女兵献给时代的花束书封
拿出一百本书赠给军内外诗友,网友可去信索取
考上军校临别时战友们不经意的一句玩笑:“陈倩,我们退伍的时候,你可要送本诗集给我们唷”,却让陈倩一直记在心里。昨天,当陈倩通过邮局将500多本她刚出版的个人散文诗歌集《一个女兵献给时代的花束》签上名字和祝语,寄给远在北京的即将退伍的战友时,长长地舒叹了一口气:“脑细胞不知道牺牲了多少唷。”
如今作为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新闻传播系学员的陈倩,曾是携笔从戎的大学生女兵,在大学、在军营、在军校都是让同学战友羡慕的才女,军旅5年硕果累累。仅军校3年就连年获“解放军报奖学金”,并在大二时获学院第十一届“十大学习成才标兵”称号,荣立三等功1次;她曾在温州市首届希望工程征文比赛、全军军旅网络文学大赛、空军主题征文大赛、中国诗词“美中杯”大赛、《心声歌刊》“2010年全国歌词歌曲创作大赛”等活动中获奖;从戎五载,在《光明日报》、《解放军报》、《科技日报》等报刊及网络上发表作品240余篇(幅),多篇诗词入选《中国诗词选编》、《我的军营我的情》、《杨柳青青(诗歌卷)》等。
“当军装换成便装,换不掉的是军人的赤胆忠诚;当胶鞋换成皮鞋,换不掉的是军人的步履铿锵。”翻开这本由蓝天出版社出版的诗集,既有获奖的散文、诗歌,又有评论、楹联,充满着乐观向上的激情和喷涌奔发的感怀,让人从中感受到美的力量,感受到词的韵律,更有著名作家袁亚平、全国三八红旗手胡滨对陈倩的印象记,让人们看到了一位大学生女兵的心境诗行。正如作者所言:“南政人,大漠风尘三尺剑,巍巍祉稷一戎装;写作人,双脚量天走万里,一肩戴月度千山。”表达了她对事业的执著和追求。
记者了解到,陈倩2006年考入温州大学财务会计专业,并竞选当时热门的温州市希望工程爱心联盟财务部部长一职,成了该市第一个高校爱心公益组织的首届学生干部。2007年,她主动请缨加入温州大学星火支教队,来到浙江省较为贫困的留守儿童之乡——泰顺县柳峰乡。那里教室和宿舍破旧不堪,没有自来水和干净的澡堂,只能靠溪水和沟壑生活,孩童们闪着像希望工程宣传画上的那双天真而无助的眼睛,渴望学习,渴望走出大山。半个月时间,她跑遍了乡里的家家户户,怀着敬佩之情,含着泪把身上仅带的钱都硬塞给了这些为生活而努力挣扎的人们,通过认真调查和采访,使她对乡镇教育有了一番自己的感悟和心得。这次支教,让她体验了纯真的师生感情,感悟了浓郁的同事友谊,感受了山里孩子的真善美。回校后,她把所见所闻写成通讯《为“留守儿童”,我们在努力》在新华网上发表,稿件发表后,小山村引起了更多的关注,暑期去那里支教的学生也多了起来。
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她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拿到了一等奖学金,获得2006-2007年度温州大学“三好学生”和“学习标兵”等称号,先后被评为温州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优秀通讯员”,以及“优秀工作积极分子”、“学风建设先进个人”,同时,她还注重一专多能的技能拓展,先后通过了国际单证员等资格考试并取得了证书。
2007年底,就在陈倩大学生活中处于峰巅时,她却选择了当时并不是很热门的大学生入伍这条道,这意味着大学毕业起码要晚三年,意味着将付出更多一生中最宝贵的时光。
新兵下连后,她先后被分到通信、乐队等岗位,后因喜欢“爬格子”,又当上了新闻报道员。火热的军营生活成了她笔耕不辍创作源泉。战士服役的两年间,陈倩的业余时间常常与书本为伴、与思考相随、与写作为伍,先后在军区级以上媒体发表作品100多篇,被所在的空军司令部直属工作部评为优秀报道员、所在团评为优秀士兵,并荣立了三等功,同年兵中首批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以青春换阅历,这样的人生,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