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位学员写信时,父亲已调去空军训练部任训练参谋,在引进苏联现代航空技术、组建各级领导机关、航校和作战部队中,美械班的学员大都分配到人民空军各机关、部队、航校,成为机务及后勤保障方面的骨干力量,但他们遇到问题仍然愿意向他们的“马教员”请教,也时刻关心着“马教员”的健康与进步。字里行间的质朴深情,散发着时代印记的言语,让时隔75年后的读者潸然泪下,我在“香山馆·老航校史料征集工作群”发图并留言:“一封封信,看得我泪奔了。”密山市东北老航校研究会副会长张志勇很快留言:“信在纪念馆安家,可感动众人。”
捐赠仪式上,我知道了还有很多老航校的后代,他们一直在努力传承弘扬“团结奋斗、艰苦创业、勇于献身、开拓新路”的老航校精神,这些年来,他们陆续向军博、航博等相关文博场馆、教育基地捐赠过大量空军史料、珍贵文物。这些记载着历史记忆的文物,承载着他们与先辈亲人血脉和精神联系,这次,他们能倾情捐赠,也必是认定香山馆是最佳的场域!希望这些文物史料能在香山革命纪念馆安家,焕发生机,激励感召更多的后来者!
(本文作者系沈阳市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