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雷锋精神必须打造雷锋文化,学习雷锋的书画作用将会成为珍贵的文化遗产。”坚持50年学雷锋的赵明才深知,雷锋精神的弘扬需要文化的传承。于是他利用各种机会收集涉及雷锋的文化载体,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界来信数千封,他都一张一张整理在夹子里;各种雷锋照片、题词数万张,他也装在了相册里;仅将军、部长、名人、名家颂扬雷锋的书画作品已有将近2000幅,为全国之最,其中有迟浩田、邹家华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向守志、孙毅等共和国老将军,还有省部级领导和著名书画家的墨宝,都十分珍贵。他不仅在南京杭州山东等地巡回展览,而且拍成数码照片,自费结集成册,并免费赠送。迟浩田、向守志上将已经题写了书名,方祖岐上将题写了展标。他还准备继续宣传雷锋万里行,奔赴全国各地去办雷锋书画和图片展、讲雷锋事迹、送雷锋书籍,到后年学雷锋50周年时形成一个高潮。赵老还有一个特别的心愿,就是在有生之年,把自己手里的雷锋文化藏品中拿到驻港、驻澳部队和香港、澳门社会去展出,让港澳民众认识雷锋,了解雷锋。赵明才说:“只有把雷锋精神文化化,才能深深扎根在历史和生活中,为人们所熟悉、实践和传承。”
高淳兵:雷锋团回来当雷锋
人们都知道河南邓州有个编外雷锋团,却不知道南京的高淳也有一个编外雷锋团。因为这个县先后有600多人在雷锋生前所在团服役过。已经退休的原城建局长夏孝栋就曾是雷锋团的副政委,雷锋健在时就作为新闻干事多次采访过雷锋,与雷锋成为好朋友,雷锋牺牲后,他又参与了雷锋事迹的整理和宣传,在部队18年时间里,主抓宣传、学习雷锋活动,参与《雷锋日记》的摘抄和“雷锋纪念馆”的布展,先后发表文章570多篇,数十次参加撰写并作学雷锋事迹报告,是雷锋光辉事迹的见证人。转业后,他仍然处处以雷锋为榜样,做到党叫干啥就啥,并把自己见闻的雷锋事迹写出来发表,让更多的人知道雷锋,他的亲历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我所认识的雷锋》等文章在社会引起反响和共鸣。他得知曾是雷锋团的战友袁家旺回来当上县中校长和教育局长,就主动与老袁协商给孩子们讲雷锋的故事,以致不少高淳的中青年都记得有个“夏雷锋”,后来还把自己过去写的文章汇编成册,免费赠送给学校和孩子们学习。
夏老告诉记者,勤勤恳恳干事,老老实实做人,雷锋团出来的兵就是境界高,不为名不为利,不争官不要权,因此他们也没有多大的进步,但是他无愧雷锋团的人。曾是雷锋团副团长的张典煌,回来后工作一丝不苟,兢兢业业,与夏老配班子,毫不含糊,成为环保的行家里手。曾担任过团保卫股长的陈昆金,回来后任过县财政局、政府办、组织部、工商局几个强力部门的领导,都是权钱的肥差,但他廉洁自律、克己奉公名声在外,仅任工商局长6年,就拒收礼物100多件。政治处副主任赵敬施转业回来就成了民政人,干起了服务“最困难的人”和“最光荣的人”的任务,现在要说起赵局长,高淳的不少老人都说他就象个雷锋。
夏老告诉记者,雷锋让他们一生难忘,现在每年二月初二,高淳的这些从雷锋团回来的战友都要聚到一起畅谈雷锋团的日子,畅谈雷锋精神的弘扬。他说,雷锋团是个大学校,雷锋精神是人生的宝贵财富,一辈子也学不完读不完。目前,夏老虽已76岁,依然参加150万字的高淳县志的编写,更是宝刀不老,笔耕不辍,南京第一村武家嘴的村志和年鉴也有夏老的心血和贡献。
解放军:雷锋常驻夫子庙
夫子庙灯会的氛围还未散去,常驻夫子庙的雷锋又来了。3月5日,夫子庙广场学雷锋活动将为这个世界著名旅游圣地再添光彩,解放军理工大学的官兵学员将为群众提供的家电维修、医疗咨询、理发等20多项服务。同时,还有许多雷锋走进社区和街道为群众提供更多的便民服务。理工大学气象学院政委张辉介绍,每年的学雷锋日都会组织干部和学员到夫子庙广场及学校周边地区开展为民服务活动,这项活动已经坚持了19年。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员在郑和公园学雷锋修电器练红宁摄影
秦淮区民政局局长徐鸿是这项活动的见证人之一。他说,雷锋常驻夫子庙活动,是解放军理工大学的一项坚持了19年学雷锋活动品牌。早在1992年初,理工大学气象学院党委决定每逢周六都组织一批既有高科技知识,又具有各种特长的服务能手,到夫子庙广场义务为市民中外游客服务。虽然现在学雷锋的活动由夫子庙分散到街头、社区、敬老院及群众家中,但每年三五夫子庙学雷锋活动日从未间断过,已经成为夫子庙的独特风景线,受到游人、市民甚至老外的赞扬。去年,“雷锋”班班长黄帮维也来到夫子庙广场学雷锋活动的现场,为南京市民服务,产生了不小的轰动。19年来,军校干部和学员做的好事,已经数不清了,但他们让夫子庙这个古老的文化中植入了一个伟大的名字——雷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