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烈的抗美援朝群众运动,参军参战,捐钱捐物,发展生产,一切为了前线。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保卫了朝鲜的独立和我国安全,维护了远东和世界的和平,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为我国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6.4.镇压反革命运动:从1950年12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镇压反革命运动,运动的重点是打击土匪、恶霸、特务、反动党团骨干分子和反动会道门头子。运动贯彻镇压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及专政机关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方针,取得了巨大成绩。1952年底,运动基本结束,基本上肃清了国民党遗留下来的反革命分子,并清除了一批帝国主义间谍,安定了社会秩序,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保障了广大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6.5.三反五反运动:从1951年底开始,中共中央统一布置,首先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从1952年初开始,在私营工商业中开展一场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偷工减料、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10月“三反”、“五反”运动结束,“三反”、“五反”运动的胜利,打击了资产阶级的违法活动,教育了干部、纯洁了队伍,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和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推动了在私营经济中建立工人监督和实行民主改革,创造了对私营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有利条件。
6.6.过渡时期总路线: 1953年12月,根据毛泽东的建议,中共中央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的长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简称“一化三改”。“一化”为主体,“三改”为两翼。“一化”为“三改”提供物质技术基础,“三改”为“一化”创造必要的条件。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总路线,代表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6.7.农业合作化的三个步骤:我国在实现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根据自愿互利的原则,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逐步实现过渡。第一步,号召农民组织带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几户或十几户的农业生产互助组;第二步,在互助组的基础上,组织以土地人股和统一经营为特点的小型的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合作社;第三步,在初级社的基础上,组织大型的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社。
8.国家资本主义:它是同国家政权相结合并受国家政权控制的一种资本主义经济。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就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进行的。这种国家资本主义,是我们利用和限制资本主义,将资本主义工业逐步纳入国家计划轨道的主要形式;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到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种过渡形式;也是团结、利用、改造资产阶级的主要环节。在我国实现国家资本主义经过两种形式:一是初级形式,包括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统销、委托经销代销等。它基本上仍然是资本主义经济,但是它已经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了较密切的联系。二是高级形式,包括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国家资本主义,是利用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积极作用,限制了它的消极作用,促进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实现。
6.9.四马分肥: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利润分配形式的形象说法。1953年国家规定,私营企业每年结算盈余,其利润分配为“四马分肥”,即分为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职工福利费、资方红利四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