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国友人眼中,毛主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谦谦君子,儒将之风,大国栋梁,人民救星?亦或者是“一人压全球”的存在?
确实有人这样形容过:“在中国人民记忆的天平上,毛泽东永远是一块让中国与世界平衡的砝码。”这话说来霸气而有道理,每次与人争论中外“文明冲突”时,只要顺便说一句:“在毛主席面前,那些外国人有一个算一个,全都只有当小学生的份,什么文明冲突都没有;毛主席不在了,欺我中国无人吗?”立马就占据了绝对优势。
第一位采访毛主席的外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曾这样形容毛主席:“毛泽东生平的历史是整整一代人的一个丰富的横断面,是要了解中国国内动向的原委的一个重要指南。”
类似的话,毛主席在青年时候就说过:“一朝代之久,欲振其纲而挈其目,莫妙觅其巨夫伟人。巨夫伟人为一朝代之代表,将其前后当身之迹,一一求知至彻,于是而观一代,皆此代表人之附属品矣。”只不过毛主席没有想到的是,他青年时候所说话里的伟人,会变成他自己,他成了他那个时代的“纲领”。
斯诺与毛主席可谓“君子所见略同”,表达虽然有异,意思基本相同,这可能就是他跟毛主席特别能谈得来的原因吧,在所有采访毛主席的外国记者中,斯诺是第一个,也是最出色的一个,毛主席甚至将他从不对外说的心里话,都跟斯诺说了,这才有了后来的《毛泽东自述》、《毛泽东自传》等书籍,不然毛主席是不会去写自传的。
在斯诺眼中,毛主席不仅是中国那个时代的“重要指南”,而且还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以及未来构想的领军人物。他说:“革命运动需要一个领袖对于未来事情有比任何人先见一招的能力;而在这方面,毛泽东是成功的,他的群众非常信任他的判断。”斯诺在延安花了十多个晚上采访毛主席,又建立了大半辈子的交情,才得出这个结论,可以说是深刻而透彻的。建国后,他多次访问中国,成为第一位被毛主席邀请上天安门城楼观礼的外国友人。
毛主席在外国友人眼中的印象,当然不止于此。在海伦·斯诺的印象中,“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头脑冷静的政治领袖,由于远大的目光和对于时局的正确估计,而成为共产党杰出的人物。”对于毛主席的精神品格,海伦·斯诺则说道:“毛泽东教养有素,精神支柱铁铸钢打,不怕高压,是由坚韧的组织构成的。”这个形容可以说是独树一帜了,但也非常形象地讲透了毛主席。
类似毛主席头脑冷静、性格坚毅的印象,在其他外国友人那里也有相应表达。詹姆斯·贝特兰就说过:“毛泽东给我的印象里,他是我在中国遇到的最冷静、最有条不紊的人。”当然,在他的印象里,毛主席可不仅仅只是冷静和有条不紊,他还说:“毛泽东的那种敏锐性、灵活性,代表了中国人智慧之精华。”贝特兰应该是位特别善于捕捉人心以及行为细节的记者,他对毛主席的采访,有较大篇幅都在描述自己对毛主席精神性格等方面的观察发现。
很多人在采访毛主席的时候,都能从毛主席身上感受到与众不同的东西,不是某一方面极为突出,就是某些细节耐人寻味。总之,毛主席在很多人的印象里,都是刻骨铭心的。这些印象对于今天的我们了解、认识毛主席,简直是珍宝一般的存在!为了便于系统了解毛主席,许多中外著名记者跨越大半个世纪调研采访,并不断完善,终于汇集成了《毛泽东印象》一书。
这本书很神奇,旧版的从1938年前后,以埃德加·斯诺首次采访毛主席公诸于世开始便已经有了,后来的版本不断在此基础上新增、删减、浓缩。随着采访毛主席的人越来越多,毛主席的印象也越来越丰富起来,而这本书所承载的东西也越来越重。陆续出版了十多个版本后,直到最近一个版本,纪念毛主席诞辰110周年发行,已经汇集了十数位中外著名记者采访毛主席的成果,包含了建国前后的全部毛主席印象。
值得一提的是,在纪念毛主席诞辰110周年出版的这本《毛泽东印象》里,基本完整保留了前面几个版本所收集的珍贵照片、文物等。书籍作者很用心,对于很多照片、文物都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考证,里面就包含了两幅毛主席的书法笔记、十四枚印章以及出处、二十多幅战争年代的老照片等等。仅从收藏的角度来说,这本书的分量就已经很足了,更何况还有那么多中外著名记者的采访报告,可以算是研究毛主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了。
|